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18609800000009

第9章 心怀感恩,重信重义——淡泊人生有情有义(2)

厂里的效益连连下降,不少人跳槽,也有人劝老贾:“别在这个厂子耽误时间了,这个厂子的产品早就没有市场了,还没有生产新产品的机器,而且连资金都没有,早晚会倒闭的。你这个年纪了,还是趁有精力赶快跳槽吧。再过几年你就不值钱了,想跳都跳不了了。”

老贾不为所动,他说:“既然我答应了厂长,就算倒闭,我也要坚持下去。”很多工人被老贾的行为感动了,留了下来。半年后,厂长身体康复,重新整顿工厂,并且贷款购买了新设备,终于使厂子起死回生。厂长感慨地说:“这家厂子还能存在,最大的功臣不是我,是老贾,老贾不假!”

信用是无价的财富。信用就是“不假”。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工厂、商店还是饭店,越是大型的企业,越重视自己的信誉,不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力图将影响降到最小。因为一个品牌得到信誉靠的是日积月累,而一个微小的疏忽却会引来顾客的质疑,甚至导致这个品牌毁于一旦。

做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你可以张扬个性,但不能失去信用,否则就会被归为小人之列。诚信是一张通行证,不仅可以伴随你闯过事业的门槛,还能对你的人生大有助益。一个讲求诚信的人处处让人感到信赖,因为别人信任他的人格,也就能够安心地与他共事、与他交往,对他倾诉肺腑之言,相交莫逆。

信用也与一个人的禅性有关,因为它能够让你通向别人的心灵深处,让你能够更加真实地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对事物也就看得更加透彻。而有信用的人不会为他人的行为更改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定性。信用与定性相辅相成,故修禅者讲求信义,心正神明。

5.人以群分,善人善聚

心地善良,与学识无关;慎重交友,与善良相关。

古时候,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二人每日一起读书,关系十分亲密。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在花园里锄地,刨出一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而不见,华歆却捡起来细细观看,露出贪婪的神色。他见管宁不说话,连忙将金子扔掉说:“君子不爱财。”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坐在席子上读书,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是一位大官的车队经过。华歆立刻扔下书本,跑到门外观看大官的排场,十分艳羡。他正想回头叫管宁一起来看,却看到管宁拿出一把刀,将他们坐的席子从中间一分为二。

“你这是在做什么?”华歆问。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朋友。”管宁回答。

“管宁割席”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何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选择朋友的标准很严格,他希望自己的朋友不仅仅是个书生,还是个不醉心于名利、不贪恋于富贵的君子。友谊的最高境界是一曲《高山流水》,如果是污浊的小溪,哪里会与巍峨的高山相交相惜?交友如此,对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也要有基本的原则。

人以群分,想做一个重义的贤者,就要结交那些心地磊落、行为端正的君子。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日子久了自然心往行随。看到的、想到的都是高尚的,自己做起事来就不会偏离太多。如果整日与小人为伍,自己也会成为苍蝇群中的一员,藏污纳垢,渐渐失去本心,变得污浊不堪。更可怕的是,你未必能察觉到自己的改变。一个人若想远离堕落,就要远离那些行为不检点、品德低劣之人,否则百害而无一益。

一头驴子和一个金色的铃铛成了朋友,铃铛就系在驴子的脖子上,驴子走路的时候,铃铛就发出清脆的响声和它说话,它们每天都很快活。当驴子拉着沉重的货车返回村庄时,铃铛会故意发出很大的声音,把周围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人们发现驴子勤勤恳恳地劳动,都忍不住夸奖:“这真是一头好驴子!”驴子很喜欢这个朋友。

一次,驴子看到菜园里的青菜冒出头,它吞吞口水,把头探进菜园,想要吃点儿鲜嫩的叶子,没想到铃铛突然大声叫了起来。菜园的主人听到声音,拿着一条皮鞭冲了出来,将驴子打了好几下,驴子慌忙逃跑了。

跑到安全的地方后,驴子埋怨铃铛:“你真不够朋友!怎么能提醒别人来打我!”

“朋友相处要有原则,我这是为你好!”铃铛严肃地说,“好朋友固然要帮助你,在你犯错误的时候,更应该提醒你!”

有人说最难说的话就是真话,因为真话有时伤人,说出口就会得罪人。故事里的铃铛在驴子犯错误的时候大叫,让驴子恼怒,但真正关心你的人不怕得罪你,如果因为别人的一句实话就大动肝火,只能说明你的心胸太过狭隘,没有雅量,更没有进步的空间。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这是陶渊明的一首田园小诗,说的是智者从容淡定,因此装得下山明水秀,于是怡然自乐。淡定是一种人生境界,有此种境界的人能够淡对名誉不争,淡对邪财不取;淡定更是一种勇气和力量,于是能够挺过困境挫折;淡定还是一种心胸的宽博,看淡成败,不计得失,最终大彻大悟,笑傲人生。

6.广结善缘,快乐大家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快乐需要传递。

古代印度有个国王,他和王后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性格孤僻,整日愁眉不展。国王和王后为了让儿子高兴,给儿子准备了最精美的衣物、器具、饮食,可儿子仍然闷闷不乐。

这件事急坏了国王夫妇,国王找来全国最有名的高僧,请他帮助王子。高僧听了情况后对王子说:“我这里有一个获得快乐的秘方,你如果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就能变成一个快乐的人。”王子听了很感兴趣,对高僧说:“我希望能得到您的秘方。”

“这个秘方就是——每天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高僧说。

王子决定实行这个秘方,他每天走出王宫,看看有没有需要他帮助的人。有时候,他帮农夫耕地;有时候,他帮花农锄草;有时候,他帮牧民牧马……如此一来,喜欢王子的人越来越多,王子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他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很快,他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世事难两全,有阳光就有阴影,优越的生活环境会造就一个人优秀的能力,也能让一个人的心灵产生空虚感。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什么都有,却又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抑郁便不请自来。故事中的王子无疑是个忧郁少年,高僧教给他的秘方就是帮助他人,通过让他人快乐来使自己快乐。

也许我们都和忧郁王子一样掩不住心中的疑问:“想要快乐难道不是要从自己身上做文章?为什么要帮助他人?”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们保持快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娱自乐,另一种是让他人开心,自己从中分享快乐。一个人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是偷着乐;帮助别人后却能感受到他人感激和钦佩的眼神,这时候心中升起的是虚荣心也好,自豪感也罢,那种飘飘然的感觉让我们立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认可了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