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年,美联储和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轻而易举地创造出流动性,同时促使新兴市场出现,印度经济经历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就在这时,大量专注于印度股市的外国基金建立了起来。这些基金争先恐后地对印度牛市进行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虽然只投入了很少的资本,但是却收获了超额的回报。因为这些都是开放型基金,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基金的管理资产就翻了5~10倍。但是很多基金都没有能力管理如此庞大的资本池,所以管理中出现了大量的“风格飘移”现象。与此同时,印度的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共同基金以及保险公司从印度投资者手里获得了超乎想象的资金流入。
随着印度的高速发展,一个巨大的投资周期出现了,投资巨大项目的股票或是那些以高杠杆进行大型收购的股票成了市场的宠儿。在这个时期内,外国基金和印度国内的基金筹集到的所有资本几乎都流向了资本密集型业务。可惜好景不长,先是贝尔斯登公司倒闭,接下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全球金融市场完全停滞,印度金融市场的上升势头也完全停止了。尽管印度经济又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可是金融市场却在不断衰退,投资者们投入的大部分资本都打了水漂。
而在最近5年里,印度市场发生了惊天大逆转。大部分外国基金不是让投资者的资本蒙受损失,就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被赎回而被迫关门大吉。印度投资者们也停止了在印度市场的投资,而且不断撤回对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在此过程中,投资者的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印度市场中只有一小部分还对瞄准印度的长期投资者保持着吸引力,却也存在大量泡沫;而市场中的其他部分因为得不到关注而逐渐凋萎。
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不同,印度的股票市场已经进行过了一次大洗牌,而且印度股市早已为印度经济复原做好了准备。
外国直接投资(FDI)
外国对印度直接投资是过去20年中最成功的故事之一,而且也是唯一没有以悲剧收场的投资故事。现代、三星、沃达丰、可口可乐、麦当劳、维亚康姆、豪瑞(Holcim)、安联等一系列外国大品牌在印度进行了大规模投资,成功地占据了印度市场份额,而且情况都达到甚至超过了投资者的预期。外国投资者们在印度面对的首要挑战,就是相关部门严格的监管以及密集的政策。但是这种挑战只是偶然存在的,就像维亚康姆公司与印度政府对税收存在争议一样,这并不能代表整个体系都存在问题。印度现在每年能够吸引25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但是印度完全有潜力吸引比现在高出几倍的投资。很多外商不愿对印度投资,既不是因为印度缺少投资机会,也不是因为担心不能获得收益,而是因为印度相关政策不明晰,而且印度政府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的速度过慢。举例来说,如果印度政府能够完全放开零售业和保险业市场,并且放宽如今严重影响投资的种种限制条件,大规模的外商投资肯定会蜂拥而至。
根据印度计划委员会估计,印度在未来5年里需要1万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委员会还强调称印度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如此庞大的投资,大部分资金需要国内外私人投资者的援助。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曾试图采用公私合作模式,可惜最后以惨败收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印度基础设施的热情。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够修正公私合作模式面临的那些“不是那么难以逾越”的问题,印度定能够吸引大量外国投资者参与到公私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只有促成新一轮强大的投资周期,一直困扰印度经济发展的资金供应短缺问题才能被解决。由于国内私人资本匮乏,要想掀起新的投资周期,还得依靠外国直接投资。
在我看来,外国投资者对印度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直接投资能够让印度经济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我相信印度完全有潜力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保持每年吸收1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但是外国对印投资增长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印度相关的政策和条例。如果印度有强有力的领导能与股份持有者在转变方向与步伐上达成共识,而且能够解决政策与条例带来的挑战,就能让印度急需的投资周期到来,而且强大的投资周期能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涌入印度。
债务市场
印度债务市场发展不充分的原因,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做过讨论。银行以及国内金融机构是印度债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而政府证券占据了印度债务市场的绝大部分。国内投资者在印度债务市场上的参与程度,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银行存款是印度民众最主要的固定收益投资。随着共同基金行业的发展,很多散户间接进入政府证券市场进行长期投资,或者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进行隔夜资金投资。然而相较于庞大的市场规模来说,他们的参与程度仍然微不足道。
前不久,外国投资者想要投资印度债务市场还受到印度储备银行的严格限制。在行长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Rajan)的领导下,印度储备银行有意放宽对外国投资者进入印度债务市场和资金市场的限制。此举是否明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然而,印度相关政策的放宽确实可以促使印度进一步融入全球货币与资金市场。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印度一直都是各种公私股票的竞技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能够为投资者们和基金管理者们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创造更多的机遇。这样一来,我们在印度就很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固定收益投资策略,其中包括定向、套利、不良债务、定量、高频、算法等策略。
正像前文中所讲的那样,外国投资者曾经参与过印度债务市场中的外币可兑换债券市场,可惜因为受到印度糟糕的法律和有限的执行能力的影响,最终以一场灾难收场。如果印度破产与止赎权的相关法律能够保护私人债务的权益,而且印度的诉讼程序能够更加迅速有效,这将对印度的债务市场产生很大的帮助。我期望印度债务和资金市场能在接下来的10年中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机遇。
企业家和商人
来印度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对印度企业家和商人们是又爱又恨。他们爱的是印度企业家具有的才干、技能、精力和积极性;恨的是印度企业家们很难应付,而且他们还会有一些不光明正大的勾当。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崇尚的是一种谦和的文化,因此日本投资者们在与印度商人们交易的时候感觉非常艰难,他们逐渐意识到印度人把每一次交流都当成一场辩论赛,想在这场比赛中“胜”过印度人是万万不可能的。
尽管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墨守成规的人,但始终会有一些例外。当然我也承认从总体上来说,与印度商人共事确实不易。最成功的投资者是那些在交易中能与印度企业家关于交易结果达成一致的人,而非与之针锋相对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大体上来说,印度商人总是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价值和财富。印度是人才净输出国,就连印度最大的跨国公司都愿意雇用印度人,而不愿任用外派人员,因此对于在印度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尽快学会与印度人打交道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能够理解交易对方的动机和渴求并与他们在结果上达成一致的投资者,会比其他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印度企业家和商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各种市场资源都相当匮乏,当时基本没有创造出什么财富,而我父亲那一代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经营生意的。他们被带入了惯于保护私人资产,惯于规避风险的环境。随着印度逐渐开放并快速发展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历了上一代人不敢想象的财富创造。财富从各个行业中涌现出来,而且创造财富也并不是某些富有的家庭或个人的特权。第一代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在不寻常的领域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意,点燃了无数人的梦想。印度企业家和商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在整体上有所提高,而且他们也越来越愿意将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去。
印度商人在艰难的商业环境中存活了下来,而且逐渐发达起来。在此过程中,他们曾经面临很多挑战,其中包括相关的政策和管理、腐败问题、基础设施匮乏、流动性紧张、低生产力以及各种缺乏效率的情况。为了越过这些障碍,他们创造出了成功实践方式和商业模式。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财务实力越来越强,印度商人开始意识到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都会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与印度相似的挑战,于是他们的足迹也逐渐出现在这些市场中。当然最聪明、最机敏的商人在新的市场中也会非常出色,并且会为自己以及他们的合伙人和投资者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小结
回首过去,投资者在印度犯下了很多错误。一些错误是他们自身原因造成的,还有一些错误是印度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一些突发情况造成的。作为一种资产类别,股票变得越来越稳固,而且过去犯下的很多错误不是被掩埋了就是被清理了。印度股市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着从印度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改善中重拾力量。而其他资产类别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清理。等到印度经济和金融市场恢复元气时,这些资产类别的潜力就能够发挥出来,带来丰厚的收益。然而它们的投资模式必须要经历巨大的改变。毋庸置疑的是,过去10年中的投资模式并不奏效,投资者要想在印度市场获得成功,就必须开发出更加符合印度现实状况的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