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18467700000047

第47章 怎样培养孩子勇敢品质

有些家长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懦弱退缩、胆小怕事、自暴自弃而焦急苦恼。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不思进取、成绩落后、缺乏创新、优柔寡断等特征。究其原因,这些孩子都缺乏勇敢这一良好个性品质。与人交往时,沉默寡言,服从性强,孤僻拘谨,往往屈从于别人的意志;参加活动时,不敢出头露面、积极参与,情绪低落,往往畏手畏脚;在学习时,不敢奋力进取、力争上游,往往消极应付,容易满足。久而久之,这些表现在各种情境下不断出现,并逐渐地得到巩固,使相应的行为方式习惯化,就形成了懦弱、缺乏勇气、思维封闭的性格特征。一旦这种性格形成,必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与成年人一样,关键的问题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应付恐惧,而孩子们却还不知道。”父母应细心观察,找出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消除恐惧,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品质。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首先应了解具有勇敢品质的学生应有的个性特征。

1意志坚强、不畏挫折、能克服困难、勇于进取

他们在困难面前,比一般的孩子显得顽强得多。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摔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后不能爬起来;惊涛骇浪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惊涛骇浪面前失去了镇定。要知道,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去面对挑战,那么胜利必属于希望。”这是一位具有勇敢品格的同学写的,可以看出他在学习、生活的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顽强勇气,有这样的勇气,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

2明辨是非、见义勇为、伸张正义、雷厉风行

具有勇敢品质的同学,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能维护集体利益,表现出无私精神;在正义与邪恶相斗争时,能挺身而出,维护正义,表现出大无畏的气概;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表现出崇高的道德感情。他们的勇敢不同于鲁莽、粗暴、出风头,往往表现出机智、灵活、沉着、冷静,行为动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3思维敏捷,能开拓创新,有领导才干

具有勇敢品质的同学,往往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成绩、现状,不墨守成规;他们的思维总是处于兴奋、活跃状态,善于抓住新的知识,归纳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4开朗直率、果断刚毅、不拘谨

能与人正常交往,没有心理障碍,做事情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学习效率较高;在同学老师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较受同学敬佩。

总之,勇敢是中学生应具有的一种良好品质,它与爱国、勤奋、谦虚、诚实、智慧、礼貌、节俭、敬业、修身等一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位中学生要想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就应该从小培养这种品质。而家庭教育又是诸多教育渠道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勇敢的品格呢?

第一,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数英模人物在追求真理和祖国的前途时,在集体和他人遇到困难、危险面前,都能表现出勇敢献身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青少年学习。革命前辈朱德总司令在10岁至14岁期间,从老匠人及私塾教师席老先生那里听到了关于太平天国石达开战斗和就义的故事;听到了关于清朝的昏庸、洋人的凶残和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故事,这些英雄形象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里,激发了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为他走上革命道路、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矢志不渝的光辉人生奠定了基础。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性格都是在多渠道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家长对他的关怀和指引。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多讲讲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表现出大智大勇精神的英雄故事,指导他们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品质。

第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等常常制约着人的性格形成。一个人如果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那么,他就可能形成符合人民利益要求的勇敢性格特征。否则,“勇敢”就可能变成鲁莽、粗暴、蛮不讲理的表现形式和代名词。

第三,言传身教,优化环境。在培养孩子勇敢品质时,家长的言行举止很重要。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学生性格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受到家长的影响,因为家长是他们最亲近、最可信任的人。因此,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都要勇于承担责任,切忌“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家中有客人来,要让孩子主动问候招待;别的孩子闹矛盾,要鼓励孩子去做化解工作;学校布置的活动,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上课,要鼓励孩子踊跃发言;家中事务,要孩子发表意见。这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的勇敢品格才会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

第四,不要强迫孩子否认令他们感到害怕的事物及掩盖他们的恐惧感。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孩子感到你承认他们害怕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时候,他才会相信你对解除他的害怕所做的解释。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如有的孩子害怕猫、狗等小动物,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有关这些动物的小故事,并告诉他们这些动物一般不会伤害人,但要学会与它们相处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安全感。

第五,要按照孩子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孩子们从小便从小人书和童话故事里知道了鬼怪的故事,因而惧怕鬼怪,这时给他们讲唯物论是无用的。有效的办法是对孩子说他是勇敢的孩子,当他在屋里时鬼怪是不敢进来的,或者说鬼怪怕好孩子等。这样,孩子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话,并消除惧怕心理。

第六,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孩子们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当父母要外出时总是哭闹不止,不让父母出去,而实际上他是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因此,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有办法应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要对孩子过分袒护,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做到很多我们认为他们能以做到的事情。总之,要培养出勇敢的孩子,父母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渐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