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11

第11章 消息类(9)

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中青年优秀人才到浙大工作,学校极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至今已引进65位学科建设急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去年6月,首批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何赛灵从瑞典来浙大任教,并组建“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他所在的学院一时无法腾出中心的科研用房,张浚生得知后,立即与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很快解决中心用房问题。浙大还成立了以潘云鹤挂帅的人才引进领导小组,设立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引进人才的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外聘院长的费用。

学校特设教师高级职务特别评审组,规定引进人才晋升高级职务不占学院当年指标,对少数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可先评定任职资格,到校后再聘任。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现在浙大有9个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进入国家973计划。浙大中控技术有限公司日前被国家科技部列入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名单。

2000年10月7日第1版头条

浙大教师队伍建设新招迭出

本报讯 (记者朱振岳)

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两年来,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举措频频,使浙江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新型用人模式。浙大在学校人员管理上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凡硕士及硕士以下学历毕业生、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新进校教职工全部实行人事代理,而对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仍实行固定编制,新聘人员除具有正高职称者外,全部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学校对校办企业、后勤集团等企业化管理单位不再实行编制控制,因事业发展需要新进人员一律实行人事代理,所有费用均由企业自理,逐步实现由“单位人”

向“社会人”的转变。一年多来,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浙大工作站已为校内近400余人实行了人事代理关系。

在做好选留师资的同时,浙大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

该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引进人才专项经费,包括启动经费、学科建设配套经费、引进人才住房津贴。

四校合并至今,浙大外聘了12位国内着名专家学者出任学院院长,其中有两院院士7人;此外,还聘请了兼职教授200余人。

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大力改革校内分配制度。从本学期开始,全校取消了改革校内分配制度。从本学期开始,全校取消了原来校内发放的课时津贴、缺编津贴、博导津贴、中青年学术骨干津贴等相应津贴或酬金,将这部分经费全部按新办法作为岗位津贴发放。按照“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要求,全校共设置教学科研岗位4500个,直属单位、党政管理、图书资料等其他岗位1500个。教学科研类岗位共分九级,六至九级为校聘岗位,一至五级为院聘岗位,至今产生校聘岗位人员760人。对教学科研类岗位,强调岗位责任和业绩并查,岗位津贴由基础津贴和业绩津贴两部分构成,其中业绩津贴是浮动津贴,上不封顶;而对党政管理、辅助性岗位,则强调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不同岗位的等级给予不同的固定岗贴,严格岗位考核。校聘岗位在校内外公开招聘,所有申报校聘岗位者的业绩材料在校园网上公布。

浙大党委书记张浚生、校长潘云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高校一定要采取一些特殊的甚至是超常规的措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用到最有希望在学术上取得突破的、能真正对学校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身上。

据悉,在进一步完善岗位聘任办法后,浙江大学将全面推行教师岗位聘用制和全员合同制。

2000年11月4日第1版

加强战略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

我市与浙大就基础部和科技园区建设签协议

王国平张浚生致词 仇保兴潘云鹤等出席

本报讯 (通讯员单泠 记者胡海燕)

正当西博会好戏连台时,昨日,我市与浙江大学隆重举行建设浙大基础部和科技园区的签约仪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和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分别在仪式上致词,市长仇保兴和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协议上签字。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永昌,副市长项勤,市长助理杨戎标及浙大副校长黄书孟、程家安、卜凡孝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四校合并组建新浙大后,由于五个校区地域分散,限制了综合优势的发挥,校园布局调整迫在眉睫;同时,被科技部和教育部列入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的浙大科技园用地问题亟待解决。经省市领导多次与浙大商讨,并进行现场踏勘和广泛论证,浙大科技园区和学校基础部建设同时启动。基础部选址在西湖区塘北;占地3100亩,可容纳全校一、二年级学生,近期规模为二万名学生,建筑面积为90万平方米,包括配套设施齐全的教学区和生活区。该校将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总体规划方案,校园建筑物及大市政配套建设将于明年6月动工,计划2002年9月新生入学时启用。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由省、市、校共建,其中核心区位于浙大玉泉校区附近,共规划用地1700亩,范围包括老和山区块和古荡工业园区块及周边区域(西至教五路延伸段止),分别占地620亩和600亩。浙大科技园区是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将由市规划局负责向全国进行招标。

王国平在仪式上说,杭州的发展离不开浙大这样的名校,我们提出要建大学城,首先就要把浙大建设好;要建“天堂硅谷”,首先就要把浙大科技园区建设好。只有浙大建设好了,“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才能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浙大的建设。希望浙大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和设备等资源优势,加快启动科技园区和基础部的建设步伐,努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强化孵化功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浙大科技园建成为“天堂硅谷”的创新源泉和辐射基地。

张浚生在讲话中表示,学校积极推进知识创业和技术创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杭州市进一步开展持续、稳定、全面、特殊的战略合作,为杭州市打响“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和“创业在杭州”四个品牌,建成大学城和“天堂硅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2000年11月14日第1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产学研结合

浙大研究生挂职基层

本报讯 (记者朱振岳)

浙江大学通过5年的积极探索,在全国高校中首创选派研究生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这一形式,促进了研究生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挂职研究生的牵线搭桥,学校与地方、科研院所达成的科技合作项目总金额达6000多万元;为挂职单位完成的各类书面调查报告和咨询意见达200多万字。

针对大学生传统的社会实践时间短、深入难的状况,浙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决定,尝试选派少数博士生到乡镇挂职。1996年,在杭州市委组织部支持下,选派了8名工学博士生到该市5个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为期半年,结果双方都极为满意,试点获得巨大成功。

此后,挂职人员逐渐增加,由博士生扩大到硕士生,专业也扩大到理工农医、经管人文各学科,并实施基地化建设。今年社会挂职需求量达到500余人,是过去4年的4倍;正式参加挂职锻炼的研究生达到275人,是过去4年总派出人数的近3倍;挂职范围达8个市的150多个乡镇,几乎遍及浙江全省,新建基地6个,并首次从干部教师中选聘人员担任各地方挂职人员的指导老师,挂职包括乡镇长助理、总经理助理、科技顾问、局长助理直至县长助理等。

5年来,浙大已有388位研究生参加了挂职锻炼。通过挂职、推进了学校与地方的合作,目前学校与地方政府部门或企业达成的科技合作项目13个,联合建立的科研中心(研究所)4个,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

2001年1月10日第10版

生产“放心肉”“放心蛋”有了保障

“果聚寡糖”消除添加剂“后遗症”

本报讯 (通讯员徐波)

如何生产出无毒无害的“放心肉”、“放心蛋”、“放心奶”?浙江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吴天星博士用“果聚寡糖”生产出一种全新的饲料添加剂——“百福素”,从根本上消除以往饲料添加剂所带来的“后遗症”。

“果聚寡糖”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益生底物,它对动物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有效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疾病。把它掺入饲料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抗生素、有机砷制剂,减少肉蛋奶中有害物质的残留。这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

吴天星是研究动物营养学的,从1996年开始,他与同事一起依托学校的技术优势,依靠浙江博联营养与工程科学研究所的力量开展“果聚寡糖产业化技术项目”的研究,经过近五年的努力,终于开发并推广成功绿色饲料添加剂“百福素”。目前,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已由浙江巨邦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生产与推广。

“百福素”一问世即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从1997年开始,已累计销售1500吨,以“百福素”为原料生产的畜禽全价饲料达100万吨,总产值20亿元。因使用“百福素”而在饲料中减少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1000吨左右,由此产生的效益达1.2亿元。用“ 百福素”生产特种水产饲料2万吨,生产出具有“绿色产品”称号的甲鱼和鳗鱼8300吨和6600吨,这种甲鱼、鳗鱼平均每千克的市场售价比普通甲鱼、鳗鱼分别高出20元和16元,由此产生的效益分别为1.66亿元和1.32亿元。

目前,“百福素”已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等24个省市1000多家饲料企业和养殖用户中推广使用。

2001年1月17日

浙大已培育成功世上最长螺旋藻

新华社杭州二十六日电 有这样一种生物,它在地球上生存了三十五亿年,细小的外形在显微镜下才看得见,却浑身是宝。它一克的营养含量与一公斤蔬菜相同,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上五克就能维持一天的生活需要。这个奇妙的生物就是螺旋藻。

中国科学家最近采用核农技术培育出了世界上最长的螺旋藻,藻丝长达一厘米,肉眼清晰可辨,它是普通藻丝的二十多倍。

在这里,螺旋藻还有各类“加强型”配方,可以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有专抗辐射的、有降血糖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的、有提高免疫力的等等。

对令人头痛的藻种退化问题,科研人员也找到了“起死回生术”,产业化前景看好。

螺旋藻的优质高蛋白含量高达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鱼类的三倍,肉类的四倍,鸡蛋的五倍多,而叶绿素含量是蔬菜的十倍多。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多糖、β-胡萝卜素和γ-亚麻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及矿质元素,对癌症、艾滋病、肝炎、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螺旋藻诱变育种研究及新品系开发利用”课题已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项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浙大核农所汪志平博士说,下一步工作是探明螺旋藻的“遗传背景”。目前,这一新课题已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立项。

2001年3月6日第9版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

浙大创建软件与网络学院

本报讯 2月27日,培养工程类高级软件与网络人才的全国高校首家软件与网络学院在浙江大学成立,并将于今年3月启动,首次面向社会招生。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据统计,我国目前普通高校每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约4万,而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万,尤其是高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浙江大学为例,计算机系每年应届本科生供需比达到1∶20,研究生供需比更是高达1∶50。为此,浙江大学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在教育部、国家计委和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超常规方法培养高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与网络人才,以适应IT产业发展的需要。

即将开始招生的浙江大学软件与网络学院是在浙江大学信息学院相关学系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学校计划在近期面向社会招收第一批400名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由学校组织专业考试,择优录取。

同时,浙江大学在今年的全国高考统一招生中,也已列入600名软件与网络学院本科生招生计划。学院将发展基于研究和开发的培养,采用本科和硕士课程贯通,本科阶段选学的研究生课程在研究阶段有效,部分优秀本科学生可进入本硕连读。专业课程中的75%直接采用国外最优秀的教材并采用英语授课的方式,使人才的培养更加面向国际化的大环境,提高学生适应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与浙江大学素有合作的国际一流网络和软件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也将加盟学院的教学,增加学生接触最新科研、工程、产品开发的机会。

浙江大学软件与网络学院宁波分院也同时成立。宁波市政府投入资金进行硬件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分院的管理和教学。(单泠)

200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