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18659700000018

第18章 管理者要赋予企业生命(2)

总体来说,李嘉诚采用的动态管理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相对灵活的决策机制

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形式主义,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这就需要建立相对灵活的决策机制。长实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为影响力巨大的企业,与其采取灵活的决策机制是分不开的。他们在总的发展战略制定之后,然后由各子公司去分配各个阶段的战略计划,这样就细化了战略,提高了执行力。

(2)保持相对灵活的财务制度

任何大型企业,由于大一统的财务制度,都会缺乏足够的灵活性,而在长江实业集团里,他们采取的相对灵活的财务制度。这避免了粗放型的财务制度下,没有明确的财务目标的缺陷。在相对灵活的财务制度下,各个子公司的赢利状况,都会一目了然。这样便于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便于发现问题。

(3)保持相对灵活的人才配置

管理者在团队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对人才的使用来体现,达到员工与工作的合理匹配,使不同能力的员工承担适合他们的工作。简单的工作由工作能力较低的员工去做,难度大的工作由素质高的员工去完成,并且通过对能力较低的员工进行培养和培训,使他们的能力提升以后,可以从事难度较大的工作。

管理者的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用人之长,就是将人才的优点了解清楚,将他们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同时,管理者要避免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前者浪费了人才资源,后者影响工作完成的质量,还会导致员工产生挫折感,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两者都是失效的人才资源配置。

(4)保持统一的品牌与形象

无论企业的规模多大,子公司、孙公司的数量有多少个,无论企业采用多么灵活的管理策略,企业的品牌与形象必须自始至终统一,这是一个企业集团之所以成为集团的典型标志。就像士兵打仗一样,一个国家有多种类型的兵种,他们的功能不一样,他们的实力不同,但他们都是这个国家的军队,必须有统一的旗帜。否则,各支军队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各自为战,那岂不是乱七八糟,毫无战斗力可言?

看看国内的一些企业,他们没有统一的形象,公司与品牌、品牌与产品、不同的产品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一个公司请四五个广告公司为其工作,甚至一个产品请多个广告公司为其工作,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在长江实业集团,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存在的。

在长实集团这个大团队之下,还有很多小团队,各个团队之间保持相对统一,又相对独立,因此在执行任务时非常灵活、非常高效,这就是长江实业集团为何连续十几年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也是李嘉诚为何长期占据世界华人首富头把交椅的原因。

团队气质:团队就得有傲骨无傲心

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李嘉诚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也许很多人认为,在如此杰出的成就背后,李嘉诚以及他的团队难免会心生傲气。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多余的,因为李嘉诚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有傲骨无傲心的团队。

2005年6月28日,李嘉诚在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举行名为“与大师同行”的系列演讲《管理的艺术》。在演讲中,李嘉诚说:“我常常跟儿子说,你要建立没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团队,在肩负经济组织其特定及有限责任的同时,也要努力不懈,携手贡献于社会。”

演讲结束后,很多学生针对“傲心”和“傲骨”的问题,请求李嘉诚做出详细的解释。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傲心与傲骨的区别非常大。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了不起,就像一杯水装满了之后,一滴水都装不进去,这是傲心。”

傲心,即骄傲之心,人一旦心生傲气,就会忘乎自我。忘了自己有几斤几两,忘了自己姓什么,忘了应该如何平和地对待员工,如何对待同行,如何对待竞争对手。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如果有傲心那将是可怕的,因为傲心会阻碍企业发展。因此,杰出的企业家、优秀的团队,都会消除傲心,谦虚待人。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在如何谈到管理员工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当员工只有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到5万至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松下幸之助用一番谦虚的言语,形象地描绘了企业老板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他的意思是,当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企业领导人应该冲锋陷阵,亲力亲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领导者应该更多地依赖员工;当企业规模庞大,形成集团时,必须依靠组织,依靠团队精神。

可以说,松下幸之助的这番话,道出了李嘉诚的心声。在团队建设和企业管理上,他从来都是谦虚待人的,即便连续多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他依然谦和地说:“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正因为有了这种谦和的心态,他在对待员工、对待团队上,总是充满平和的心态,目的是想为大家做一个有傲骨无傲心的榜样。

不仅如此,他在对待同行或对手时,也同样保持有傲骨、无傲心的姿态,即便他人无理,他也会宽以待人。即便对方公司实力孱弱,已经沦为他的收购对象,他也会以礼相待,而不是以势压人。这一点,深得竞争对手的钦佩,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世纪70年代,有一次,长实公司召开记者会,邀请了与长实有业务关系的公司参加。有一家大公司的一名外国主管表现得十分傲慢无礼。原本他承诺参加这次招待会,但却中途失信,回到自己的国家度假去了。

后来,李嘉诚亲自去见这位外国主管,问他:“为什么你答应好的事情却反悔呢?如果我是你,我连觉都睡不着。”没想到,对方漫不经心地说:“Ill sleep like a baby”意思是,参加记者招待会我会像一个小孩一样睡着的。

李嘉诚愤怒地说:“Sorry,I dont think so”意思是,我并不这么想,由于他失信在先,李嘉诚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和声誉(与不守信的公司合作是有风险的),就把交易价格提高了50%。结果不到72小时,这位外国主管就打电话给李嘉诚,诚恳地请求面谈协商。当李嘉诚赶到时,他和公司的重要领导人纷纷请李嘉诚吃饭。

李嘉诚说:“你们是不是还sleep like a baby?”

他们说:“我们一直都没能睡好。”

对于这位外国主管的故意失信行为,李嘉诚并未多提,更没责骂他,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后来,李嘉诚收购了这家公司。

在这个案例中,李嘉诚的傲骨彰显无遗:你故意失信于我,我也不跟你计较,但是我会想办法让你俯首称臣,让你输得心服口服。这就叫傲骨,他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品质。至于傲心,那是一种肤浅、愚蠢的态度,这是一个优秀团队不应该有的。

战略要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科学投资》杂志曾进行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小企业平均寿命在三四年之间。为什么企业寿命如此之短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科学有效的战略。李嘉诚认为,企业发展战略方向性的、全局性的、预见性的、谋略性的企业规划,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呢?

在李嘉诚看来,企业战略应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在制定战略之前,准备工作做得越细致、战略定位越准确越好。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

什么叫“抉择”和“权衡”呢?很简单,那就是在制定每个战略前,都要做细致的战略分析,权衡利弊,选择最好的发展之道。这个前期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