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18467700000062

第62章 孩子常和同学闹矛盾怎么办

王女士发现女儿最近常常回到家一个人生气。每次问起来,不是和同学闹别扭了,就是和同学不讲话了。这不,今天回来又把嘴巴噘了起来,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理小丽了。今天她上体育课时只顾着和别人一起踢毽子,一直不和我玩,还说她就是喜欢踢毽子,算什么好朋友嘛。”妈妈听了,不禁叹了一口气:“唉,女儿怎么总是为一点小事和同学闹矛盾呢?”

孩子之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闹矛盾,本不是什么特别的现象,他们也常常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是他们进行社会化学习的表现。但是,如果这种现象经常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孩子经常为一点小事与人发生矛盾,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孩子又不能解决矛盾,就会对孩子人格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需要家长给予关注和指导。家长应该从家庭生活方面找找原因:

1.在家里孩子是否任性和自私。现在的孩子真可谓是“物以稀为贵”了,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每个孩子常常受到两代人的照顾,不免会有些娇惯。如果教育不当就很可能出现任性的现象,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都得听他(她)的话,遂他(她)的意,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在家里大人们迁就和忍让孩子,到了学校就完全不是这样了,也就难免有人际之间的冲突了。

自私也是学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没有“对手”的竞争,如果家庭中对孩子过于溺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据为己有,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凡事处处从自己出发,不会替别人着想,不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很不利的一面。

2.孩子是否很娇气。一说起“娇气”,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女孩子,似乎只有女孩才会动不动就眼泪汪汪。但是现在的情况表明,娇气不仅是女孩子的弱点,在很多的男孩子身上同样也很明显。这里说的“娇气”,不仅是孩子“爱发嗲”,主要是指孩子的情感很脆弱,听不得一句批评,禁不起一点挫折,耐挫能力很差。这样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常常有被人“伤害”和“欺负”的感觉,如果不能对问题找出正确的原因,就会指责别人不好,从而发生人际的矛盾冲突,影响到和同学的关系。

3.孩子是不是懂得“为人之道”。在成人的世界里是有着“为人之道”的,存在着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基本的“规则”,大家都了解这些规则,并尽可能地遵守规则,以此来保证人和人之间正常的交往,自觉避免矛盾冲突的出现或者自动调整行为来缓和人际冲突。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孩子们同样需要这样的学习和锻炼。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没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不知道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因而孩子之间常常出现摩擦。

那么,如何教会孩子与人友好相处,改变孩子常为小事和同学闹矛盾的状况呢?

1.教育孩子懂得平等与合作。在家庭生活中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护和关心是相互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要让孩子明白成年人对他的照顾是出于对弱小的爱护,让孩子懂得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关心。人们需要大家的帮助,也应该去帮助大家,人类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做好很多事情。教育孩子从家庭生活中学会谦让,学会遵守公共道德,学会替别人着想。

2.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一方面要指导孩子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客观地看待问题;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不能“空谈”一些大道理。比如孩子因为好朋友和别人一起玩而不高兴,除了要告诉孩子“好朋友是大家的,大家一起做好朋友”的道理,还要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想、怎么做,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到大家的活动中,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3.不要过于心疼孩子,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学习锻炼的机会。有的家长过于心疼孩子,总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亏”,孩子和同学一有矛盾就如临大敌,常常亲自出马,不是找老师“反映问题”,就是找对方家长“告状”,或者干脆自己出面“摆平”。其实,在学校生活中,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常有的,解决矛盾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增强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自然的锻炼和提高。所以,在不发生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适当地在观念上淡化孩子间的冲突问题,给孩子机会,自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处理人际矛盾的过程中学会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4.指导孩子观察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提高。家长可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介绍的相关信息,指导孩子观察思考有关的社会现象,教孩子学会分析和判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再落实到孩子的具体问题之中,促进孩子社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