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我的家庭档案:悠悠岁月
18572600000004

第4章 受骗做填房

1911年,我姥爷与程子庙村的陈家闺女结婚了。陈家是大户,有地有钱,能开乡票(类似现在的支票)。拿着他开的乡票就能在金乡县境兑换银元或商品。陈家是相中了姥爷的手艺才把姑娘许配给张家。姑娘嫁来时女方家陪送了几亩地,还给了一些芦苇让她打席卖钱。此时做木工已很难挣钱了,一是老式家俱不再流行,二是手工加工费时费力,利润甚微。姥爷便把主要精力转到种田务农上。他的妻子虽出富户,但却勤勉能干,对婆婆也很孝顺,天天打席,每天能打几领,十领为一捆,贩到集上挣些钱,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几年以后,家里添了三个孩子,这年妻子又怀了第四胎,不料意外流产,后又受风不治去逝了。妻子死后姥爷独自拉扯三个孩子,又当娘又当爹,陈家那边也开始与张家疏远,姥爷一家生活又艰辛起来。只好托人说媒,想给三个孩子找个后娘。

1924年,虚岁18岁的姥姥经媒人介绍从王营村嫁到胡集村姥爷家。两个村虽只隔一条河,但因历史上结下的宿怨使两岸村民互不往来,更不用说相互了解了,一切尽由媒婆撮合。姥姥进了张家拜了天地才知道被媒婆骗了。原来这之前去王家相亲的不是我姥爷,而是姥爷的堂弟即他二叔的大儿子顶替姥爷去的。姥爷当时已32岁,比姥姥大14岁。媒婆怕姥爷相亲女方不同意,就安排比姥爷小七八岁的堂弟去见面。姥姥发现拜堂成亲的不是相亲的年轻人,而且男方还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自己原来是嫁给一个二婚男人做填房后,顿时蒙了。又哭又闹,不吃不喝,大骂媒人,非要回娘家不可。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了,拜了天地就等于成亲了,生米已煮成了熟饭,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黄牛跟着走。闹了几天后在众人的哄劝下也渐渐平息下来。

姥爷前妻留下的三个孩子,大女孩叫大妮,12岁,二的男孩8岁,最小的女孩二妮6岁。这三个孩子都很懂事,特别是大妮,总是抢着给自己这个新来的后娘端茶送饭,整天围在身边娘长娘短的喊着,哄着后娘高兴。开始姥姥很不习惯,毕竟自己年轻,只比这个女儿大6岁,进门就当娘很是别扭。但时间长了,见丈夫一家待自己很好,还有三个可怜巴巴无娘照看的孩子望着自己,心就软了渐渐地把他们都当成自己亲生子女,承担起了当娘的责任。自从嫁给姥爷后,姥姥以前的王大贵的名字也就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名字是张王氏,直到解放后户口本、身份证上都是这个名字。

姥姥最喜爱的是大妮,小小年纪便成了姥姥做饭理家的不可缺少的帮手,对两个弟妹也是细心看护,根本不用大人操心。可是第二年,男孩9岁时突然得了黄病,症状是眼球和全身发黄,现在看来可能就是急性黄胆性肝炎,请郎中抓药调治一段见好了。这时他有个表哥,也就是他陈家舅舅的一个儿子办婚宴,舅舅心疼这个外甥平时在张家吃不着什么好的,便接他去吃席。在酒席上,他喝了点黄酒,又吃了些黑鱼,回来病就加重了,没多久死了。对这个独子的早逝,姥爷一家非常伤心。

姥姥20岁生下第一个女孩,可是不知得了什么病,一出生就满身长血泡,很快夭折了。因姥姥爱吃辣椒,邻居们说是吃辣椒吃的,胎火大,把孩子烧死了。姥爷信了这些话,把晒干的辣椒全都扔到院子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