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18499400000018

第18章

周恩来总理心系找油工作,5月3日,在国务会议上,总理谈到石油时说:“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他对我们说,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石油。我们很拥护他的意见。”

3.松辽平原出油啦

1957年岁末,李四光案头,堆积着厚厚一摞找油情报。

新疆发现油砂;

青海找到油苗;

……

可是,这些情报没有给李四光带来开怀一笑,他的眉头反而锁得更紧了。

夫人许淑彬见他双眉不展,心事重重,关切地问:“老先生,查明那么多的地方有储油构造,你还发什么愁呢?”

“你不懂。肯定一个油区的范围是一回事,圈定一个油田是又一回事,虽然勘探到储油构造,但不能就此圈定油区,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呀。”

许淑彬不再说什么,的确,在这个问题上她是多么无能为力啊。

中央领导同样为石油焦虑。1958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飞往成都,召集石油、地质两个部的负责人,对他们说:“目前,石油已成迫在眉睫的问题,你们加强合作,尽快确定油区,一旦确定,立即投入开采。”

四川普查队的情报来了,这支勘探队根据国外“地槽褶皱带的山前凹陷生油”理论,发现油苗。

李四光一看就冒火:又是油苗!那个地区构造复杂,冲断层多,经过上亿年的演化,到处可见到油苗,但地层中的油早已流失,为什么不根据地质构造理论到中心地带勘察?

他下达指令:向四川腹部转移,寻找圈闭构造。

勘探队立即转向川中,很快在南充一带打出高产油井。

四川出油,总算缓解一些燃眉之急。但是,中国需要的是大油田。

李四光吩咐秘书,把三年来各地找油的资料统统拿来,他要逐一进行分析。

有了!李四光向地质部党组提出一个大胆设想:“不放弃西北,多搞东北。”

这是李四光找油工程的战略性转移。

主力部队开赴松辽平原。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头枕长白山,面向黑龙江,白山黑水之间,水草肥美,沃野千里。三百多年前,一支勇武、剽悍的民族就是从这里发展壮大的,他们策马扬鞭,飞越山海关,直逼紫禁城,建立大清帝国。

1931年,日本占领这片土地,他们朝思暮想在这里能找到大油田。传说,在一个冬末春初的季节,关东军派出一支勘探小分队深入荒漠深处寻找油苗,这里的狂风能把汽车掀翻。他们在这里迷失方向,转呀转呀,整整走了七天,又回到原先迷路的地方。一群又一群的饿狼朝他们袭来,当他们射出最后一梭子弹后,只好掉头逃跑,前面,是一片沼泽地,日本人陷入沼泽,无一生还。

1958年2月,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向中央立下军令状:“三年攻下松辽平原。”

沉睡已久的荒原苏醒了。茫茫草地,一座座帐篷支起来,五星红旗升起来,高高井架竖起来,“隆隆”钻机唱起来。

1959年6月25日,新华社发出《松辽平原有石油》的消息,并且预言:“松辽平原不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油区之一。”

9月,松辽平原的第一口探井喷出乌黑发亮的原油。

欢呼吧,十年了,上上下下几亿人盼着石油,今天,我们有了自己的大油田。

在此之前,为找油田立下头功的李四光,却躺在了医院,他累病了。

这些年来为了找油,李四光查过多少资料,想过多少方案,做过多少调查,熬过多少夜晚,只有窗外的清风知道,天上的星星知道,他额头那又深又长的皱纹知道。松辽出油前夕,李四光病倒了。医生发现,他的左肾出现阴影。是肿瘤?医生心里一沉,立刻向中央汇报。

周恩来总理看到李四光的病情报告,放下一切国事,驱车来到医院。

李四光老了,缕缕白发贴在蜡黄消瘦的面颊上,脖子上的青筋绷起,一双苍白的手无力地耷拉下来。见总理进来,他挣扎着要下床。周恩来一个箭步过去扶住他,说:“李老,你太累了,需要休息。”

院长、主任医生来了,总理听完治疗方案的汇报,叮嘱道,要派最好的医生,要实行一级护理。

手术前一天,周总理又来到李四光的床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李四光脸上有了一些红润,精神也好多了。总理说:“李老,你气色不错,这是手术成功的好兆头。”

“总理,我不能就这样去了,怎么也得找出几个大油田,向你有个交代再走。”

“会找到的,中国有两个油(铀),都要靠你去找。”

李四光愣住了:“两个‘油’,哪两个‘油’?总不是红楼‘二尤’吧?”

“哈哈,怎么是红楼‘二尤’呢,我说的是石油和制作原子弹的金属铀呀。”

“这么说,我们也要搞核能。”李四光两眼射出一道明亮的光,“关于铀,我有研究,在构思地质力学理论时,考虑过这个问题。”

“不忙,不忙,先把身上的忧患除掉再说。”

手术顺利。原来,李四光患的不是肿瘤,而是肾结石,结石将左肾磨出一个大水泡,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医生将其左肾切除。

手术过后,周总理第三次来医院探望,并且,给他带来松辽地区出油的好消息。

“松辽出油,别开生面。”李四光的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了。

出院后,李四光立即召集地质部地矿司的负责人,说:“在松辽平原北部已经发现多层油砂,并流出原油,为了迅速开展普查工作,在辽河平原下游,也应该进行工作;在辽河平原的南部和华北平原北部,经过普查如果发现了油气苗的显示,就应在渤海方面进行普查以及钻探工作。”

4.善打太极拳

松辽平原发现大油田(即大庆油田),举国沉浸在一片欢腾中。李四光却早已把目光收回,考虑石油勘探的下一步安排。

科学家就是这样,他们永远不会满足,永远有下一个目标。

李四光提出石油普查的第二次战略转移,这就是“迈出门槛进华北”。

李四光认为,松辽平原与华北平原联系起来,构成新华夏沉降带一个部分。如果新华夏沉降带是由于新华夏系构造运动而形成的第一级构造,那么,其中各个油田,就应该受到随着这个第一级构造而产生的第二级、第三级甚至更低级再次构造的控制。

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在哪里才能找到大油田呢?李四光用手一圈,说:“看见了吗?这是山东省的东营地区,你们就在那里钻探。”

勘探队在东营竖起井架,嘿,神了!一钻下去,油象显示良好。再打一口井,又是黏黏的原油。继松辽大庆油田之后,华北又可能出现一个大油田,即胜利油田。

1961年的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安排李四光到青岛疗养。

青岛,美丽的海滨城市,柔和的阳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蓝天碧海,波光粼粼。到了晚上,夜幕上一弯新月,繁星似锦。

每天的这个时候,李四光夫妇漫步在疗养院的花径中。

茉莉花开了,一股股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许淑彬最喜欢花儿,她走走停停,蹲下来抚摸着片片叶子,心里涌出无限眷恋之情。

与石头打一辈子交道的李四光,对妻子充满柔情。

他担心她走累了,扶着她在花木丛中坐下。

此时此刻,两位老人回想起在北大义演会上初次相遇时的情景。

“人生如梦啊,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许淑彬一声长叹,感慨中有许多的惋惜与感动。

“淑彬,有个事儿,我想与你商量。经过这段时间的疗养,我感觉身体好多了。人,不能不做事情。咱们国家,东北、华北的油区基本确定。现在,应该考虑向海洋发展。虽说我们还没有条件在海上建立大油田,但做些考察工作,总还是必要的吧。我就住在海边,守着个大海,却不出海考察,心里很不安。你能让我外出考察几天吗?”

原来,李四光向夫人请示呢。“老先生,是组织上要我照顾你的身体,限制你的工作量的。”许淑彬佯装生气,“你呀,自觉性太差。就说这次来青岛吧,你说得多好呀,不再考虑工作,一定把身体养好。可是,来这里一个多月,你哪一天不在忙着修改你的《地质力学概论》,有时,还要熬夜。我躺在床上,盯着你的背影,想劝你休息,又怕打断你的思路。这样能是疗养吗?”说到这里,许淑彬真的生气啦。

李四光被说得哑口无言。可是,他真想出海考察呀。

第二天,许淑彬拨通电话,把听筒递给李四光,李四光会心地笑了。

6月的一个早上,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李四光乘坐“金星”号海洋调查船去海洋县、乳山县考察,了解海岛的地质、地貌,还意外地发现一处“山”字形构造的东翼反射弧。

1964年底,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作为人大代表,李四光出席了会议。

周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当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一股暖流涌进李四光的心间。8岁立志报国,15岁留学日本,16岁跟着孙中山,23岁做实业部长,25岁改学地质专业,以后,搞科研究,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创立地质力学理论,直到发现大油田,一切都是为民造福,一切都是为报效国家。

休会期间,地质部、石油部的同志们围过来,向李四光表示祝贺。

一位工作人员走到他身边,轻声说:“李部长,请您到北京厅去一下。”

李四光随他来到北京厅,推门一看,立即收住脚步,毛泽东主席坐在那里。“主席,对不起,我走错门了。”李四光准备退出。“没有错呀,就是我请你来。”毛主席精神状态特别好。他让李四光坐下,说:“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嘛。”

“太极拳?”李四光重复一句,心想,二十年前,学过打太极拳,可早就不练习啦,主席怎么知道我打太极拳呢?

“太极拳讲究内功,看似柔和舒缓,实则刚劲有力,你找油,不就是按太极章法吗?”“哈哈哈……”北京厅里的笑声,爽朗又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