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52

第52章 通讯类(22)

杭州市负责人已经提出,就像美国旧金山硅谷必须有斯坦福大学一样,浙大是杭州的知识源、人才源、创新源,一座名城必须有一座名校,一座名校将带动一座名城的发展,三墩地区的规划建设将增强杭城发展的后劲,利用浙大“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文化传播基地”这一“名片”,配合杭州西部开发和旅游西进发展战略,使三墩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城市经营的增长点。

2002年10月15日第5版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昨在杭州说

中国的变化使全世界深有感触

记者杨淑英

昨日,浙江大学永谦活动中心,掌声的莲花一次次蓬勃地开放,是因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那仅20分钟的答谢演讲。

雷动的掌声中,所有聆听者感觉到了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般的责任,并渗透到心灵。

安南成为浙大博士

9:40左右,穿着条纹西装的安南偕夫人,微笑着出现在浙大。

在门口久候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为这位满头银发老人的到来而欢呼。

在短暂的休息间隙,安南换上了博士装。9:50,身着博士装的安南走进千人会场,掌声雷动,人们不自觉地起立。

10:00开始的会议,他提前到了10分钟。

授予安南浙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很短。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将学位证书递给安南时,安南面向校长,站得很直,就像一个平凡的学子。递上铜制证书后,潘校长将安南博士帽上的长须轻轻放正。安南笑了,连博士帽上的长须也飞扬起来。当潘校长把红红的校徽别在安南胸前,安南笑得更加灿烂。从这一天起,安南成为浙江大学名誉博士。

愿君生逢激荡时

没有休息,安南的答谢演讲直接开始。

“现在我才知道为何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里学习,一定灵感无限。”一个很中国的开场白,引来掌声无数。

面对年轻人,安南充满希望。“难道只有生于乱世才算生逢激荡?难道就没有好事可以激荡人间?我认为是可能的。我希望,尤其希望你们这一代,会发现生逢激荡是造化福分。”

安南的身后背景鲜花盛开着,平和而又安详。安南的神情却开始凝重起来,那份厚厚的责任感让每一个聆听者都能察觉得到。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都会进入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这一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保全球化成为做好事的力量,不仅造福于特权少数,而且造福于全人类。他高度赞赏中国的进步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

演讲在继续着,安南的神情越来越凝重,他的目光不时远眺前方。一个似乎跟自己很远的责任,不知觉间,已从安南身上传递到了每个听者心中。偌大一个会场内,安静得只剩下听众的呼吸和安南的声音。人们甚至忘记了鼓掌。

“成功达到一些目标并不意味着可以沾沾自喜。我们为发展而奋斗的各条战线彼此相关。如果在某一战线上未能应对挑战,所有其他战线上取得的进步都可能受损,甚至毁灭。”

安南用艾滋病蔓延来说明这一事实。因为“与任何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蔓延得更广、更快,带来的灾难性长期性及后果更为严重,除了给人们造成无限痛苦,还严重阻碍发展。”

安南说,艾滋病的蔓延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必须由社会所有阶层协同应对。打赢防治艾滋病战斗的第一步是公开谈论这一流行病,因为沉默就是死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年轻人。

“我向大家承诺,我们将同中国一起应付这个伟大国家所面临的一切挑战,我们决心帮助中国实现其无限前程。因为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这位老人的坚定,鼓励的绝不仅仅只是自己。

浙大行系老校友牵线

安南对中国访问的第一站,选择了杭州。而在杭的短暂停留,他选择了浙江大学。这是因为浙大老校友、香港着名实业家查济民先生盛情邀请。

查先生是安南十几年的朋友。据查先生介绍,为把安南请到浙大,他在大半年前就写信给安南了。没想到安南不仅没有拒绝,并很快回了信:有时间一定到浙大走走。只是安南总是很忙,直到这次访问中国。

2002年11月22日第1版

“易纺数码”当奋进

本报记者宦建新 通讯员徐有智 单泠

11月16日,一份来自美国的数码家纺产品订单图稿通过Email由浙江大学转发到浙江易纺数码纺织有限公司。公司技术人员当即在安装有现代化设备上的电脑上进行程序设计,很快下载花样进入生产状态。在数码纺织生产车间,总经理颜钢锋教授说,我们是一家由浙江大学科技人员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就是要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11月16日,我们来到了位于绍兴柯桥的浙江易纺数码有限公司,与科技人员一起座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易纺数码”发展。“易纺数码”就是浙江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颜钢锋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历时20年主持完成的提花织物CAD/CAM 系统产品,技术入股在绍兴县创办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他们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的提花纺织相结合,开创了数码提花技术,使纺织物的附加值成倍增加。被认为是我国纺织工业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我们看到,他们最新研制完成的基于网络的“纹织CAD 系统”,特别适应数码纺织所要求的提花织物CAD快速响应体系,它能支持远程网络花样设计、织物效果模拟和虚拟设计,另外研制完成织机群的实时监测和管理系统,可从设计系统局域网络,下载花样到织机群。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长春研究员激动地说,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表达了我们的共同心愿。数码纺织就是今后纺织业一个发展方向。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高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今年7月和10月,“易纺数码”以自己的高科技成果为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制作了数码织锦画,作为浙江大学的礼物赠送。公司副总经理韩蓉教授说,“数码纺织”首先在“数码提花”领域得到实现,并对其他纺织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现在能用6原色织出上万种颜色,真正能织出画像、影像的效果,用纺织技术展现自然。你看霍金的脸部表情多么栩栩如生。这是数码提花领域里的一大创新。她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家由科技人员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易纺数码”正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总经理颜钢锋表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我们要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结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在新的发展进程中,“易纺数码”当奋进。

2002年12月18日第8版

易亘古之纵横 纺世纪之经纬——探访浙江大学数码纺织新技术

本报记者江南

今年下半年,浙江大学两次迎来国际贵宾,广受学界内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8月16日,“轮椅上的科学大师”、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这里为公众作题为《膜的新世界》的演讲:10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到来,接受浙江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有一个细节引起不少人的兴趣,浙江大学送给这两位贵客的礼物,都是一种如彩色照片般逼真、鲜艳的丝织画,画面分别是“霍金在杭州西湖”和“安南在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主任徐有智说,当时学校之所以选择这份礼物,不仅因为它代表了杭州“丝绸之乡”的特色,更因为这是采用浙江大学首家研发的数码丝织技术制成的,很有纪念意义。

负责设计、制作这两幅数码丝织画的韩容副教授,仍记得当时赶制这两件特殊礼物时的情形。以数码丝织手段再现彩色照片的效果,技术难度极高,在国际上也是创新成果,特别是做人像画,人物脸部需要有细腻的明暗对比、生动的表情,还原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感;而这一切都依靠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红、黄、蓝、绿、黑、白等有限的几种丝线,经纬交织,点阵交错,表达上万种色彩层次。为了取得最佳的表现效果,韩容在电脑上反复计算、调整,在织机上几次试验、修正。她说,像这样的工作量,如果依靠传统的丝织技术,至少需要10个技术人员、花费一年以上时间;而如此接近自然的丰富色彩表现效果,采用传统技术很难达到。

独特的数码丝织画果然给贵宾带来了惊喜。当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校长潘云鹤将丝织画赠送给霍金时,这位科学家的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据说霍金夫人也特别欣赏这幅画,临回国前托运行李,不忍心拆除精美的镜框,这幅“大家伙”就这样被运回英国剑桥。向安南赠送礼物前,画是用红绸蒙着的,潘云鹤校长悄声向安南作了介绍,在现场的人们注意到,安南流露出兴奋惊喜的神色。

通过这两份特别的礼物,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数码纺织新技术。

浙江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颜钢锋教授介绍说,早在1978年,浙江大学就开始研究将计算机技术用于纺织业,并与有名的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合作,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尝试。如今,运用成熟的CA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化管理,数码纺织系统工程已包括数码提花、数码印花、数码染色及虚拟设计和制造等,将信息技术的活力注入传统的纺织业。

在欧美等国,采用棉纤维等原料,运用数码纺织技术生产的装饰画、棉织毯、床罩枕套等床上系列用品已是家居时尚;而以桑蚕丝为原料制作数码丝织工艺品,浙江大学的研究在国内外领先,它的织造密度更高,每平方厘米内的经纬交织点达两三万个,因而画面能表现的颜色层次较传统技术提高了100倍,充分表现图案质感和笔触。

目前,浙江大学已与中国轻纺城集团合作,在浙江绍兴建立了这项技术的应用示范企业——浙江易纺数码纺织有限公司,产业和科研之间距离更接近了。

数码纺织技术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和高速、低成本优势,制作个性化的纺织品。像赠送给霍金的丝织画,素材是当时霍金在杭州西湖游览时记者拍摄的数码照片,赠送安南的那幅,由他的资料照片和浙江大学校园景观合成,在此基础上可作各种修饰修改。韩容副教授介绍,目前他们已和国内几家婚纱艺术摄影公司合作,新人们的结婚照从网上传来,不多久就能变为一幅华美典雅的丝织画。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从网上选取中意的图案,或者自己动手设计,然后经数码纺织系统的加工,完成个性化的纺织产品,纺织品消费将变得充满创意和趣味。

2003年2月18日第5版

浙大开出中国首辆气动汽车

它不需要石油作为燃料,而是运用压缩空气来驱动引擎,从而驱动汽车行驶。作为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是最好的。如果推广开来,中国将产生一个全新的汽车工业产业。

时报记者屠千嵋

在浙江大学的一个旧车棚里停放着一辆银灰色昌河6座面包车。它和我平常看到的面包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车棚边工地上的工人总是不时跑过来张望。它的后座上架着4个和医院里的氧气瓶一般大小的罐子,车身上刷着醒目的几行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特中国研究基金”,“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环保汽车”。

他的主人、浙大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鹰教授昨天对记者说:“这是中国第一辆气动汽车,我恨不得明天就让全中国都用上它。”

诞生

在当今世界上,绿色环保汽车大致可分为三种: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和气动汽车。1834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辆电动汽车。但动力来源最稳定也最廉价的还是气动汽车。气动汽车完全运用压缩空气来驱动引擎工作,从而驱动汽车行驶。它不需要使用汽油,是对燃油、燃气汽车的一次重大革命。

陈鹰教授说:“世界上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它的汽车污染也越严重。中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这个问题。”

不开动汽车不能回家过年

1998年,法国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气动汽车。1999年年底,浙江大学的气动汽车课题组成立了。它包括4名教授(全部为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1名博士后,1名工程师,3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一共13人。

首先是浙江星月动力机械集团公司加入了启动计划,并提供了两台本田摩托车作为试验用车。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提供了90万元的基金。气动汽车的研究计划去年还被列入了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技计划。到现在为止,该项目共投入130万元。

2000年,课题组的工作重点在资料收集和项目论证上。

2001年,课题组通过一台摩托车完成了原理性试验研究。

2002年,他们开始着手4缸气动发动机的实际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