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18467700000067

第67章 孩子容易骄傲自满怎么办

小强从某重点中学的初中一直读到高二年级,虽然成绩平平,在学校的表现也一般,但他似乎自我感觉一直不错:考试测验成绩不理想,妈妈说他“你看看,最近学习退步了吧?”小强回敬她说“我蛮好了,班级里比我差的人多了”;班上改选班干部,小强只以一票的优势保住了生活委员一职,老师警告他说“今后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他满不在乎地说:“老师你放心好了,我其实挺好的,要不怎么能‘跻身’班干部行列呢?”。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觉得小强这孩子心胸宽广倒不错,但好像有点自满,要是能改掉这一点就好了。

要帮小强这样的孩子改一改容易自满的坏毛病,还得先找找问题的原因。孩子自满常常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这时的自我意识往往是不成熟的。他们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观念。容易自满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高,自我感觉良好,习惯于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略了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孩子一般在某些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些优势常常给他们带来认识上的偏差,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2.对事物的认识不足。比如说考试成绩吧,自满的孩子并不是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分数,不是比较自己进步还是落后了,而是和其他人比,“比我考得差的人多着呢”。似乎考试只不过是为了要像水泊梁山上的好汉一样排排座次,自己不是排在最后的一个,就说明自己的水平还不错。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使孩子的目光变得比较短浅,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全面看待问题,轻易地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有“夜郎自大”之嫌。

3.孩子缺乏动力。一个人如果在学习、生活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不断前进的动力,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能混就混,只要不犯错误便万事大吉。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和目标,就很难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更不可能及时反省自己的得失,就会满足于靠“小聪明”蒙混过关,虽不被表扬但也不会挨批评,觉得做个“中间分子”挺好。

4.寻找逃避责任的借口。有的孩子为了不因自己的不足被家长或老师批评和责骂,而抢先给自己找一个“我其实怎样怎样不错”的理由,目的只是为了要表明自己的状况是不应该被批评的,因为还有“班级里那些比我差得多的人”在后面,他们才是应该被人表示不满的对象,要批评责骂该找他们,他们如果能被原谅的话,自己当然也应该被原谅。

应该说,孩子对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表示认同,这也是孩子自信的一个方面。孩子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能为自己找一些开脱的理由证明自己“不错”,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是缓解压力、自我情绪调节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许多孩子所缺乏并要努力培养的心理素质,也是能被老师和家长接受的。问题是,自信过了头就是自满了,自满是一种不客观不合理的自我意识,会阻碍学习和生活。因此,对于容易自满的孩子,一方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一方面也要帮助其弥补不足的地方:

1.不急于批评,客观评价孩子。有的家长常常会对自满的孩子说:“你以为自己挺了不起呀?”、“你不就这么点本事吗?”、“你别嘴巴硬,哪天我倒要看看你的真本事”、“你怎么不和好的比而光和差的比呢?你怎么一点上进心都没有?”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并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相反,这些讽刺、挖苦、不相信孩子的话,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不满或者受到“打击”,要么表示对抗,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所以,家长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结合具体问题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学习逐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摆脱自满的情绪。

2.鼓励和引导相结合,因势利导。当孩子出现自满情绪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既不能抹杀孩子的成绩,也不回避孩子的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孩子明白其实自己做得还可以更好,自己还有更大的余地应该去努力,让孩子体验到骄傲自满对自己进步的不利影响。利用孩子对自己优势的认同,进一步鼓励孩子争取更大的进步,作出更好的表现,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3.帮孩子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目前的状况,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哪些地方应该巩固,哪些地方应该加强,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的方案,以此激励孩子不断向前进。努力的目标不仅是学习方面的,还可以包括生活和个人修养等内容;也可以结合孩子班级里的具体情况,给孩子找一个赶超的对象,鼓励孩子在和同伴的竞争中客观认识自己。

4.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家长如果自己有自满的倾向,那就要加以克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避免使自己的言和行发生矛盾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同时,家长也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谈自己在工作方面的设想和打算,让孩子体会到“学无止境”,不管是什么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不断努力,自满是成功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