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选编
18468300000002

第2章 《鸡毛信》

影片名称:鸡毛信

影片分类:战争片

色彩:黑白

出品年份:1954年

导演:石挥

编剧:张骏祥

主演:蔡元元舒适蒋锐

制片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

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

抗日战争的时候,在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个龙门村,村子里有个12岁的放羊的孩子,名字叫海娃。他的爸爸老赵是民兵队长,他自己是儿童团的团长。海娃每天一边在山上放羊,一边站岗放哨。有一天,山底下平川地炮楼里的日本鬼子,进山来抢粮食了,炮楼里就剩下鬼子的“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捎出来的消息,和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他就写了一封信,准备把消息和路线图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以便攻下这个炮楼,拔掉这根钉子,为老百姓除害。老赵把这个送信的任务交给了海娃。海娃一看这封信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就赶着一群羊作为掩护,到三王村给张连长送信去了。海娃走到了一个山沟里,真没想到迎面就碰上了鬼子,他急得一头汗。海娃着急的不是自己而是那封鸡毛信。这时候海娃的小脑筋一动,就扑到“老头羊”身上,把鸡毛信拴在它的大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胡子队长。但是,小胡子却看中了他的羊群,叫海娃赶着羊群跟他们走,饿了就准备烧羊肉吃。小海娃一路上可受折磨了,鬼子和伪军打他骂他,到了一个村庄就翻缸倒罐,乱抢粮食,晚上又把他疼爱的小羊羔吃掉了。海娃恨透了鬼子。他想,任务紧要非完成不可,就下决心一定要逃出去,找到八路军叔叔,打死这群狗东西。但是,鬼子对他防得可紧呢。夜间,鬼子和伪军在那个村宿营了,他们在一间屋子里睡得满屋满地,把海娃挤在屋角里。海娃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放进衣袋里,高兴地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天也大亮了,可是当他坐下来歇口气的时候,他一摸口袋,鸡毛信不见了,他急得赶忙回头去找,像找针似的找了半天,总算找到了。

可是,后面伪军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这一回,小胡子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一路走一路想办法。走进了八路军和民兵的监视哨,民兵们等鬼子兵走到了埋地雷的地方,就拉响地雷,把鬼子兵炸了个七零八落。这一下海娃的计策可来了,他故意说大路上还有地雷,不肯往大路走,就把鬼子兵带上一条山路去。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地往山上爬,越爬越远。

鬼子着急了,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不顾疼痛,还是爬。鬼子越追越近了,海娃急得扯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八路军叔叔!”正在危急时候,山顶上的八路军发现了鬼子兵就开始射击。一场激烈的战斗,把小胡子和他带领的鬼子、伪军全部歼灭了。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这是多么重要的消息呀!张连长马上带了战士赶去炸掉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成了人民的小英雄。

《鸡毛信》“海娃”原型之一——抗战老兵申进太老人说起“鸡毛信”,不由让人联想起黑白电影《鸡毛信》,电影中机智勇敢的“海娃”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籍山西、现居住重庆巴南区李家沱正街89岁的申进太老人,就是电影《鸡毛信》里“海娃”的原型之一。

国难当头“海娃”参军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次日,中共中央北方局紧急下令:在山西组建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简称决死一总队),山西定襄县人薄一波担任第一总队政委。在薄的运筹帷幄下,决死一总队在一个月之内迅速发展到4个队。

申进太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份进入决死一总队的,他参军时刚好21岁。申是山西沁县人,申参军前在山区里以种米卖米为生,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是个“大老粗”。

当时招兵办的人看他的身子单薄,但是人透着“机灵”,就没让他上第一线,而是把他安排到团供给处。供给处是专管后勤和联络通讯的地方,申进太当时还没意识到,自己长期在山里练就的敏捷身手和脚力,让他后来成了专送重要文书的“神行太保”,还因为一封“鸡毛信”最后成了声名远扬的“海娃”原型之一。

“耽误时辰要砍脑壳”

1938年2月,日军大举南侵,阎锡山经吉县渡过黄河到陕西宜川县秋林镇避难,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和决死队开始活跃于晋东南一带,数场恶战交锋,使日军退缩于铁路沿线和平原地带,广大山区成为抗日军民的根据地,而这正是时任山西省主席的阎锡山所不愿见到的。

1939年12月初,阎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发动了旨在消灭牺盟会和决死队的“十二月事变”(晋西事变),企图一举消灭包括牺盟会、决死队在内的山西新军。

决死队成立之初,得到阎锡山的首肯和支持,决死队的教官和总队长都是由阎任命,实际上是监军,这些监军们随时向阎锡山提供队员们的思想动向。

1938年6月,决死一总队队长收到阎锡山密令,准备叛变决死队并配合阎的行动,给决死队以致命打击,被排长刘沛中发现。刘当时不动声色地稳住了总队长,随即交给申进太一封密封的牛皮纸信:“5天之内送给薄政委,耽误半个时辰,砍你脑袋!”

申进太就这样带着“一定要亲手交给薄政委”的嘱托上路了。薄一波当时居住办公的沁县距离一总队驻扎的洪桐有上百里路程,由于路上要经过敌占区,如何避开敌人耳目,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沁县也是申最担心的。

巧妙周旋送信成功

当晚,申进太换上当地老乡的衣服,趁着夜色出发。白天的时候,申就装成探亲的农民,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蒙过了不少阎锡山的巡逻部队。为了早日赶到沁县,晚上他还要翻山越岭,多走个几里地,晚上他根本不敢走大路,害怕遇到鬼子和国民党的部队,因为晚上戒严期间盘查很严。

有天下午他遇到了一群打粮的小鬼子。就在擦肩而过的时候,一个鬼子兵突然在申的耳边大喊一声:“嗨!”

申当时就吓得个半死,脚下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心想“这下完了”,谁想却听到鬼子们哈哈大笑。申这才明白,这是日本兵给自己开的一个“玩笑”,他赶忙装成被吓坏的样子,又引起日本兵们的一阵哄笑,这才掩饰了自己神色的异样。

日本兵离开后,申进太吓得连白天也不敢走大路,他专拣人烟稀少的山路走,终于按时来到沁县,把“鸡毛信”亲手交给薄一波。薄一波拆信看了大半天,神色出奇地凝重。薄马上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和着5块银圆交给申:“5天之内,送给刘排长!”

5天后,申又一次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直到“十二月事变”后,他才知道,薄在信里指示刘沛中如何应对日军和阎锡山的清剿,如何消灭内奸。正是申进太送的两封至关重要的信,使薄一波及时掌握了阎锡山的动向,使决死队在对日和反阎清剿作战中占了主动。

传奇经历搬上银幕

1940年,决死队脱离阎锡山控制,加入了八路军的序列,决死一总队被编为38团,并参加了同年8月开始的百团大战。

嘉禾大捷,是申进太印象最深的一场战斗,当时38团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山西嘉禾县附近的一个山谷和日军的一个团干上了。

当时日军处于山谷中间,38团在山谷上进行伏击,整整血战两天两夜,全歼日军一个团。申进太当时负责“押运粮草”,他的“飞毛腿”再次立下大功,两天里他奔波来往于邻近10来个县组织运粮,保证了整个部队的准时开饭。

有一次38团主攻日军一个大碉堡,久攻不下,担任指挥员的彭德怀看手榴弹没了,又必须尽快拿下敌人阵地,很是发愁,就叫申进太去弄点手榴弹来。结果申带领70个炊事员,在半夜之内来回奔波50里山路,从25里外的兵工厂运来了70箱手榴弹,提前完成任务,让彭德怀大为惊奇。

1953年,申进太从部队转业,当了一个普通的科长,直到1978年离休。1954年,就在他转业次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编剧到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收集素材,并于同年拍摄了电影《鸡毛信》,1991年北京出版了《山西抗敌决死队联络名册》,组织出书者告诉申进太当年拍摄的电影《鸡毛信》,他的故事被部分搬上银幕,也就是说他是原型之一。

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