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18609800000033

第33章 执着向上,清静安宁——淡泊人生随心随性(2)

消除抱怨,只需抛弃一时的私欲和偏情,不要总是去计较得失。因为我们心胸狭隘,才会只看到自己。所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心胸宽广一些,我们自然能够摆脱烦恼。

3.窄与宽,一念之差,谬之千里

宽看事物,事物宽;窄看事物,事物窄。宽广胸怀,包容天下。

曾有人说,人的胸怀比大海更加宽广。一个有着宽广胸怀的人,必定能够包容一切。相反,如果一个人喜欢抱怨,那么一定连琐碎小事都会斤斤计较,这样的人,心胸必定狭隘。容不下,也就谈不上拥有,一切也只能成为虚无,只有容得下,才能感受生命的充实。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样也会遇到和自己有过节的人。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报复或是躲避和我们有过节的人,结果往往躲之不及。其实,敌人未必就是永远的敌人,我们还可以有另一个选择,就是包容敌人,化敌为友。

在春秋时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曾为了争夺齐国王位而站在对立的位置。管仲和鲍叔牙虽然都是有才之士,但站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各事其主。管仲在公子纠旗下,而鲍叔牙在公子小白的阵营之中。

在双方交战的时候,管仲险些要了公子小白的性命,所幸只是射中了小白衣带上面的钩子,使得小白幸免于难。不久之后,战争结束,公子小白获胜,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因为辅佐有功,齐桓公有意立他为相国。然而鲍叔牙认为曾经和他们敌对的管仲比自己更适合担任相国,虽然曾经是敌人,但却是一个可用之才。为了国家社稷,鲍叔牙力荐管仲。

鲍叔牙心胸宽广,如实对齐桓公说:“虽然我辅佐您登基,但是管仲比我更适合担任相国这个重要的职位,因为他在很多方面都比我更强大。他能够收拢民心,做到安民,我做不到。他对治理国家也比我更有见地,能够保证国家的利益。他能够制定礼仪法度,我却做不来,战争的时候,他能够鼓励引导人们,而且还能指挥战争,我也不如他。所以他比我更适合做相国。”

齐桓公也是一位心胸宽广之人,考虑过后,他觉得鲍叔牙说得有道理,便让管仲做了相国,完全不去计较曾经的一箭之仇。因为齐桓公和鲍叔牙的爱才,管仲也尽心尽力辅佐,最终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使得当时齐国的实力强盛一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知人善任,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更重要的是齐桓公有着宽广的胸怀,所以才能成为有着丰功伟绩的明君。四处树敌只能使得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广结善缘,才能让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大。学会宽容,才能成就我们的人生。

宽容是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有着悦纳百川的胸怀,那么烦恼也好,忧愁也好,什么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而幸福、美好也会进入我们的心中。反过来说,如果什么都容不下,那么最终将一无所有。

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将军,曾经率领魏军北拔邯郸,西围定阳,横行一时,甚至险些将赵国的一部分领土也收归魏国,除此之外,他还收复了魏国全部的失地。

庞涓的实力非常强大,但同时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的心胸非常狭隘,容不得其他有才能的人。即使是曾经的同窗,他也一样不能容忍。他梦想成为历史上继吴起之后的第二个优秀的军事家,为此,他不惜残害同窗孙膑。

庞涓虽然身为大将,却容不得其他有才之士,也因为这样,所以难以成就大事。曾遭庞涓残害的孙膑加入了与之敌对的阵营,最终庞涓败于孙膑之手,魏国的强盛也随着他的消亡而衰落,曾经的一切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孙膑是有才之士,如果庞涓有着宽广的胸怀,懂得招贤纳士,那么历史也许会被改写。没有人能够仅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一切,只有宽容才能为自己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帮助,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用平和的心态去容忍,自然能够获取成功的人生。

4.烦恼面前,一笑而过

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一次,忘掉烦恼,开始新的征程。

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有时难免会有烦恼,也许是工作上的,也许是生活上的。如何应对烦恼就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可以选择一笑而过,因为烦恼没有什么大不了,和曾经所经历的大风大浪相比,烦恼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因为一些烦恼而抱怨,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烦躁,通常情况下,小小的烦恼并不足以影响我们幸福的生活,所以不妨乐观一点儿,一笑而过,这样烦恼也能很快被我们遗忘。我们可以将烦恼看作是生活的一款调味剂,在我们感到麻木、疲惫的时候,烦恼可以提醒我们不要忘了生活当中的幸福。

曾经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窃,丢失了很多贵重的物品。照常理来看,他至少应该烦恼抱怨一阵子,毕竟无缘无故就让自己蒙受了不小的损失。然而事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罗斯福的朋友在得知情况后写信安慰他,希望他不要在意这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收到朋友的安慰信后,罗斯福给朋友回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并没有任何抱怨的话,显得非常从容,就像事情没有发生过一般。罗斯福在信中提到,他很感谢朋友,他很好,也很幸福。虽然失窃了,但是好在他们家人身体健康,贼只是窃取了他们的财富,并没有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虽然贼偷走的东西有很多,但那并不是他财产的全部。最重要的是,做贼的是那个人而不是自己。

罗斯福明白丢了的东西无法找回,所以干脆不去想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在遇到让我们烦恼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为自己消除烦恼,而不是时时抱怨让它们日益膨胀起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可以选择从乐观的视角来看待,笑一笑就能过去,无须为了一点儿烦恼而给自己的幸福平添瑕疵。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人同样幸福,不幸的人各有各的烦恼。虽然出现的问题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但是在烦恼面前,我们能够抱持相同的态度,不管是怎样的烦恼,我们都选择乐观面对,不去抱怨才能让我们脱离烦恼的苦海,才能让我们不至于被一时的烦恼扰乱了步调。

5.远离抱怨,还心灵一份自由

抱怨,生活处处是烦恼;少些抱怨,带着正能量向前。

我们的心灵是一片广阔的地域,能够容纳很多,然而,有时我们却为我们的心灵上了一把锁,将幸福拒之门外,将自己困在门内,每天和各种痛苦、不幸纠结在一起。抱怨就是束缚了我们心灵的那把锁,只有打开这道枷锁,我们才能得到解脱。

打开抱怨枷锁的钥匙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只是我们总试图绕远路通过,而没有想到去打开枷锁。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些琐碎成了我们抱怨的素材,总是在意这些,只能让我们看不到幸福,甚至忘记了曾经的美好。

有一对相爱的年轻人,他们的爱情遭到家人的反对。女人的父母担心男人给不了女儿优越的物质生活,怕孩子受苦,而男人的父母则嫌弃女人十指不沾阳春水,担心自己的儿子在婚后会受苦,所以两家的父母都坚决反对。但是两颗年轻的心却日益靠拢,最终他们凭借他们忠贞的爱情而走到了一起。

他们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刚开始的日子虽然很艰难,但是他们过得非常甜蜜。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女人和男人仍然感觉到了幸福,女人为了心爱的男人开始学习做家务。男人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女人操持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他们的婚姻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危机。

因为工作原因,男人时常回家很晚,女人对此的不满越来越深,于是开始抱怨。本来在外面工作压力就很大,回家后还要遭到妻子的抱怨,男人感到非常疲惫。见自己的抱怨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女人开始指责男人,拿朋友的老公来和男人作比较,又拿养尊处优的朋友和自己作比较。面对时时抱怨的妻子,男人越来越不满,于是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女人的抱怨也越来越频繁,两个人当初的幸福早已不见了踪影。

故事中的女人因为喜欢抱怨,无法享受奋斗出来的幸福,反而陷入了不幸之中。生活当中,我们也难免会因为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的遭受事而产生各种不满,但是抱怨除了让自己感到更加烦闷之外,对自己的境遇改变并没有任何帮助,还可能让境况越来越糟。没有人会抱怨自己的未来,人们所抱怨的只是眼下和过去,既然不能对自己的明天产生任何影响,那就应该释然一些,这样才能把握住幸福。

从前有一个天资聪颖的年轻人,实力超群,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在他上学的时候,就为自己做了人生的规划,等着进入社会大展宏图。

年轻人终于等到毕业实现自己远大理想抱负的时候了,但是现实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职业生涯并不顺利,没有一个公司能让他满意,他反复地换工作环境,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都不能让他安顿3个月。他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却很难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方面尤其明显,无论是在哪里,他都会抱怨同事、抱怨老板,心情影响到了他的工作状态,喜欢的工作也不再有乐趣可言,甚至连完成都很勉强。在这样的状况下,他感到自己的未来非常渺茫,对未来也感到绝望。

终于,年轻人不能忍受身边的一切,抱怨着离开了公司,选择外出散心,在路上,他还是抱怨着公司的一切,没有心思欣赏风景。车上人很多,没有座位,在他等了几站后,终于发现一个座位,正当他想上前的时候,边上的一个人抢先了一步,他非常气愤,开始习惯性地抱怨。

这时,年轻人身边的一位老者对他说:“小伙子,你看,今天的天真蓝。”他看向窗外,发现天空非常漂亮,万里无云。他忘记了抱怨,忘记了愤怒,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因为抱怨,自己放走了许多身边的小幸福。

有时候,我们会对周遭的一些事物感到不适应,就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然而,抱怨并不能让我们尽快适应一切,反而会让我们越来越焦躁,没有一颗平常心就难以感知生活当中出现的幸福。其实,生活当中的美好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美。试去着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好,让自己尽早挣脱抱怨的枷锁。

生活当中,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面对让我们不满的事情要学会淡然以对,摈弃抱怨,找到生活当中快乐的源头,才能解开抱怨的枷锁,将我们从不幸当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