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洪湖赤卫队
影片分类:战争片故事片
色彩:彩色
出品年份:1961年
导演:谢添徐枫陈方千
编剧:梅少山张敬安
主演:王玉珍夏奎斌
制片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武汉电影制片厂
我国湖北省的洪湖地区,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1927年,洪湖地区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
1930年的夏天,国民党保安团乘红军主力部队离开洪湖开辟新区之际,纠集当地的地主武装卷土重来,妄图复辟。留在原地坚持斗争的洪湖赤卫队带领革命群众,为保卫人民政权,纷纷起来奋勇杀敌。赤卫队大队长刘闯更是义愤填膺,准备率领队伍去打击敌人。正好这时,乡党委书记韩英从县委回来,向大家传达了县委的指示,决定遵循毛泽东同志在江西中央苏区对敌斗争的经验,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不与敌人死打硬拼,而要机智勇敢、机动灵活地去打击敌人。于是,韩书记与刘大队长率领赤卫队主动撤退,离开了彭家墩。
随后,大土豪彭霸天勾结国民党保安团的冯团长占领了彭家墩。这时,敌匪保安团准备追击我红军主力部队。他们临走前为彭霸天留下一批枪支弹药,企图加强反动地方武装。为牵制敌人,打入敌保安团内部的地下党员张副官把这一情报通知了游击队。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带领下,巧妙地袭击了彭家墩,夺得了敌人的武器弹药。
狡猾的敌人布置假撤退,妄图将赤卫队从洪湖里诱出,一网打尽。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偷袭的敌人遭到赤卫队的狠狠打击。敌人恼羞成怒,威胁老百姓供出韩英和赤卫队的下落。洪湖地区的人民临危不惧,誓死不屈。当白匪正要屠杀全体乡亲们时,韩英为解救乡亲,挺身而出,制止了敌人的暴行,自己不幸落入虎口。敌人千方百计地威胁韩英,却始终没有从韩英口里得到半点东西。
彭霸天又抓来韩英的母亲,想以母女之情打动韩英,也遭到失败,于是决定杀害韩英。张副官为掩护韩英脱险,不幸中弹牺牲。韩英突出重围回到赤卫队,继续领导赤卫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后来,赤卫队配合贺龙总指挥率领的红军二军团消灭了敌人。许多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随部队开赴新的战场。留下来的韩英同乡亲们一起,继续为保卫洪湖革命根据地而斗争。
该片系由同名舞台歌剧改编而成,该片的格调高昂,气势宏伟,在主人公韩英等人身上洋溢着浩然正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节、语言和音乐方面富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
影片保留了原舞台剧的全部精彩唱段,又让演员在实景中,以生活化的表演去追求更为真实感人的银幕效果。
影片音乐创造性地吸取了色彩明快、韵味浓郁的地方曲调,在继承中有创新,为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该片不少歌曲,以词、曲的优美动人而饮誉长久,传唱不衰。
韩英的饰演者王玉珍是位歌剧演员,她以富有激情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坦荡胸怀、崇高理想以及丰富的内心情感,出色的声乐技巧使该片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我们的洪湖我们的歌
每一块土地,都有着它的主题歌。正如《刘三姐》之于广西,《阿诗玛》之于云南,只要一唱起“洪湖水,浪打浪”,大家就会想到鱼肥水美的湖北。
自1959年首演至今,歌剧《洪湖赤卫队》在中华大地已经传唱46年,依然悠扬动人。
有人说,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洪湖赤卫队》,是个奇迹。第一代“韩英”王玉珍曾说:“它不是奇迹,而是扎根泥土得到的丰硕回报。”
1958年底,湖北省地方歌剧团奔赴洪湖苏区体验生活。演员们和农民同薅一田草,同驾一条船,织渔网,唱渔歌,听老赤卫队员讲故事。
“你喝的茅台酒,打的嗝就是茅台味,你喝的二锅头,打的嗝就是二锅头的味。”王玉珍那浓浓的洪湖味,就是这样唱出来的。
《洪湖赤卫队》最大的成功在于音乐。《洪湖水,浪打浪》改编自民歌《襄河谣》,原曲本来是悲伤地唱“年年洪水冲破堤”,修改后变成优美的“四季野鸭和菱藕”了。
《洪湖赤卫队》1959年10月晋京献演,一炮而红,第100场演进了中南海怀仁堂。王玉珍动情地回忆说,“这首歌,周恩来唱了十几年,文革中,他不能公开和大家一起唱,就一人悄悄地哼,直到他去世前还深爱着这首歌。”
我们听到的《洪湖》
对于中国歌剧史,《洪湖赤卫队》是瑰宝;而对于湖北人,它是孩子吟唱的童谣,是青春激情的见证,是壮年情怀的回响,也是暮年魂牵梦萦的乡音。
说起拍电影的往事,第一代“刘闯”夏奎斌曾感慨万千:“我们应该跪着看《洪湖》。”
《洪湖》片拍摄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夏奎斌从79.5公斤瘦到59公斤,脸颊凹下去变成尖嘴猴腮,导演谢添只好让他口塞棉花;而王玉珍饿得浮肿了,才被特批了“伙食补助”:每天20颗黄豆。
《洪湖》剧拍成彩色电影后,在全国的影响力空前扩大。它创造了众多广为流传的经典台词,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来一个,杀一个,来十个,打五双”……
文革期间,《洪湖》剧停演。1976年,《洪湖》剧首先解禁,许多电影院一天24小时放映《洪湖赤卫队》,观众依然络绎不绝。
“那时不管演到哪里,人们都高喊:洪湖赤卫队又回来了!”
我们看到的《洪湖》
2005年是中国电影百年。无论如何排位,《洪湖赤卫队》都是一部无法遗漏的影片。在田间地头,在露天操场,在老式影院,光影变幻中的洪湖赤卫队故事,让洪湖成为无数人梦中的鱼米天堂。
1993年,《洪湖赤卫队》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999年,《洪湖赤卫队》复排公演,浓缩了剧情,精简了台词,丰富了舞美,《洪湖水,浪打浪》,也被改造成壮美、辉煌的合唱。至今,它依然在全国不断地制造红色经典冲击波。
我们记忆中的《洪湖》
曾有人说:“小时候看《洪湖赤卫队》,特别喜欢《手拿碟儿敲起来》,在家里把碟子都敲破了。再看新排的《洪湖》,歌曲依然动听,舞美变漂亮了,我的童年回忆更鲜活了。”
一首歌,一台戏,一部电影,为什么能常留人们心中?无论时空如何转换,一段关于家乡的音乐,永远具有永恒的意义;一支讴歌幸福的歌谣,永远能温暖人们的心灵。《洪湖》,就这样跨越时空,铸成经典。
《洪湖赤卫队》大事记
1958年底,湖北省地方歌剧团开始创作《洪湖赤卫队》。
1959年10月,歌剧《洪湖赤卫队》晋京献演。
1960年9月,电影《洪湖赤卫队》开拍。
1961年,电影《洪湖赤卫队》公映。
1976年,电影《洪湖赤卫队》重新公映。
1999年,歌剧《洪湖赤卫队》复排公演。
迄今为止,歌剧《洪湖赤卫队》已上演1000多场。
1962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