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18559400000011

第11章 链条

中国是自行车王国,不会蹬车的人很少,而但凡蹬过车的人都知道自行车上那根链条的作用。不要说链条断了,就是拧巴了,你自行车也甭想动起来。链条是连接前后两个轮子上齿轮的一根绳儿。如今,那个叫“产业链”的绳儿,被我们运用得最为频繁。一个地区如果有几根这种绳儿,庶民百姓也会因此而受益。这是不言自明的大道理。

你知道“申遗”不?“申遗”也可以搓成这种绳儿。四川的那个川江号子,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了,大家兴奋不已,普遍认为这是做大做强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一个良好契机,是成功形成文化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的突破口。当然,涂鸦这里所说的“大家”,主要是指当地的政府官员。“申遗”之所以能够引起普遍的重视,甚至耗费巨大的成本,与那根链条或曰绳子不无关系。但是,据说当地的老百姓并不这样看,他们以为,失去了波涛汹涌的峡谷,没有了激流勇进的环境,川江号子的生命力也不会长久。号子是喊出来的,站在游船上哇啦哇啦地喊,成什么体统?能算做号子么?

一项荣誉即便来得多么不容易,也更需要的是内功。自身条件不咋地,试图凭借一两个什么荣誉就形成所谓的链条,恐怕也多半是画饼充饥。近来教育部的那条“万众一心唱京剧”的规定,也大有这样的期许。只要你们唱,传统就不会丢。问题是,京剧如果都可以这样唱,像那些流行小曲儿似的,这京剧的传承意义,怕也就不大了吧。记得涂鸦上小学的时候,排队去电影院看《红灯记》,路上也是老师起头,然后童声齐唱“临行喝妈一碗酒”。小子们正值变声期,声音嘶哑,参差不齐,尾部再学着李玉和来一串“哈哈哈哈”,那种矫情,那种放纵,好像与什么传承呀传统呀的没有啥子关系。

或许是计划经济时代太久了吧,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桌子决定。倒是一些应该喝令制止的事情,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又是论证又是“民主”。譬如一些城市的古建筑物,因为利益,虽然有一些程序上的论证,但最终也还是毁于一铲。大铲车,轻轻地一铲就OK。这方面,天津尤甚。大冯的腿子也跑断了嗓子也喊哑了,他一边跑着一边喊着,人家也一边论证着一边铲着。说一千道一万,粉红嘟嘟的钞票,像胖小子粉红嘟嘟的屁股一样,着实招人喜欢啊。

链条应该形成,并且应该紧紧咬住齿轮,带动两个三个乃至更多的轮子驰骋。这是一种优化组合,更有助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虽然有时候即便内功虚弱,亦可借势而起,但那样的机遇毕竟有限。重要的,还是我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