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18467700000048

第48章 孩子害羞怎么办

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平时在家挺好的,但一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场合,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仿佛到处都是陷阱,什么话都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将他们在父母跟前的从容一扫而光。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害羞是一种典型内向的性格特征,它是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天生就害羞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人是因为受到早期家庭教育模式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我们知道,孩子出生以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需要与别人交往的,这就是一个社会化过程。研究表明,首先与孩子交往的是他的母亲和父亲,然后扩大到亲友、邻居和小伙伴,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逐渐产生出和别人交往的欲望,因此,组织合理的社会生活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不注意满足孩子这种欲望,整天把他关在房间里,不让与周围的人和事接触,那么这种社会交往的萌芽就会萎缩,就会影响孩子心理正常发展。可以说,孩子害羞,做什么事都不能独立完成,正是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

孩子自主性没有得到发展,是造成害羞的另一个原因。孩子的害羞也可能是由于家长的一些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造成的。比如,孩子主动擦桌子,由于人矮力小,可能擦不干净,如果家长任意指责,不首先肯定孩子积极性的一面,也会造成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得胆怯。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孩子一些生理上的毛病或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从爱护的角度去关心和帮助孩子,而采取责备和取笑的方法,也会挫伤其自尊心,使他们形成害羞心理。

大多数孩子,只要通过父母的帮助,逐渐培养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就会克服害羞心理的。

家长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害羞心理。有的儿童,害羞心理表现得不很明显,他们甚至习惯掩饰自己的羞怯心理。掩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逃避课堂讨论,或在集体活动时装着有一道习题要急于解出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躲在一边了。另外,家长和老师常常爱把注意力放在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而忽视了害羞儿童的潜在问题,以为这些儿童都比较好管理,很听话。如果因此而忽略了对这些儿童的教育、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儿童的一生。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努力去发现儿童的害羞感,并帮助孩子去克服。

多鼓励儿童,少批评他们。害羞的孩子最怕听到责难。然而,他们几乎时时刻刻在听到指责声,这些声音大多并不是来自于父母或老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人。因为害羞的孩子多爱求全责备,常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后悔不已。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多给予鼓励。例如,发现儿童的优点,要及时赞扬;经常对孩子露出微笑;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哪怕通过写信的方式也可以……

提高认识,明确教育是关键。对孩子自主性的需要,既不能一味满足,以免造成任性的执拗;若过多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独立自主能力。为了发挥教育的作用,对孩子的行为应从孩子的角度去评价,并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但要对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加以控制和限制,以免发生意外。站在成人的角度,孩子的许多行为都可以找到不少问题,如果因此而事事包办,处处代劳,就不利于孩子自主性的发展。

要扩大孩子的社会生活圈子。例如,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道玩;让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比如送茶水、送糖果、抬椅子等;鼓励孩子从事简单的社会交往,到商店买东西时,要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买的东西后向售货员表示感谢、告别等。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害羞的儿童大多比较自卑,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的长处,为他们提供发扬长处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减轻他们的自卑心理,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家长最好能和老师配合,让老师在课堂上多为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并督促儿童参加班里的一些讨论或活动。在家里,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去邻居家借东西、外出购物、打电话、捎口信等等,这样会锻炼他们待人接物的能力。不要给孩子起绰号,或当众指出孩子的缺陷过去,人们常爱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意思是要当着众人的面教育孩子,在无人的时候才指出爱人的缺点。事实上,“当面教子”也是不科学的,当众批评孩子会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从而更加重儿童的羞怯感。

中国有句俗话:“猪圈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盘里栽不出万年松”。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要持之以恒才能做出成效。另一方面,也不要因孩子有某些缺点而对孩子的发展丧失信心,甚至放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