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18467700000070

第70章 孩子落选怎么办

进入新的学期,阳阳成为了新班级的班长,可是没过多长时间,便有很多同学来提意见,觉得他不能担任班长,于是他又落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同学处我们了解到了一些这样的情况:

阳阳作为班长,应该早一点到学校,和其他班干部一起管理班级,可他却从来不这样。上个星期,轮到阳阳这一组出壁报,大家放学后都留下来了,他倒好,一个人先溜了。

星期六,班上假日小队要到敬老院去劳动,说好8∶00集合,可阳阳却8∶20才到。

阳阳这个班长没有尽到职责,所以才引起同学们的不满。

在阳阳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孩子的形象。虽然阳阳学习认真,但他不热心于班集体的活动,干了班长,却抱着“糊一糊”的态度,从而失去了大家对他的信任。为什么会这样呢?父母的教育难辞其咎。阳阳的父母对他的保护和关心太过分了,总是怕他辛苦,总是怕他为难。他们为孩子做值日,为孩子洗衣服,为孩子收拾书包……阳阳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了。他从不用动脑筋,也不需要做什么,根本不会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小问题,连照顾自己都不具备,何谈履行责任的能力。

长期受到这种过多的呵护,阳阳变得一方面自我意识很强,处处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着减少自己的麻烦,只想着搞好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阳阳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漠不关心,身负班长之职,却对同学的要求置之不理。他不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参与集体活动;自己得到老师的信任,应该尽职尽责;自己不愿意做中队长,应该及时地向老师说明等等,这些行为都是缺乏基本的责任感。

阳阳是班级这个团体的成员之一,应该为班集体的发展出力。可惜,他的父母不希望他去做,甚至教他“糊一糊”。当孩子这种没有责任感的行为得到认可后,会为他积累怎样的一种成长经验呢?如果一个孩子只顾读书,其他的什么责任也不管,将来又怎能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教育开始。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慢慢地形成的。平时对孩子娇生惯养、事无巨细都为孩子安排好的家长,甚至在自己的教育中有意无意地泯灭了孩子的责任感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有责任感,无异于白日做梦。

对于孩子而言,负责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抽象的观念,单纯的说教对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是不易有效的。父母应该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向他们示范各种负责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负责的好处;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开始,让孩子尝试自己处理问题,使孩子感到自己很有能力;应该逐步明确孩子的不同责任,在实践锻炼中让他们理解负责的具体表现;应该减少自己对孩子的过分关爱,鼓励孩子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1.向孩子解释每个人都肩负多重责任的社会现实

孩子们常常不能理解家长的工作。在年幼的时候,他们渴望能够整天和父母在一起;长大一些,他们还是希望父母能够把他们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工作太认真,而忽略自己的心声。其实,每人都有很多责任,父母除了是孩子的家长外,还有职员、子女、公民等很多责任。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全面担负自己的责任,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点。除了做好家长外,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例如,当妈妈接到电话,需要去公司拿资料时,小强忽然要和妈妈出去玩。妈妈一边整理东西,一边说:“可是妈妈要去公司啊!”“你可以打电话跟他们说家里有事啊。”小强连办法都想好了。妈妈想,并不是不可以和孩子出去玩,但是应该趁机教导孩子的观念,于是说:“妈妈是你的家长,应该陪你玩;可妈妈也是公司的职员,要认真地工作,这都是我的责任。现在需要我到公司去一下,我又答应了,不能随便改变。你想出去玩,可以,不过要等妈妈回来后。”小强接受了建议,同时也有了“每人都有很多责任”的观念。

2.让孩子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中国的许多家长对孩子非常呵护,常常什么事也不让他们做。这些孩子连照顾自己都成问题,更别说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了。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孩子从小做自己的事,不仅可以积累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在国外,人们认为三岁的孩子就已经可以帮忙做家务事了。当然,这个年纪顶多是收拾小玩具,或把看过的录像带放回盒子中。随着孩子年纪增大,父母就可以分配给孩子一些固定的家务事。例如,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帮忙倒垃圾、取报纸。再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帮忙擦地板、浇灌盆花等。家长没有必要心疼孩子,应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看到自己负责的行为所得到的回报。如看到整洁的房间,洗得干净的红领巾,开得很旺的花朵等等。这时,你会发现孩子渐渐有了责任感。

3.让孩子学会不随便承诺别人

很多孩子常会答应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事。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在答应人家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以免做不到时被人家认为没有信用。例如,小刚答应同学周末下午一起打篮球,但是他忘了,他已先答应那时要陪表弟去书店买书。“妈,我能不能下星期再陪表弟去买书?我和同学说好了的。”“你早就跟表弟说好了啊!我觉得,你应该赶快打电话给同学,取消打球的事,说明你忘了另有约定,这样才不会让人家觉得你没有信用。”“可是我觉得打球比较好玩。”小刚有点不甘心。“可是你先答应了表弟啊!也许他本来也有自己的计划,但为了和你的约定而取消了。我们遵守约定,才是负责的表现。”相信通过妈妈这样的教育,小刚对负责会有很深的认识。

4.让孩子明白只有能负责任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现在,孩子们了解世界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在复杂的社会里,也许孩子们会看到一些逃避责任的人得到了利益,而一些负责的人却遭到不幸,这很容易让他们怀疑,是否需要负责。因此,家长要结合孩子遇到的事例,帮助他分析负责的意义,告诉他负责才能得到尊重。同时,家长要及时地赞美孩子的负责。当孩子有负责的表现时,不论多小的事,都要适时赞美,这样孩子知道你常在注意他的行为,就会产生督促作用。例如,晚上,卫生间的灯亮着,小红随手把灯关了,爸爸看到了,马上称赞说:“小红真是家里的小主人,节约能源,真棒!”在我们的真诚的鼓励下,孩子们将会越来越看重自己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