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18467700000007

第7章 当孩子和家长看法不一致时怎么办

在某次家长会上,谈到和孩子沟通的问题时,不少家长反映自己和孩子常常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买了电脑,目的是为了让他了解更多的时代信息,但他却没完没了地玩游戏,还说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脑力训练好方法;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已经上高三年级,因为父母都是工程设计师,想让孩子读工程学,接父母的班,可孩子偏偏选文科的金融类,说是搞金融有前途,搞理工的经济效益不好等等。家长们的纷纷诉说,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作为家长如何作出最大努力争取和孩子的看法趋于一致,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当家长和孩子看法不一致的时候,其矛盾往往是来自双方的。由于高中是人生发展的“第二加速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不仅身体、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而且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也达到了高峰期。他们在对问题的思考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在思维方式上由过去习惯的求同思维转向为发展求异思维,并且开始追求纵向和横向的综合比较;在确定人生目标上,由过去单纯接受师长教育转向要求独立思考和平等探讨;在对待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上,开始转向自己去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标准;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和同龄伙伴的交往活动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表现出结交朋友(包括异性朋友)、追求快乐友谊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关心社会上各种热点问题,开始注重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心理需求发生较大转变的情况下,如果家长没能充分认识到孩子的这些内心变化,而总是把孩子看成不太懂事的毛孩子,希望大人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而且对他们这种由于尚未成熟而导致的偏激思想和行为又未能及时给予指正和引导,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分歧就越来越大,直至难以沟通。此外,家长的文化程度、生活的精神面貌、对社会的认知也会在和孩子的沟通上造成隔阂。

面对这一现实,家长怎样才能缓和这一矛盾呢?其实在找到矛盾的产生原因后,只要通过双方的努力还是能够做到意见趋近、情感沟通的。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变一下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1.用深沉的爱心去理解、用广阔的胸怀去接纳。正如前面所述,青少年发展到高中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他们的看法已不是以某个人作为参考。因此想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就要去倾听。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他们的看法还真有点儿道理。曾有位家长为了理解儿子为什么如此迷上游戏机,亲身体验后,他发现在操作过程中自己的手脑协调不够,常常失败,可是儿子却显得十分灵活,于是他慢慢理解了孩子的话,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接纳了孩子的要求。并且和孩子共同探讨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把玩游戏机作为一种缓解学习紧张的手段,使得孩子学习时更能集中精力,充分合理地利用脑力,最后终于“美梦成真”考取了名牌大学。

2.努力学习新知识,改变对子女的认知方式。众所周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是举足轻重的,尤其当孩子到了高中阶段他们特别重视父母的种种观点,他们更加期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虽然他们也不否认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点逆反心理,但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人格上未能得到尊重。也曾有位家长因为干涉女儿的异性交往活动,言语过激之下使孩子离家出走了。事后他回忆说:“我原先只觉得自己是为她好,但是现在明白了,只有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良好的动机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孩子需要家长的关怀,但更需要得到尊重。”这位家长的心声启迪了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广泛接触社会,学习新事物,了解新信息,不断改变对子女的认知态度,才能和孩子相互沟通,使想法取得一致。

3.关心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及时给予引导。孩子的成长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可能会碰到种种困惑以至于表现出心情烦躁等心态,这时他们可能就感到父母啰嗦,和父母看法不一致。因此,我们除了上述的关怀、理解、接纳之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微小心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必要时还可求助于心理咨询来帮助他们走出人生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