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选编
18468300000003

第3章 《渡江侦察记》

影片名称:渡江侦察记

影片分类:战争片

色彩:黑白

出品年份:1954年

导演:汤晓丹

编剧:沈默君

主演:孙道临李玲君齐衡陈述

制片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后,神速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积极准备横渡长江,南下解放全中国。蒋匪面临死亡,拼命在长江南岸加强修筑防御工事,妄图依靠长江“天险”作最后挣扎。在大军渡江之前,我军某部为了更好地了解对岸敌人的江防情况,特派侦察部队李连长带领一个侦察班,先遣渡江去侦察敌情。他接受命令后,就率领了吴老贵、周长喜、杨威、小马等九人,在黑夜里乘了一只帆船机敏地渡过了长江,进入蒋匪占领的白马山区。并与当地游击队长刘四姐取得了联系。那时,敌人已发觉江边铁丝网被剪开缺口,天一亮,敌军情报处长便会同当地伪保安队队长侯登科,出动大批军警,分头在白马山山南、山北一带进行搜索。情况是非常紧急的,李连长他们必须突围转移到游击队根据地去。

一天夜里,他们用计哄开了侯登科家的大门,捉住了这个恶霸。然后,吴老贵假扮成敌人军官,其他人扮成敌军士兵,押着侯登科巧妙地通过了敌人封锁线。在到达根据地的时候,侯登科企图泅水逃跑,被刘四姐一枪打死在水里。到达游击队的根据地以后,李连长就紧张地工作起来了。他们几个人都化装成老百姓,混在被强征去修筑江防工事的民工队伍里,进入了要塞地带。吴老贵和小马在李连长指示下,搞到了一份江防工事图,把它塞在鱼肚里,交给化装成卖香烟姑娘的刘四姐带回去。当晚,我军突击兵团指挥部便获悉了李连长发来的敌军情况的详细报告。那时候,我军预定的渡江日期已经很近了,参谋长再度指示李连长,必须随时随地掌握敌情,一有变化,即刻汇报。不久,李连长他们又获悉敌人增加了一个火力很强的榴弹炮团,由于敌人严密地封锁消息,炮位和数量都摸不清楚,李连长就布置了一个深入虎穴的办法,在公路上截获了一辆要到炮兵阵地附近去砍树的敌军卡车,大家化装成敌军模样,由周长喜驾驶着,开进了敌人榴弹炮阵地,出色地侦察到榴弹炮阵地的情况。但在他们驾车回来时,却被敌人发现了。敌人拼命追击,形势危急万分,周长喜不幸中弹负伤,大家只有赶快上山避险。周长喜为了掩护李连长他们脱险上山,便把卡车开足马力,直向敌人军车冲去。周长喜同志在完成掩护任务中壮烈牺牲了。

由于军事秘密一再泄露,敌人恼羞成怒,派遣特务,探明了游击队根据地,出动大批军队,企图消灭这队侦察兵。正当李连长和江北通话,报告榴弹炮情况时,敌人攻进村子,炮弹击中了报话机,和江北失去了联系。李连长只得率队抢上山头,居高防守。等到天黑以后,就派遣吴老贵和小马奋勇突围,乘夜泅渡过江,把这份报告带给指挥部。他们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来到江边,吴老贵为了掩护小马过江.和敌人进行顽强战斗,英勇牺牲。小马在江中挣扎一夜,筋疲力尽。正当我军指挥部为断了与李连长的联系而焦急时,小马把报告送到我军参谋长手里。这时,李连长也率领部队突围出来,到达江边青龙山。江南江北都发出信号,预示着总进攻就要开始了。4月21日,我军万帆齐发,大炮雷鸣,把敌人沿江的工事全部摧毁。大军像排山倒海似的渡过长江,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小马也见到了李连长。侦察英雄们又投入了继续南进的行列,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影片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下江南的宏伟场景,歌颂了解放军战士机智勇敢、坚韧顽强、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影片情节曲折、紧张惊险,合乎情理,引人入胜,生动地塑造了李连长、刘四姐、吴老贵、小马、周长喜等人的英雄形象。

《渡江侦察记》“活脚本”——聂凤智

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中将,淮海战役时,为九纵司令员。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九纵编为解放军陆军第27军,聂凤智任军长。

不久,他们就开到了长江北岸,迅速投入渡江作战的准备。

他的部队官兵百分之八九十是北方来的战士,均属“旱鸭子”,为保证渡江成功,虽值四月,天气还不热,部队就在隐蔽的河沟和临时挖出的“游泳池”里,冒着刺骨的寒风泡在冰冷的河水里,练习游泳、泅渡、上船、下船……

深入虎穴

作为指挥官,聂凤智明白,光靠这些是不够的,还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天,聂凤智亲自化装成放牛的牛倌,穿上当地农民的衣衫,牵着牛,来到长江边,亲自对敌情和地形作战前侦察。聂凤智5岁时,就开始上山砍柴、放牛、下田、大凡农家活儿,样样精通。因此,这一切对他来说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此刻他骑在牛背上,哼着小曲,俨然一个放牛老汉。对岸敌人望远镜早把他看在眼里,以为他真是当地放牛的农民,没把他放在心上。他大胆地抬眼望去,滔滔江水那一边,是国民党115师,100多艘舰只和300多架战机相配合的“立体防御体系”。要跨过大江,决非易事,经过几天的侦察,他还是觉得心中没底。不过他已派出侦察人员渡江侦察,但侦察员过江还没回来,侦察到什么情况尚没回音。他的心情依然十分焦急,因为他们对面有一黑沙洲,像一座黑城压在他心头。黑沙洲是一个江心洲,洲不大,却是水上咽喉要地,敌人投重兵把守,工事十分复杂、坚固,是江防中的第一道防线,又位于27军正面,要想过江必须先拿下它,这可是一大块难啃的骨头!

侦察成功

他亲临江边,看完地形,索性来到江堤前沿指挥所。这个指挥所是他派作战科长来这儿设置的。所里的人都熟悉,别看打起仗来军长又凶又狠,不打仗时他却和部下有说有笑,几乎和他们闹成一团。他进到指挥所,把帽子一扔:“给点饭吃。”

“军长,知道你要来,今天我们要好好招待招待你!”

“哈哈,说得好听,看你们有什么好吃的?”

饭菜上桌,一小碟韭菜炒鸡蛋,一小碟炒青菜,一碗豆腐汤。聂凤智说:“你们这是搞的什么鬼?”

“这可是专门为军长一个人做的。”科长说。

“这点东西,够谁吃的?”他说着大口地吃起来。

少顷,又有菜端上桌,依然是韭菜炒鸡蛋和炒青菜,这一次装的却是满满两大盘。

“军长,你看看这两大盘和那两小碟哪个好吃?”大家瞅着他,又是七嘴八舌。

“哪个好吃,你们炒得都一个味!”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把聂凤智笑懵了。

作战科长憋不住了,说出了原委:“告诉你吧,军长,那一小碟韭菜和一小碟青菜,是侦察人员从‘江南’土地上带回来的‘证据’,他们不仅去了江南,还带回了东西!”此话一出口,聂凤智爽快地推开碗筷,高兴地说道:“侦察成功了!咋不早跟我说,快,跟我谈谈情况。”他开始详细地了解渡江侦察的情况。不过,他还不满足,仍然兴奋地说:“好,只要过了江,就要把那边情况都搞清楚。”

紧接着,他又布置继续过江侦察。就这样,侦察兵先后十多次下江南,摸清了敌人江防情况和火力点,还抓回了几十名“舌头”,对江中的黑沙洲和长江南岸敌情,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于是,经过周密组织和安排,一个敌人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侦察分队,又一次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江南”,这就是后来风靡一时的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最初原型。

1954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故事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