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37

第37章 通讯类(7)

为加强管理,协调学校各部门共同发展,新的发展规划已经制定。《浙江大学中长期发展纲要》等成为指导新浙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文件。

学生学习机会增多:合并中产生人才培养优势并校后的浙江大学,各类学科互补、各类学术和观点交融,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专业和师资、设备等条件的支撑。如今,浙大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可能性,随着学生吸收知识的机会增多,新浙大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浙大有本科专业98个,硕士点193个,博士点106个,博士后流动站29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两个,国家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课程基地9个。

学校提出“KAQ”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在完成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工作的同时,初步形成了以培养优秀本科生为目的的竺可桢教育学院的筹建方案;12项面向21世纪的教改项目和4个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分别通过教育部鉴定和中期评估验收;为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各类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开展。近3年,学校均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浙大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大力实施优质生源工程,生源质量显着提高。今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达10262人,录取工作即将开始,预计生源质量较高。在第一、二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浙大分别人选4篇和7篇,列全国高校第4名和第2名。为加强对博士研究生的管理,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博士生会。研究生德育导师制、博士生报告团、博士生赴乡镇挂职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由研究生院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高校研究生德育体制优化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通过发挥师资和技术优势,浙大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已在省内建立8个教学站,招生规模达1750人。经教育部批准,该校与杭州市和省邮电局共同发起,吸纳社会力量投资,成立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首届招生424名,学院运行情况良好。

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增强:合并中产生的潜力

新浙大在合并后具有的学科和人才规模优势使它在争取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创新中产生了更大优势。1999年,学校新立项1743项,全校科研经费达5亿元,比1998年增加30%。学校基础研究和重大攻关项目、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研究取得新进展,1999年新上基础性研究项目43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5项,批准经费达2240万元,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8项,经费343万元,均列全国高校第一;新批准国家“973计划”项目9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863计划”、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288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53项,经费674万元;作为全国15个人文科研基地之一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已被教育部批准并进行首批重点建设。

新浙大的科技成果、科技论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1999年鉴定成果172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60项,获奖成果202项,申请国家专利87项,授权专利74项,被SCI收录论文344篇,EI收录论文305篇,分别排名全国高校第5位和第2位,国内发表论文2435篇,列全国高校首位;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浙大科技园建设正式启动。

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学校完成了2000-2004年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组建了学校、学部及学科三级委员会,并开始运作;改变了博士后招收形式,实行按需招收,目前,全校博士后人数已达350名。去年,共有39个学科被评为国家和浙江省重点学科,21个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7个学科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经费到位及时,其中中央专项资金到位3400万元,浙江省政府资金到位7789万元。

按照促进学科建设和提高学术地位的要求,学校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地承办了一系列学术会议,多渠道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和捐赠,广泛开展了与国外着名大学的校际交流,聘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与合作研究。

同时,重视派遣工作,1999年共派各类临时出国、出境人员844人次。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加强:合并中支持“主心骨”

在学校合并和融合过程中,新浙大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它们的政治优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为合并中理顺关系,增强凝聚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院两级成立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密切结合高校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学校、学院在组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安排中心发言,深入研究探讨问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高等教育法》、邓小平教育思想和第三次全教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努力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工作。学校成立了理论学习讲师团和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党校有计划地安排各类人员参加培训,全校形成了重视理论学习的良好气氛。

校党委对学校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认真调研,组建了4个校区党工委、24个院级党委、6个直属党总支、1个直属党支部、5个分党委、61个党总支、747个党支部,印发了党的组织建设的有关文件。1999年,全校共发展党员1918人。

浙大建立了新的团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校团委积极组织各类适合青年特点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援助活动,校团委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培养共同信念:孕育新的凝聚力

回顾过去近两年的工作,浙大人在总结和思考: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新合并大学的磨合期无疑会大大延长,而对合并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关系处理不当,也会大大影响合并成功的可能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既是时代赋予浙大的使命,也是浙大在合并中共同的思想基础。学校通过不同的途径,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并校的意义和发展目标,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用15-20年时间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是全校师生员工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共同的目标,成为原四校实现实质性融合最重要的思想基础。

正因为如此,学校在合并之初提出的“一流意识、全局观念、奉献精神、踏实工作”十六字方针,很快得到了全校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同,增强了为建设一流大学而奋斗的决心,形成了建设新浙大的良好的内部环境。

新浙大在合并后也注意处理好稳定、融合和发展的关系。学校领导班子认识统一,认为学校首先必须保持稳定的环境,在处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融合步伐和保持大局稳定的关系问题上,采取了既积极又审慎的态度,力求不出现大的反复,力求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力求在稳定中求得发展。学校在机关部处和直属单位组建工作中,既避免了学校在转折时期因大幅度精简机构带来的一时难以解决的人员分流等问题,同时也达到了相对于原四校精简机构的目的。

校名的确定和学校领导班子的组建,是高校合并时比较敏感、也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对此,浙大具有自身的优势,四校同根同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各自发展后进行合并,其实质是一种回归。因此,在校名问题上几乎不存在争议。新任命的学校领导班子很快成为一个团结协调,具有较强的运筹决策能力,能够及时化解自身矛盾,富有朝气和战斗力的集体,形成了民主决策勤政廉洁的工作氛围。

新浙大十分珍惜四校合并带来的难得机遇,正努力形成具有浙大自身特色的、能主动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模式,新浙大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00年5月13日第1版头条

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抉择——浙江大学并校改革实践追踪

本报通讯员徐有智 单泠 本报记者郭扶庚 叶辉

“办好浙江大学,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组建的浙江大学寄予的殷切期望。1998年9月15日,是我国高等教育战线瞩目的日子: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的新浙大宣告成立,从而成为我国当时学科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的高层次综合性大学。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临新浙大成立大会发表讲话,称此举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5月中旬,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来到新浙大,这所具有103年办学历史的着名大学正以她更新的面貌、更强的实力和更高的办学目标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浙大成立之初,校领导班子就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局面:校区分散,建制不同,队伍庞大,设置重复,原4校、6所附属医院教职员工共15000多人,管理困难。

新浙大党委书记张浚生,当年曾亲眼见证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盛事,如今挑起了领导四校合并的重担。他和中国工程院年轻的院士、校长潘云鹤配合默契。并校后第三天,学校就成立了四校区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各校区教学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校领导班子用一年左右时间,集中精力主要抓好四项工作。

——组建部处机关和直属单位。组建了33个部处,13个直属单位和4个校区党工委、管委会,任用中层干部179名,为原四校校部机关处以上干部总数的56%,校部机关人员编制比原四校精简了三分之一左右。

——重新构建院系和研究所。根据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的原则,新浙大组建了20个学院、70个系,设立7个学部和183个研究所;聘请了校内外11位院士和8位着名学者出任学院院长。

——逐步统一和调整学校财务管理、经济分配、职称评审、人员分流、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政策,使学校管理走上正常轨道。

——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纲要和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一年时间,该校初步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实现了对全校教学、科研工作及人、财、物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为合并后学校的改革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合并是教育资源的一次优化组合。该校充分发挥学科综合,基础扎实的优势,在合并中发展,在融合中提高,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生源优化。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连续两年居全国高校之首,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创纪录的一万多人。目前,在校硕士生达到4500余人、博士生2500余人。

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1999年学校新增的科研项目有1743项,使全校科研项目达到4000余项,科研经费达5亿元,比合并前的1998年增长了30%,被SCI和EI收录论文分别排名全国高校第5位和第2位。

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1999年,学校新增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第三批获准特聘教授岗位5个,引进海内外优秀学者53人,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121人。随着国家较大力度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1999年学校基建投入近1.8亿元,所列施工项目已陆续进入竣工阶段,5.7万平方米筒子楼改造工程如期保持完成;总投资4000万元,总长54公里的校园网络建成开通,实现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网络信息交流。

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力度增强。该校调集精兵强将,为浙江省研究制定了沿海发达地区农业现代经系统创新工程计划,参与浙江省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1999年新增横向科技合作项目已940项,经费达1.1亿元。学校还积极参与西部开发,今年3月,潘云鹤率各学科教授组成的代表团赴云南、贵州考察,围绕人才培养、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与企业签订了15项科技合作项目。

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合并后浙大的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大学科门类,1999年,学校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使学校博士点总数达到106个,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原来的12个增加到29个,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学校设有本科专业98个、硕士点193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个、国家人才培养和课程基地11个。师资力量大大加强,现有两院院士16人、正副教授3000多人,全日制学生总数达到3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