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18609800000034

第34章 平淡如水,从善如流——淡泊人生平静恬淡(1)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记住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活得简单就是一种享受。每天给自己的心腾出一片空闲,感受春日的温暖、夏日的热烈、秋日的凉爽、冬日的安详,平平淡淡而简单有趣地活着,成就一份如月的从容。

1.拂去心中的浮尘,还心灵一片安宁

人生的路上总会有一些荆棘,而心中的浮尘就是那荆棘,斩去荆棘,还心灵一份安宁。

鞋子里进了沙粒,就要及时清除,否则会磨伤自己的双脚,成为我们长途跋涉的阻碍。我们心中有时也会有沙粒存在,心中的沙粒浮尘是心灵健康的隐患,所以要及时清除掉。它就像鞋中的沙粒一样,移到心里就衍生出了忧虑的情绪。

因为心中有浮尘存在,所以我们会感到忧虑,只要将浮尘剔除出心灵,我们便能走得坦然一些,如若不然,只能让我们的心饱受一颗微小沙粒的摧残。

有一个为人们熟知的勇者登山的故事。这位勇者是人们眼中的英雄,他所向披靡,无所不能。

有一次,勇者决定挑战一个极限,去攀爬一座从来没有人登上过的高山。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期待。终于,他整理好行装开始攀爬高山,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但是他仍然坚持排除万难,勇攀高峰。随着离顶峰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的欢呼声也越来越高,在世人看来,成功已经向勇者伸出手了。

然而结果却让人们意外,勇者没有将自己的手递给成功女神,他中途被迫放弃了。原因也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他放弃了最后的成功仅仅只是因为鞋子中的一颗沙粒。因为他忽略了鞋子中的沙粒,所以导致脚长时间被沙粒摩擦而发炎,受伤的脚无法支持他到达终点,只能选择放弃。

一路上不管如何艰难,勇者都坚持了下来,而最终的成功却仅仅因为一颗微小的沙粒而和他擦肩而过。故事到这里貌似结束了,但事实上,还有着后续的部分。

几年之后,勇者准备再次挑战这座高峰,这一次,他异常小心,因为他过度地小心,使得他产生了忧虑,他担心各种客观因素会影响到自己的行程,让自己再次失败。因为上一次的教训,这次他异常小心沙粒,几乎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来脱下鞋子倒一倒,即使鞋中没有沙子,他穿起来仍然感觉脚下不舒服。

勇者一路上都在担心着沙子会再次跑进鞋子里,影响到自己的成绩。长时间忍受这种心理折磨的结果就是他不得不主动放弃。这次,勇者的失败没有任何客观原因,而是忧虑让他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现实生活中,我们心中的浮尘都是曾经的阴影,因为难以忘却曾经的失败,当再次面临相同的境遇时,心中遗留的沙粒就会出来作祟,让我们想到曾经的失败,从而畏惧前行。不要太在意心中的沙粒,让自己时刻处于忧虑之中,试着淡忘曾经的失败,自然就能够让心中的浮尘随风消逝。

有一个年轻人患上了强迫症,时常感觉到苦闷,却找不到解决方法。在吃完饭洗碗的时候,他总是觉得碗不够干净,怕碗边残留清洗剂,因为新闻上说残留的化学物质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他总是重复好几遍,洗了又洗。

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都会起床好几遍,检查门窗是否上了锁,因为他担心会有人入室抢劫,他想,如果没有锁门,那么他的生命和财产就会受到威胁。

每天出门,他都要检查好几遍是否带了家里的钥匙,因为如果忘记带钥匙就进不了家门,就要找开锁公司。到了公司,他又要检查好几遍工作,即使是做过的事情还要重复,因为担心会出一点儿问题。在他认识的人的眼中,他已经有点儿神经质了,他异常忧虑,晚上时常失眠,因为会想到工作,想到门窗……

他感到自己快要崩溃了,他异常痛苦,却不知道应该怎么治疗。最后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找了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医生通过催眠疗法治好了他的强迫症。

原来,他的忧虑并非是空穴来风,在他5岁的时候,曾经因为没有听家长的话,不讲卫生乱吃东西而得了胃炎,那种疼痛让他记忆深刻。在他10岁的时候,因为出门没有带钥匙而在家门口坐到半夜,才等到家长回来。12岁那一年,他自己在家,忘记了锁门,于是遭遇了入室抢劫……因此,这些过往都成为沙粒留在了他的心里。通过医生的开导,他才渐渐放下了这些过往,开始了新的人生。

有的时候,我们以往的经历和挫折会成为情绪的一部分而沉淀下来,忧虑也就是这些情绪的衍生物。人难免会有粗心马虎的时候,这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它除了让我们接受教训以外,还会让我们的心灵蒙受阴影。

那些曾经的阴影会实体化,成为心中的沙粒,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的沙粒会产生堆积,人们的忧虑也就会越来越重。 人之所以心头会有浮尘存在,是因为人们对发生过的不快存有印象,然而刻意去忘记,也只是会让自己的心灵遭受伤害,所以对于人们来说,心里的沙粒是一定要清除的。

2.平和如水,从容如月

心有不甘千千万,平静面前万物春,从容可以使人成长。

心静自然凉,人们难以控制天气,但是却可以控制心境。生活当中,像天气一样难以控制的事情有很多,这时我们就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争取平和些,才能消除内心的烦忧。心平气则静,心态好一些,凡事看淡一些,才能做到真正的从容。

可以想象,炎炎夏日,蛙鸣蝉叫,总是让我们感到心烦气躁,但是到了夜凉如水的晚上,心头的烦躁好像就能缓和一些。我们的心也分为两面,一面是烈如火的太阳,一面是淡如水的月亮,只有如月般从容,才能消除心底的烦躁和忧虑。环境在于我们怎样去感受,如果能沉浸于自己的安然中,自然不会受环境影响,反之,如果太过注意周围的环境,也只能让自己产生忧虑和烦躁。

从前在一个庙里有很多小和尚,因为年龄小,所以很难保持安静,住持是慈祥的,对这些小和尚的管教并不严厉,他希望他们能够自己悟出道理,而不是通过自己强制传授。小和尚们每天在不坐禅的时候都在寺院中叽叽喳喳,打扫庭院的时候也会玩闹起来。

有一个入寺比较早的小和尚,年龄稍大,此时的他,已经习惯于坐禅的生活,他曾经厌恶喧嚣,才选得此地出家,也正是这样才能够让他远离喧嚣,过上平静如水的生活。但是这些小和尚打乱了他的内心,他在坐禅的时候总能听到那些小和尚的喧哗和笑闹。虽然他很想教训他们,但是住持曾经告诉他要慈悲为怀,宽容待人,与世无争。没有办法,为了觅得一方清静,他只能选择到寺庙外的树林中坐禅。

有一天,住持在小和尚坐禅的时候来到了树林中,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坐禅,小和尚便把自己的烦恼一五一十地说了。

小和尚说:“因为这里难得清静,寺院中的小和尚实在是太过吵闹了,为了修禅,我只能找得一方清静。”

住持笑了笑,问他:“这里的蝉鸣没有吵到你吗?”

小和尚答:“不去注意就不会影响到我。”

住持微微一笑,反问他:“那么你觉得小和尚的吵闹和蝉鸣有什么区别呢?”听完住持的话,小和尚恍然大悟。从那之后,他再也不到树林中去坐禅了。

主持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即取决我们心境的并非是客观的环境,而是我们自身。在意周围的环境,就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从容一些,就能忽视那些让我们烦躁忧虑的环境。我们要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我们内心的波动,只有从本身出发,做到从容,才能收获心中向往的安然。

有一个女孩异常容易焦躁,这使得她的气质大打折扣。每当她焦躁的时候,就会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变得非常冲动,从而致使她周围的空气都像改变了一样。每到夏天的时候,她的焦躁就会更盛以往,这样的季节让她非常反感。

午睡时,女孩会被蝉鸣吵得睡不着,晚上又会感觉燥热,有时越想安静下来规律的表针走动的声音就越是清晰,这些都成了影响她睡眠的因素。越是安静的环境,她越是容易听到各种声音,这让她难以入睡。一直受困于这样烦扰,她感觉自己有些神经衰弱了。

有一天,女孩的朋友约她一起出去玩,她想,反正回到家里也是睡不着,不如就去放松一下好了。他们选择到酒吧去消遣,那里异常喧哗,大家疯狂地跳着舞,音乐的声音大得震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实在是太缺少睡眠了,也或者是心情放轻松了,这个女孩渐渐沉入自己的小世界之中,不一会儿竟然在沙发上睡着了。

震耳的音乐没能成为影响她的因素,直到最后朋友叫她,她才从睡梦中醒过来。真是奇迹,这竟然是她睡得最舒服的一次。由此,这个女孩也领悟到了,环境并非是影响自己的因素,影响自己的是自己焦躁的内心。从那之后,女孩下班后就给自己减压,从容地面对生活,也是从那时开始,她每天都可以安然入睡了。

从容一些,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困扰。佛之所以能够成为佛,远离世间的烦恼,并非是佛所处的环境没有烦恼,而是因为佛的内心已经脱离了情绪的控制,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了烦扰,生活自然能够恬淡而幸福。我们缺少的,就是佛的从容。

世上没有绝对的安静,越是安静的环境,声音反而越容易凸显出来。只要我们能够不在意,那么客观环境就不会再影响我们的心情。放宽自己的心,如月一般从容淡定,放下不必要的忧虑,自然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如水。

3.不拘小节,回归平静

我们有时因为太过追求完美,所以在细枝末节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觉得辛苦,产生忧虑。只要我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再纠结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那么我们就能从忧虑中脱离出来。

大事还是小事,通常以我们的重视程度为标准来进行区分。有时我们难以客观判断,抓不住事情的主体,就只能在细节小事上打转,进而耽误了其他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一件事情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就难以再在其他事情上集中精力,可能事情就会和自己所期待的结果产生偏差。

从前有一个帝王,他潜心向佛,在他即位之后,就开始着手对境内所有的寺庙进行修葺。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围绕着谁来修葺寺庙这个问题,大臣们展开了讨论。

最后留下了两个队伍,一边是普通的僧人,另一边是一支优秀的装修队。帝王感到选择比较困难,就向大家征询意见,最后讨论出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双方对两个寺庙进行修葺,以最后的结果定论。

两边都展开了工程,一边的装修队要了很多名贵的材料和金银,还要了很多种颜料。而另一边,僧人们的要求就简单多了,他们要了最简单的打扫工具。然后两边都开始了自己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