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01

第1章 总序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英才辈出的着名大学。

我是1959年进入浙江大学读书的,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直到1993年才离开杭州到北京工作,1995年卸任校长,在浙江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可以说,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是在这里度过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工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我对浙江大学怀有深厚的感情,更热爱这所学校所拥有的优良求是校风。每次我回到杭州,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回到学校,到当年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走走看看。每当这时,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记忆中熟悉的岁月。

一所大学的声誉,源自于它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也要靠它所培养的学生来充分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从求是书院创办到今日浙江大学的一百多年办学历史中,浙江大学名师荟萃、大家云集,曾经拥有像蒋梦麟、邵裴子、竺可桢、马寅初、刘丹、钱三强等等这样杰出的校长、教育家。尤其是竺可桢校长,对浙江大学的贡献甚巨,在长达十三年的长校中,以其坚强的毅力、超凡的学识和卓越的教育思想,带领浙江大学在艰难困苦的西迁办学中崛起,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四个大学之一”。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至今仍是浙江大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同样,在浙江大学的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诸多学科领域中,都拥有一批着名的专家学者,如马叙伦、马一浮、沈尹默、苏步青、王淦昌、夏承焘、贝时璋、张其昀、谈家桢、卢鹤绂等等,都可谓是开创学科、自成一家、独领风骚的名师大家。在浙江大学培养的众多毕业生中,既有像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陈独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夏衍,我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邵飘萍,着名的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等等这样的文化名人;也有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中国抗生素研究第一人汪猷,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叶笃正,“两弹一星”的功勋赵九章、程开甲等等这样的科学巨匠。在浙江大学任教和就学的师生中,有160余人当选为两院院士,这在中国大学中是很少见的。正是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和对社会的独特贡献,使浙江大学声名远播,也使浙江大学在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浙江大学这块深厚的土地上,不仅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科学大师,也在它百年办学中形成了堪称典范的求是精神。“求是”是浙大的校训,也是一代又一代浙大学人百年不懈的追求和实践。

所谓“求是”,就是“求真、求善、求美”。求是精神就是革命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和开拓精神。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是求是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科学工作者、一切学人的共同追求和理想。

竺可桢老校长是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求是精神的典范。他在1941年发表的《科学之方法与精神》演讲一文中对近代科学与求是精神做过很好的阐述。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变,这科学的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他认为,“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

(一)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

(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今天重读竺可桢老校长写于六十多年前的这些话,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正是这种求是精神,使浙江大学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办学中,从创建、变革、崛起到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其坚忍不拔的精神气质,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使其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始终走在前列,引领潮流。求是精神之所以伴随着浙江大学的百年风雨而历久弥新、发扬光大,是因为它凝聚着几代求是学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不懈追求与崇高理想,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为强国富民而奋争和振兴的历史传统,它蕴含着求真创新和为科学牺牲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大学的百年沧桑,是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中崛起的近代奋斗史的一个缩影,浙江大学的百年成就,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现代发展和中华民族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宏愿。

今年5月,浙江大学将迎来110周年华诞。在此时出版“百年求是”丛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这套丛书以传承求是文化,展示办学成就,提炼浙大精神,开拓浙大未来为宗旨,采用一书一题的撰述形式,力求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地介绍这所学校的历史、现状、传统、特色及其办校、治学、育人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举凡名师大家、校园纪胜、学府精品、西迁史话、经典学科、名家名作、校友回忆、媒体记录等等,均在记述和收录之中,这对于很好地总结和回顾浙江大学一个多世纪的办学经验,梳理浙大的发展脉络,提升浙大的文化内涵,传承求是创新精神,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开拓性工作。

“百年求是”系列丛书第一辑9种书,书目和内容我都看了,也翻了几本,觉得编得很好,很生动。这里有我所熟悉的人和事,也有我所不熟知的人和事,特别是浙大的一些前辈先贤,像竺可桢老校长,我无缘聆听他们的教诲,然而看了他们的事迹,令我十分感动。

追今抚昔,饮水思源,浙大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和作为,我想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前辈先贤打下的扎实基础,也是一代又一代浙大学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呕心沥血所铸成的。他们是浙大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在他们身上,承载着浙大不同时期的求是血脉,也凝聚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母校的赤子之情。你可以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这是一部鲜活的浙大历史,对我们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百年浙大,史料浩如烟海,典藏富如宝库。我希望能把这件有意义的工作继续做下去,做得更好。通过深入发掘,精析历史,彰显前人,激励后学,出版更多更好的精品,以彰显浙大百年成就,回报社会。

“求是系治学之本,创新乃科技之源。”值此浙江大学110周年华诞之际,殷切希望浙江大学广大师生高瞻远瞩、求是创新、永不怠懈、永不自满、与时俱进、开拓奋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