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青春期心理健康必读
18468000000026

第26章 学习兴趣(2)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力量。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学习兴趣,它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兴趣是同人们愉快情绪相联系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一旦被激发,人们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伴随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发自学生内部的好奇心、求知欲、抱负等等,在外部行为上,表现为对学习活动的注意,从而引发行为趋向目标,在活动中表现出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体验着攻克难题的喜悦。发现真理的惊讶,对探求对象的迷恋,获得知识的满足等等,使学生感到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享乐。这种积极的、内心愉快的体验驱使学生持久地、深入地去从事学习活动。直接的学习兴趣指向学习过程本身,随着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学习过程结束,学习效果就会自然获得;间接的学习兴趣指向学习结果,要得到好的结果,就要深入探索过程本身。所以,不论是直接的学习兴趣,还是间接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都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总之,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中产生快感,使学习活动具有方向性、选择性。所以说,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反映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因此,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分析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现状。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这种厌学情绪的滋长和蔓延,对人才培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长此以往,势必导致中华民族灾难性的后果。厌学情绪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涌动着的一股逆流,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以下四种表现:

(一)学习动力不足

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这部分学生中,既有头脑清醒,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习不错的学生;也有学习能跟上进度,但时常担心自己的考试名次后移的中等学生;还有学习有些吃力,但自己尚知努力的学业稍差的学生。面对学校中激烈的竞争,他们普遍的内心感受是,学习没意思,迫于形势又不得不学,可学着又觉没劲。这部分学生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感到自己及自己的学习没有价值。这个学生群很不固定,经常分化,一部分可能因为分数的提高而增加学习兴趣;另一部分可能会因考试失败更加失去信心,降低学习欲望。

(二)丧失学习兴趣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学业不良者。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简直是活受罪,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但迫于形势和家长的要求,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无精打采,缺乏积极探索的意向,上学就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他们似懂非懂,下课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有时干脆拿别人的抄一遍。他们最头痛的事就是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对他们都是一次不光彩的记录,每次考试都会在心灵上蒙一层抹不掉的阴影。他们烦闷、苦恼,有时又无所事事。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不是读书升学的材料,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早日得到解脱。

(三)根本不学习

部分学生终日混混沌沌,虽然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但实际上是为了消磨时光。他们的兴趣在于玩耍、逛街、打游戏机、看录像,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有的与老师缺乏感情,关系紧张,拿起书本就头痛,坐在教室就犯困;同学之间很少讨论学习问题,而对于体坛名将、赛场风云、影视明星、歌坛新秀、青春偶像、奇闻佚事等常常滔滔不绝、了如指掌;课堂上老师讲课根本听不进,也不想去弄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做一些无关之事;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态度,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对这部分学生,家长感到头痛,老师感到棘手,有的辍学流失,也有的被社会上的坏人拉拢利诱,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流失

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近500万学龄儿童辍学和失学。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急需大批人才之时,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却出现了大批流失生,这是厌学情绪导致的严重恶果。据调查,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流失生现象到处可见,其数量还在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弃学经商,弃学务农,弃学做工。这一现象如不尽快扭转消除。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义务教育的实施,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三、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中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中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家长、教师、学生的价值观的变化诸因素,也有学校教育思想的偏差、教学方法的不当以及学生自身学业不良等各种因素。

(一)社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改革开放中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是产生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社会诱因

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当前各类学校中第二次“读书无用论”的一种表现。这种思潮的产生是特定时期、特定形势下人们某种心态的折射。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中,有人短时间内奇迹般地暴富起来,而知识分子的经济收入与这些人相比则相差悬殊。社会上收入的脑体倒挂,知识贬值,分配不公,使许多人感到读书无用,读书越多越吃亏,某些人对教育价值的判断采取了功利主义的态度。“读书无用论”的厌学情绪,对现行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形成一次猛烈的冲击。此外,一些个体工商户无视国家规定,违法招用少年儿童做工、经商,也助长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很长一段时间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在一些学校愈演愈烈。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基础教育成了应试教育,驱使着广大学生为了争夺高学历而奋斗。为了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无视国家教育法规,不按教学大纲计划实施,只抓智育,放弃德、美、体、劳其他科目;在智育中,又只注重应付高考的几门学科。在教学中,大搞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又只注重少数尖子生,而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在学校紧张了一天后,回到家中除了要完成老师留的家庭作业,还要应付家长的家庭辅导,课外练习,使疲惫不堪的肩上又压了一副重担。学生背着沉重的分数包袱,不能娱乐,没有自由。动辄得咎,甚至棍棒相加,因而失去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以及自卑感、负疚感。

(三)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低,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是产生厌学情绪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