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红色娘子军
影片分类:战争片故事片
色彩:彩色
出品年份:1961年
导演:谢晋
编剧:梁信
主演:陈强祝希娟王心刚
制片公司:天马电影制片厂
1930年,海南岛五指山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支由劳动妇女组织起来的革命武装队伍——红色娘子军成立了。琼花是椰林寨大地主南霸天家的女奴,祖辈受南霸天的压迫。她怀着世代的冤仇,一次次反抗、逃跑,一次次被抓回来,被打得遍体鳞伤,关入水牢。这时椰林寨来了一位着装华贵的富商,他自称从海外归来,携巨款荣显故乡。南霸天企图利用这个侨商扩充反共势力,于是,大摆宴席。这位侨商临走时借口要一个侍女而带走了琼花。在路上,他给琼花松了绑,并给她四个银元,还指点她投奔娘子军的路途。琼花和不愿做封建礼教牺牲品的红莲一起来到娘子军的驻地,参加了娘子军。在这里她又见到那位“华侨巨商”,原来他就是娘子军的党代表——洪常青书记。琼花在严格训练和艰苦斗争的考验中,不断成熟进步。在一次执行到南霸天府上侦察任务时,路遇南霸天,琼花心头怒火难以抑制,开枪打伤了南霸天,但由于她违反了纪律,受到处分,娘子军的领导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后来,红军决定解放椰林寨,洪常青又一次利用“侨商”身份,再入南府,并带了“丫头”琼花。黑暗中琼花摸进了南霸天的卧室,她瞄准了南霸天真想一枪把他打死,但是,她想到了纪律,想到洪常青书记的批评和教诲,应将南霸天交给人民去审判,这次她没有开枪,一直坚持到娘子军总攻开始。娘子军解放了椰林寨,斗争了南霸天,人民欢欣鼓舞。不料,南霸天在夜间乘隙逃跑,琼花在追捕时中了敌人的暗算,受了重伤。琼花伤愈后再次要求冒险去抓南霸天,洪常青启发她要克服狭隘的复仇观念,树立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全中国的崇高理想。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大批军队,向海南的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红军和红色娘子军撤离椰林寨,南霸天又回到椰林寨。在这严峻时刻,琼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洪常青率领娘子军在分界岭执行阻击任务时,为掩护娘子军撤退负重伤,并被捕。洪常青在敌人面前,表现出崇高的英雄气概,最后英勇就义。琼花毅然担负起烈士遗下的斗争重担,继任娘子军党代表。她率领娘子军与主力部队汇合重新解放了椰林寨。罪大恶极的南霸天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琼花亲自宣布对沾满人民鲜血的大恶霸南霸天执行枪决。红色娘子军在琼花的带领下,高唱胜利战歌,迈向革命斗争的新征程。
影片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编导的构思新颖巧妙,处理手法简洁清晰;全片的色彩情调始终是辛辣而浓烈,体现了鲜明地南国风味;而影片的主题歌既是进行曲又是抒情调,悠扬悦耳,至今脍炙人口。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
琼海市,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就是市中心广场高大的红军女战士塑像和塑像前高高飘扬的一面写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的军旗,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中最为光彩的一段乐章,70多年前就在这里轰轰烈烈地奏响了。
海南本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男人多迫于生计,抛妻别子到南洋去打工,妇女便担负起繁重的体力劳动。苦难的生活不仅磨炼出琼崖妇女吃苦耐劳的品格,更造就了她们的反抗精神。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琼崖的妇女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烈士的鲜血唤醒了中国共产党和劳苦大众。1930年4月,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作出了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扩大红军,在全琼举行武装大暴动等项决议。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和对敌作战的不断胜利,各级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共青团、妇女解放协会、赤卫队等群众组织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广大青年妇女也纷纷向红色政权提出参加红军的强烈要求。1931年3月26日,琼崖特委在全琼工农兵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闭幕式上宣布成立“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当时,赤色女子军连仅有一个排,连长是庞琼花。在创建乐会县(今琼海市)赤色女子军连的基础上,苏区各乡又发动广大青年妇女报名参加红军,准备成立女子军特务连。
右起为:庞琼花、蒙汉强、黄墩英、王时香、冯增敏、庞学莲、王学葵、林尤新。
红色娘子军第二任连长冯增敏就是苏区乐会县人,她的哥哥冯增兴是共青团乐会县委书记,192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冯增敏16岁时就参加了共青团,先在少锋队当大队长,后调到团县委当妇女干事。当时她就常想,要是红军收女兵就好了。1931年4月乐会县委和红军三团联合发出动员妇女参加红军的布告:“英雄的、经过考验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当红军去,和男子并肩作战……”。冯增敏看了心里非常激动,当天下午就到合作社买了点布,连夜缝制了一件大襟衣,第二天一早就和村里几个姐妹一起报名参加了女子军。
1931年5月1日上午,红色娘子军在乐会县第四区内园村宣告成立。在万人庆祝大会上,100名雄姿英发的红军女战士,佩带“女子军”的红袖章,全副武装地整齐排列在“红色操场”,连长庞琼花从师长王文宇手里接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连旗,指导员王时香代表女子军在大会上发言表决心,全连指战员在军旗前庄严宣誓:“坚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带头和敌人做你死我活的斗争,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从这一天起,红色娘子军开始了在中国革命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战斗生活。
住在纪念园里的娘子军老战士,生活得到工作人员的很好照顾。
女子军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军事训练、站岗放哨、看守犯人。她们一面学习文化知识,宣传和发动群众,一面打击敌人的进攻围剿。在1931年6月的伏击战中,女子军配合红三团诱敌深入,一举击毙敌军100余人,俘敌70余人,缴获枪支146支,子弹1000余发,活捉了国民党乐会地区的剿共总指挥陈贵苑,而女子军无一伤亡。从此,女子军的英名威震琼岛。
娘子军的战斗生活可歌可泣。她们曾用挖地道的办法火烧文市炮楼“团猪”窝,活捉民团中队长冯朝天,并配合红军主力先后攻打了阳江、学道、中败、分界等地的敌炮楼。1932年8月,国民党派重兵对琼崖根据地进行围剿,为掩护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女子军一连和红军一营在马鞍岭顽强阻击敌人三天三夜,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就用石头、木棍当武器和敌人拼,直到第四天接到特委的命令才向母瑞山转移。女子军二班为了掩护全连撤退,全班八位战士在弹药断绝的情况下,同敌人开展了激烈的肉搏战,全部壮烈牺牲在阵地上。
1933年春,琼崖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琼崖特委决定红二师所属各团化整为零,疏散到各地转入秘密活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短短两年的革命斗争,在中国现代史上上演了一出反帝反封建,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英勇、顽强、惨烈的革命武装斗争的史剧。她们中有19位女战士在战斗中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包括连长、指导员在内的10余名娘子军指战员被捕入狱,在敌人的监牢里受尽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没有一人变节自守。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们获释出狱,仍然以各种方式进行着革命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女子军的革命精神,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北京接见了娘子军一连连长冯增敏同志,并赠给她一支自动步枪。电影《红色娘子军》在全国放映,不仅创下了当年8亿人口有6亿人观看的盛况,还荣获国内第一届百花奖的多个奖项以及建国后的首个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红色娘子军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2004年春天,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在琼海市建成,作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接待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中小学生。生活在园中的4位年已九旬的娘子军老战士向来这里参观的年轻人讲述着娘子军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
1962年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谢晋)、最佳女演员奖(祝希娟)、最佳配角奖(陈强)
1964年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