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
18662100000027

第27章 现行农村公共财政体系的区域比较(7)

与东部的浙江省相比,中、西部地区的江西省和贵州省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相对滞后。尽管出台了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等,但这些地区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非常低。

在农村救灾、救济、救助上,江西初步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使千万灾民和100万农村特困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2003年,全省18万“五保”对象得到供养,供养率达到84.2%。2004年,省财政增大资金投入,将全省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和农村特困群众生活补助标准一次性提高50%。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上,江西省于2003年在南昌、吉安等7县实施试点,2005年扩大到11个县市,参加合作医疗农民318万人,参合率80.7%,近180万农民获得就医补助,同时对特困、低保人群、70岁以上老年人等自费患者及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实行“三免四减半”政策。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江西农保从1992年试点,次年全面推开。到2004年底,全省94个具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开展了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工作,积累农保基金5.37亿元,有7万余人领取农保养老金。

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与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相比,江西省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仍非常低(表520),保障程度和保障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①,江西“五保”对象供养率只有84%,集中供养5.4万人,集中供养率只有30.4%,远低于浙江省集中供养率81.8%的水平,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2.6%。在“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上,国务院明确要求不得低于当地农民上一年生活水平。据此测算,江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保障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实际保障水平只相当于应保标准的75.4%和72%;特困群众救助标准也偏低,常年救助标准每人每年为300元,临时救助标准为60元。

对于贵州省而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尚处于建设之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在城市已基本建立,但在农村要做到“三条保障线”各项政策全面落实,还与省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目前农村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水平严重偏低。农村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出,目前主要体现于农村特困群众救助上。

5.5.2.农业科研和农村科技进步方面

(一)公共财政对农业科研投入的总体分析

由于农业科技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公益性,农业科技受益者不仅是农业生产者,而且更重要的是农产品消费者,促进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安定,所以,世界大多数国家农业科研投资的来源结构是以政府为主导。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从1997年到2002年,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力度逐年增加,政府财政拨款由1997年的24.5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51.57亿元,5年翻了一番多,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率达到16.4%,所占比重由1996年51.4%提高到2002年74.4%。但科研投资强度①总体水平低下,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从1985年最高的0.31%降低到2002年的0.25%,总体下降了19.4%,而20世纪80年代30个最低收入国家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加权平均为0.37%,28个低收入国家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为0.4%。事实上,按照国际上的标准,只有当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左右,才能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②。同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般把科研投资的重点用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上,但基础研究的投资在课题研究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应在5%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投资占科研经费支出比重大都在5%以上,2002年达到5.7%。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基础研究投资占的比重大多在4%以下,最低年份降到0.9%,由于农业基础研究所占比重过低,致使基础研究储备不足,直接影响了应用研究(刘斌,2004)。

公共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有效性不强,既有缺位,也有越位:缺位的是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很低;越位主要是财政供养的农业事业单位人员过多,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支出过多,一些本该由市场调节或由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也由政府财政负担。近两年,国家公共财政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水平,并且中央财政投入比重有了明显增加,其中2004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1095.3亿元,比2003年增加150.7亿元,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1982年“粮食及农业状况”的报告中指出:“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的平均值约为1%,发达国家一般为2%,北美国家高达3%。从一些国家的情况来看,一般认为只有当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左右,才能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

增长16%,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8%。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92.4亿元,比2003年增长13.7%,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为8.8%;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402.9亿元,比2003年增长20.1%,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2.0%。随着国家公共财政对科研的投入水平的增加以及中央财政投入的比重的增长,公共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有效性不强的矛盾将有望得到缓解。

(二)公共财政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区域比较

根据浙江省全社会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①:2000年,浙江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104.9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4%;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6.6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0.61%。全省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R&D经费支出为0.50亿元,占R&D经费总支出的1.37%;工业为26.55亿元,占72.54%;建筑业为0.11亿元,占0.30%;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为0.76亿元,占2.0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1.20亿元,占3.28%;教育为3.38亿元,占9.23%;科学研究业为3.22亿元,占8.80%;综合技术服务业为0.29亿元,占0.79%;其他行业为0.59亿元,占1.61%。

根据江西省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资料②:2000年,江西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0%(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R&D经费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0.41%。江西省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R&D经费支出为0.20亿元,占R&D经费总支出的2.44%;工业为4.80亿元,占58.64%;建筑业为0.005亿元,占0.06%;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为0.07亿元,占0.8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0.03亿元,占0.37%;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为0.08亿元,占0.98%;卫生业为0.12亿元,占1.47%;教育为0.33亿元,占4.03%;科学研究业为2.54亿元,占31.03%;综合技术服务业为0.01亿元,占0.12%。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额:指统计年度内各执行单位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元,R&D经费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42%。2000年,贵州全省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R&D经费支出为349.3万元,占R&D经费总支出的0.84%;工业为32951.9万元,占78.88%;建筑业为24.4万元,占0.06%;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为517.5万元,占1.2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255.0万元,占0.61%;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为139.2万元,占0.33%;卫生业为360.4万元,占0.86%;教育为1018.8万元,占2.44%;科学研究业为6106.8万元,占14.62%;综合技术服务业为50.5万元,占0.12%。

从表522可以看出,我国200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浙江、江西、贵州三省的科技经费总支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以及农业R&D经费支出情况:其中科技经费总支出浙江为104.90亿元,远远高于江西省的32.16亿元,贵州省的18.59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以及农业R&D经费支出情况也基本类似,浙江省的支出总额远远高于江西省和贵州省。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浙江省也明显要高于江西省和贵州省。

我国2004年东、中、西部地区的浙江、江西、贵州三省的科技经费总支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以及农业R&D经费支出情况与2000年相比,其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浙江为115.5亿元,远远高于江西省的21.5亿元、贵州省的8.7亿元。农业R&D经费支出情况也基本类似,浙江省的支出总额远远高于江西省和贵州省,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浙江省也明显要高于江西省和贵州省。5年间,浙江省、江西省和贵州省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均有较大水平的增长,但浙江省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江西省和贵州省的增长速度。

(三)浙江、江西和贵州省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特点

科技投入尤其是农业科技投入不仅令学术界关注,而且已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地处东部沿海的浙江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有许多方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但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措施是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就浙江省而言,全省农业的科技投入总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农业科技经费总体有所增长,但幅度相对缓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浙江省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扣除物价上涨)一度出现了下降趋势,直到90年代才有所改观。近年来尽管该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部门的投入力度,但增幅仍然有限。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农业(包括农、林、水、气)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包括事业费)从1995年的6.64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约18.71亿元,增长将近3倍,年均增长率为23.02%,其中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财政拨款,虽然按现价计算在不断增加,但在整个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仍处于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