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18609800000010

第10章 心怀感恩,重信重义——淡泊人生有情有义(3)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回农村继承父母的杂货店,做着普通的买卖。他没有什么特长,只有一个特点:脾气好。他的朋友中,有人性子急躁,经常大呼小叫,惹是生非;有的人嗜酒如命,常常喝得烂醉如泥;还有人孤芳自赏,常常看不起他人……这些人却都把年轻人当作好朋友,因为年轻人经常在他们火冒三丈的时候加以规劝,喝醉的时候给予搀扶,刻薄的时候一笑了之。人们都不明白年轻人为什么要交这样的朋友,年轻人却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交朋友看的是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当然也要容忍他们的缺点。”

后来,年轻人的朋友越来越多,人缘越来越好。当他开始做别的生意时,朋友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他的生意一帆风顺,成就了一番事业。

对自己的要求要严格,对他人的要求不用太多,如果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世界在你眼中一塌糊涂,根本没有乐趣可言;如果总是发掘别人的优点,世界就变得趣意盎然,随时随地都会感到快乐。与人交往不必计较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地方,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人,该帮助的时候不推托,这才叫心胸开阔。更重要的是,你要行得正、做得直,让人信服。

在修禅者看来,帮助他人就是结善缘,他们笃信善缘会有善果。你真诚地帮助别人,是善行,是义举。也许得到帮助的人并没有能力回报你,但你会结识一些欣赏你、与你志趣相投的君子,他们愿意扶助你、与你分享喜悦与艰辛,而你也会一一记得,一一感恩。于是善缘善果不断,你的人生自然也会更平顺、更舒心。

7.重义,有信,赢得真心之友

虚情假意换不回真心实意,有情有义者,交天下。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这样教导他的弟子:

“君子若想安身立命,只需记下四个字——恭、敬、忠、信。”

孔子又进一步解释这句话:“恭,就是对人真心诚意,这样就不会被周围的人排斥;敬,就是要尊重别人的个性和习惯,这样才能被他人喜爱;忠,就是依从本心,有分寸、有原则地做事,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愿意与你共事;信,就是讲究诚信,让人信赖。这四点能够让人安身立命、避免灾祸、赢得尊重,做出一番事业。”

孔子的这些教诲,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义”。

“义”,是我国古代人们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义”代表公正,凡事都要有客观的立场,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义”代表道义,是道德对人们行为的一种要求;“义”代表正义,要求人们拥有正直的人格,不畏惧外界的压力……孔子以恭、敬、忠、信作为对弟子的要求,就是教导弟子知晓大义,无愧为人。古代人看重义胜过自己的生命,所以有个成语叫“舍生取义”。

修禅者要懂“义”,因为禅心的基础既不是自私,也不是避世,而是与和平世界共处,与他人友好相待,并以善心诚意对待他人及事物。这就是另一种层次的“义”。相反,现代人如果偏离了修禅的本意,只是为了远离烦恼,置自己的责任于不顾,他们修得的不是禅,而是一己的冷漠。由此可见,“义”的前提是保证禅心的清明与端正。

有两个擅长钓鱼的人喜欢在湖边钓鱼。那是一个钓鱼俱乐部会员们常去的湖。这两个人钓鱼的技术很高,连俱乐部的会员们都常来与他们切磋。

不过,这两个人的性格却不太一样,一个瘦瘦高高,对人爱答不理,别人问十句,他最多答一句;另一个人心宽体胖,爱交朋友,不论别人问他什么,他都热心地解答。他说:“钓鱼就是个爱好,大家玩得开心最重要,自己有什么技巧也不必藏着,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不久之后,胖子身边总是围满了人,大家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讨论钓鱼的趣事。而瘦子则孤单一人在湖边,很是孤单郁闷,渐渐地也就不再去钓鱼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经常听到“义”这个字,甚至觉得它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但仔细观察,“义”仍然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与人为善是一种“义”,无偿地帮助他人也是一种“义”。“义”不必说出来,更无须着意夸大,它会以最自然的方式作用于人际关系中。重义的人身边自然会吸引许多朋友和仰慕者,他们总是充满正能量,反之,难免孤独寂寥,易遭他人排斥。

“义”的高尚在于它的无偿性,这种单纯而积极的特性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纯净温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不需要挂在嘴边,特别是“义”这种概念更应放在心中。不论奉献爱心的义行还是援助他人的义举,做比说要好。如果整天拿这些概念对别人说教,别人难免觉得你太过矫情,只需记住,为人要重义,处世要有义。始终将他人放在心中,他人自然也会记着你的好,因此义者,不孤单。

8.与众人分享的人生,更加精彩

再精彩的人生,无人分享,也是一场竹篮打水。

一个自私的和尚犯了错误,禅师决定惩罚他,派他到一块肥沃的土地去挖红薯。和尚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美差,兴高采烈地在地里挖出一个又一个大红薯。

“师父,犯了错应该受罚,你这哪里是惩罚他?”其他徒弟不满地说。

“我就是在惩罚他,等会儿他回来,你们谁也不要理他,谁也不要跟他说话。如果他跟你们打招呼,你们也别理他。”禅师说。

晚上,犯错的和尚背着一筐上好的红薯回到寺里,他很想向人炫耀一下自己的收获。没想到,寺里的和尚们看也不看他一眼,他和人打招呼,别人充耳不闻,好像他这个人并不存在一样。和尚觉得十分别扭,心里难过极了。禅师对弟子们说:“快乐的心情无法与人分享,就是最大的惩罚。”

人们为什么害怕孤单?是害怕困难的时候没有人帮助吗?事实上,帮助只是辅助,多数时候我们都要靠一个人的力量生存发展;是害怕难过的时候无人安慰吗?自己的痛自己最清楚,就算没有安慰,我们依然有坚强的品格……有时人们真正害怕的并不是一个人做什么,而是做到了什么却没有人分享,就像故事里的和尚看上去幸运,收获的却是煎熬。

人生需要分享,没有人可以与之分享的人生,哪怕面对快乐,也是一种惩罚。不会与别人分享,自己也享受不到。把快乐分给大家快乐就会成倍地增加;悲伤有人承担,伤心也会成倍地减少。相反,如果独自一个人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只会落得郁郁寡欢。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失落就会减少。他人的陪伴能够让你宽心,让你坚强。

一家公司的大老板即将迎来自己的第50个生日,他虽然事业有成,但妻子早已跟他离婚,孩子在国外上学,公司的员工们象征性地送他礼物,身边也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生日当天,他只能一个人坐在家里的客厅喝酒。

这一天本来是值得骄傲的一天,他牵线研发的新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反响非常好。在公司,他踌躇满志,给所有参与研发和销售的员工发了奖金。但回到家,他却不知该向谁诉说自己的喜悦。他坐在客厅反思自己,他是个暴躁的人,经常乱发脾气,身边的秘书不知道换了多少任。他知道不是别人有问题,是他自己个性太孤僻。究竟什么时候能结束这种孤独的状况呢?他喝了一杯又一杯,却没有人告诉他答案。

值得骄傲的人生不一定是幸福的人生,也有可能充满失意和痛苦。当喜悦的时候端起酒杯,却发现无人愿意和自己干杯,这样的感觉不只是孤独,更是悲凉。故事中的老板活到了50岁,身边却没有一个愿意与他分享人生的人,就算借酒浇愁,又能浇开多少苦闷?

时时刻刻保持一份分享的心态,就像你一个人在夜路上行走,抬起头看到满天灿烂的星斗,你觉得很美,这时候如果你能告诉身边的人,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快乐。相反,如果身边没有人,你只能自言自语,即使有再多的星星也并不能让你快乐。学会分享,当你一路跋涉,忍受孤苦艰辛,知道前方有人等待着你凯旋时,你会得到力量,明白旅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