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18499400000019

第19章

风说:我的力量大,我能把绿洲变成一片黄沙,我能把大树连根拔下。水说:我的力量大,我能叫江河改道,我能冲毁千里堤坝。岩浆说:我的力量大,我能叫大地颤抖,我能叫高山低头。李四光说:科学的力量最大,她能抗拒自然灾害,守护人类美好的家。

1.英雄暮年

李四光老了。他坐在窗台前,看着院子里葡萄架下一群“喳喳”乱叫的小麻雀,自言自语地说:“人哪,怎么不知不觉地就老了呢?”

夫人许淑彬“扑哧”笑出声:“人老了就得服老。像你,年岁高身体又不好,如果还不注意休息、调养,再病倒了,不说耽误工作,还弄得上上下下为你担心。老先生,我说得有道理吗?”

“有道理,有道理。只是我这个人,一辈子都在工作,要让我什么都不做,非闲出病来不可。”

听他这么说,许淑彬只好摇摇头。“叮咚。”听到门铃声,两位老人马上站起,是女儿带着外孙女回来了。

“爷爷,爷爷!”穿着粉色衣裙的外孙女跑着向爷爷扑来。

“乖妞妞,爷爷要送你礼物。”孩子没有不喜欢礼物的,尤其是爷爷送的。李四光牵着外孙女的手来到工作室。他抽开抽屉,拿出一本墨绿色封面的书,说:“妞妞,这是送给你的。”

外孙女刚上学,但已经认了不少字,只见书上写着:“科学家谈21世纪”。

“爷爷,这上面有你写的吗?”

“有。翻开看看,第一篇是爷爷写的。”

外孙女打开书,第一篇是《看看我们的地球》。她突然想起一件事,告诉爷爷说:“老师说,中国是在地球的这一边,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两个国家相互对应。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回到家就在院子里挖大坑,挖呀挖,挖得好深呀,他爸爸问:你挖什么呢?他说,我挖美国呀。把地球挖穿了,就能挖到美国啦。”

李四光哈哈大笑。“孩子,你们应该多学一些科学知识。来,我把这段话圈起来,妞妞读完后好好想想。”

这段话是:“我们不能光是伸长脖子,窥测自然界奇妙的变化,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掌握那些变化的规律,推动科学更快地前进,来创造幸福无穷的新世界。”

“用科学创造新世界”是李四光的平生夙愿。

1965年1月4日,根据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李四光继续担任地质部部长,这一年他76岁。

“人过七十古来稀。”76岁的老人,还要做些什么?李四光想:要把自己的学术著作修改一遍,不能给后人留下遗憾。

可是,他还没有动笔,就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查,是左髂骨动脉瘤。

恐怕又得开刀动手术。医院不敢擅自做主,请来北京的名医商议。考虑到李四光年事已高,几年前才做过大手术,还有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决定不做手术,保守治疗。

医院把治疗方案讲给李四光,并特意嘱咐一句:“李老,您要静养,不能劳累。”

李四光把医生的话理解为:时间不多了,得赶紧多做事情。

他想到华北油田去一趟。许淑彬知道后,大为恼火,高声大气地嚷:“老先生,告诉我,你究竟要干什么?

难道你不清楚自己的身体是怎么一回事,你要让人发疯吗?”说着,瞪大眼睛,胸脯一起一伏,连皱纹都展平啦。

李四光还没有见过夫人发这么大的火,他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说:“我不去还不行吗?别生气了,气坏身体怎么办。”

话是这么说,可他的心无时不在惦念着。地质部的同志们似乎已经知道他的心事,华北石油勘探局的工作人员专程到他家里来,向他汇报情况。

送他们出门时,李四光悄悄地说:“真想跟着你们走一趟,可老太太关我禁闭呢。”

不能出远门,那就在附近走一走。在千说万说说服夫人之后,李四光在秘书的陪护下,登上北京西山的潭柘寺考察第四纪冰川遗迹。

望着山崖上那刀劈斧凿般的条条痕迹,李四光默默不语,任那阵阵山风撩起缕缕银丝。他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登上高山,最后一次考察冰川,屈指算来,他在第四纪冰川这个大课题中,耗费了四十四年的心血。

再也没有力气爬到山上看冰川啦。但是,怎能割断与冰川的情缘?李四光坐在办公楼的大门口,看到外出考察归来的人,就拦住他们,问:又发现新的冰川遗迹没有?冰川研究中有没有难解决的问题?被问的青年人常常心潮难平,甚至认为,在野外考察,如果不尽心尽力,就对不起老人的拳拳之心。

2.邢台地震

1966年3月7日晚,忙碌了一天的农民像往常一样,把羊赶进圈,把鸡撵进窝,插上门,吹灭灯,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5点多钟,河北邢台地区的大平原上闪出一道耀眼的地光。刹那间,大地剧烈地颤动,大片大片的房屋倒塌,尘土漫卷,瓦砾横飞。

地震!邢台地区发生地震,震级达到7级以上。

距离邢台仅200百多公里的北京,也感到地震的余波。

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李四光出席会议。

有关人员汇报邢台地震情况。由于没有任何防备,加上地震发生在清晨人们没有起床时,因此,人员伤亡极其严重。

周总理听着听着,神色越来越凝重,目光里有痛惜也有焦虑。

总理的表情叫李四光坐不下去:自己是地质部长,弄清大地活动规律,预报地震情况,是责任,是使命。“总理,我们地质部这就行动。”

周恩来看着李四光,读懂了他的全部意思,只说一句:“李老,只有你才能担负这个工作。”

回到地质部,李四光拿出行动方案:第一,组织地震地质考察小队,奔赴震区进行测探;第二,从邢台到北京,设置观察组;第三,抽调人员,建立地震资料库,为长期研究打基础。

时间已是下午6点,地质部总动员,当即有不少人报名参加考察队,药品、物资、仪器、帐篷,装上汽车。深夜1点,准备工作就绪。

就在这时,天下起大雨。李四光站在雨中,鼓足劲给队员们做出征前的动员:“到震区,要根据地质构造特征,查明地震发生的原因和范围,推测地震可能扩展的趋势,探索地震预报的方法。要及时与总部联系,发现情况立即报告。”

小分队冒雨出征。

秘书把李四光搀扶回家。第二天一早,他拄着手杖要出门。许淑彬一步跨到门前,说:“你要去哪儿?”李四光眼睛一瞪:“都什么时候啦,我还能待在家里?”

李四光来到办公室,一会儿,震区小分队的电话通了,他们向老部长汇报:探测地点已经选好,准备打一浅孔,安置电感器,观察地应力变化。

一头工作落实下来,李四光吩咐秘书:绘制一张曲线图,随时记录地应力变化情况。

秘书做完这一切,回过头来,见李四光两眼微闭,斜躺在藤椅上。秘书以为他在休息,起身到里屋拿一床毯子,盖在他身上。

“不要忙,我没睡,在这儿思考问题。”李四光的声音止住秘书的脚步。

“来,来,坐下,咱们聊一聊。”秘书坐在李四光对面。“在大学读书时,学过与地震有关的课程吗?”“没有。我们地质系没有这方面的教授。”“也难怪。”李四光像是自言自语,“旧中国搞地震研究的不过十几个人,而且,很少有研究经费。”“是啊,咱们国家是个多地震地区,地震研究几乎是个空白。国民党养着几十万上百万的官僚、兵痞,却不愿拿钱搞地震研究。”说到这儿,秘书来气啦。

“现在,地震研究工作落在我们身上了。我老了,你们正年轻。我为你们多做些探索工作,为你们将来出成果,提供些资料。”

老部长的几句话,说得秘书心里暖暖的。

可是,无情的大地却没有给李四光提供长时间的研究机会。

3月22日下午,华北平原又一次发怒,震中仍是邢台地区。

这一带的百姓,个个成了惊弓之鸟。他们再也不敢回家,不敢进屋,谁知道土地老爷哪会儿发脾气!

虽是春分时节,北国的夜仍然寒冷而漫长。灾区的百姓,裹着被子,缠着毯子,坐在荒野上,他们宁可在外面受冻挨饿,也不敢冒险回到曾经让他们那样眷恋的家。

地震带来的灾难是严重的,它不仅夺走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和健康,而且,还给人们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抗震救灾,安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