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决定了教育的广泛性。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就没有广泛性,也就达不到“全民教育”的效果。我们在研究教育方案时,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即整个教育过程要注重两性:青少年参与的广泛性和不搞形式主义的实效性。为了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教育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加强说理性,体现主体性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视野宽了,眼界广了,观念新了,素质高了,平等、民主意识、自我判断意识明显增强。“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工作效应难以再现,对空洞说教普遍厌倦。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不能再继续采用行政命令手段,而必须增强说理性,改“强迫性”为“双向交流式”,采取讨论、启发、示范、吸引等方法,坦诚相见,交流思想,引导人们独立思考,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增强说理性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学会说理和善于说理。要善于用公认的、无疑的、有体验的、看得见的事例说明被教育者有疑虑的问题。把杂乱的讲得有条理,把模糊的讲得更明确、把平凡的讲得更深刻,把费解的讲得更通俗,把枯燥的讲得更生动。善于选择具体、形象、生动而又富于哲理的语言讲述问题。在注重阐释理论的同时,更注重“解惑”,以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增强正确的信念与信心。
(二)加强针对性,体现实效性
主要体现在:
1.“四坚持”、“四切忌”。即坚持普遍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切忌“一把抓”;坚持分层施教,切忌“一锅煮”;坚持具体指导,切忌“一刀切”;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建立起经常的持久的教育机制,切忌“一阵风”。
2.做好“结合”文章。整个教育要始终注意结合国家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尤其要结合国家和学校各项活动来开展。
3.强化育人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因此,教育中应突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接班人。
(三)增强灵活性,体现渗透性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急剧更新,教育改革也不断走向深化,素质教育正全面推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形式充实、丰富多彩,要求教育方式多方位、多角度、高层次、高品位。要求我们在方法上多下功夫,采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选用学生可接受的方法开展。努力做到寓教育于大量信息、事物中进行启发疏导;寓教育于日常管理中进行规范。把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结合。
第三节“五爱”教育
一、“五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丰富并确定下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改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要进一步高扬“五爱”旗帜。
自建国以来,“五爱”教育在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982年,“五爱”作为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在中央和国家教委颁发的一系列德育工作文件、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中,也一再强调要以“五爱”为基本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小学阶段的目标:“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中阶段的目标:“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学生的‘五爱’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再次重申把“五爱”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五爱”教育充分体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关系,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五爱”教育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德育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途径,但是不能降低德育目标的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将思想道德教育“中性化”的倾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五爱”教育的正确方向。
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赋予“五爱”以新的时代内容。要把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爱人民同培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结合起来;把爱劳动同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把爱科学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祖国“四化”而努力学习结合起来;把爱社会主义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把“五爱”教育搞得既生动活泼,富有时代特色,又扎扎实实收到实效。
“五爱”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部分,发挥着主导、统率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突出了“五爱”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给“五爱”教育增添了新的教育内容。在当前条件下,中小学实施“五爱”教育要注意做到四个结合。
(一)与重大节日、社会活动、时事政治等相结合如结合春节、“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与生产实践、工农相结合
“五爱”教育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思想品质,学校的德育教育就必须实现由封闭单一的内向型向开放、多项的网状型转变。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到农村、工厂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磨炼他们的意志,把“五爱”教育延伸到校外大课堂,形成“五爱”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与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五爱”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规范。搞好“五爱”教育,就要使学生的“五爱”之情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中去。重视学生的品质、人格教育,重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做文明学生,争文明班集体活动,使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
(四)与学校专题活动、学习榜样、典型结合起来学校要精心设计安排各项教育活动,将“五爱”教育融于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举行主题班会,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同时树立校内外的学习榜样,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不追歌星追英雄,使抽象说教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增强教育效果。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一)注重三个结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连续性中学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坚持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1.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激发热爱祖国崇高情感,最终目的必须落实到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中。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并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2.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落实,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形成高雅、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协调,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如开办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互补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增强教育合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使校内教育不断向校外延伸。
3.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配合固然重要,但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实现理想、奋发图强等内在因素也很重要。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通过有效的灌输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
(二)把握四个层次,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程度,把握不同层次,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规模的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针对性。
1.针对全体学生,突出进行主旋律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必须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图片展、进行故事演讲、歌咏比赛等。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情感。
2.针对学生干部,突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干部一般是学习优异、品行端正,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的优秀分子,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起骨干、桥梁作用。因此,做好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如通过开办团校、业余党校,向学生传授团的知识、党的知识,突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3.针对独生子女,突出进行艰苦朴素的思想教育。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针对独生子女“骄”、“娇”二气和缺乏爱心、缺少艰苦生活磨炼等特点,有必要在独生子女中开展艰苦朴素思想教育。
4.针对后进生,突出进行“自强自立”教育。学生群体中必然有先进、后进之分,有些学生因学习差而导致行为差,往往因受冷落而产生自卑心理,因受挖苦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抓住后进生,“优待”后进生,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是为社会输送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三种方法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
(一)通过“马列”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育人功能,首先要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除了保证一定数量的教师担任两课的教学任务外,还应组织学校有关部门领导兼任学生两课教学,并通过脱产进修培训、参加教学研讨会、学术讨论会等形式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其次,认真改进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加新内容,剔除过时的理论观点,使理论教学同现实结合得更紧密,更有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