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16

第16章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评价(4)

客房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用于维持室内环境和提供功能服务,根据调查,这部分能源的使用量占了较大的比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有损失,并产生其他类型的污染物,如噪声的排放。使用的资源包括水和消耗品的使用,水在使用后,基本转为污水排放,消耗品基本为一次性物品,在使用后形成废弃物。

(4)景区饭店客房能资源数据收集

景区饭店客房能资源流分成两部分,但这两部分是连续且有部分是同步的,因此,很难对这两部分的能源流和资源流进行分离。鉴于此,我们首先确定饭店用能类型,用能类型的确定可以分离出一些流程用能,如食品制作用能的分离。但是,根据饭店能源管理现状,国内大多数饭店没有按照上述流程分离数据,因此,饭店能源、资源数据以饭店总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为主,不同能源转换成单位相同的热量单位后相加,水则用实际量相加。

(5)景区饭店客房能资源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

景区饭店客房能资源数据的不确定主要来自客房使用过程,这是由于不同客人对客房设施设备的使用行为不同,对客房内环境要求不同的结果。

在本次调研中,大多数饭店都不能提供客人行为方面的信息。很多研究试图分析客人行为对总能源利用量的影响模式。

景区饭店的基础能源流是相对清晰的,但是,饭店很少有这方面的测定。饭店的能源和资源的基础流并不是饭店完全没有客人时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量。饭店完全没有客人时,能源和资源由员工使用。员工工作时,一部分能源和资源用于产品的生产,另一部分则是自己消耗。从这一角度,饭店员工数量影响到饭店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基础量。在对水资源消耗分析中,可以观察到这一点。但是,这两部分的比例不能确定,边界比较模糊。

二、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的建立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的建立首先要分析饭店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和饭店的经济效益指标,下面我们简要介绍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建立的方法。

(一)景区饭店生态环境影响指标的建立

根据前文的分析,景区饭店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综合能源消耗、水资源使用和土地利用三个方面。

1.综合能源消耗指标的选择

综合能源消耗指标是饭店某个单位量的综合能耗。饭店的综合能耗比较容易获得,只要统一单位即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千瓦时(kWh),而我国国内比较常规的是使用标准煤(kgce)。千瓦时或者标准煤都是对能源实际使用量的一种描述,这是普遍使用的能源消耗指标。

饭店综合能耗也有用能源总价格表示,但是由于能耗价格的不稳定性,以及每家饭店采购能源的成本的变化,使这个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能源使用的实际量。但是,这一指标可以促进饭店使用更廉价的能源。

2.水资源使用指标

饭店水资源使用指标是饭店某个单位量的总用水量。饭店的总用水量包括两部分,客人使用的水和饭店生产用水。在饭店的生产用水中也包括饭店的景观用水等。饭店总用水量的统计范围是饭店从水网中取用的水量以及从其他天然水源取用的水。

景区饭店在取水方面与非景区饭店有所不同,景区饭店由于靠近景区,经常能直接取用到景区的天然水源,如泉水、地下水、山涧蓄积的水等。有些饭店直接取用这部分水,而有部分景区是由景区统一取水,再用管网配给饭店。自行取水的饭店通常视这部分水为“免费资源”,不纳入水使用量的统计范围。

在水使用量指标的选择上,用水的实际使用量为指标是普遍使用的方式。

3.土地利用

景区饭店的建设对景区内的土地利用产生较大的影响。饭店的建设使原有土地硬化,是一种不可恢复的利用方式。目前,饭店的土地利用方面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在“可持续建筑”或“绿色建筑”的评价中出现。本课题的研究用景区饭店占地面积指标代表土地利用。饭店的占地面积是饭店对景区土地的实际使用量。使用量越大,饭店对景区的环境影响也越大。土地利用还有另一层次的含义,即对已占有的土地的利用,即容积率。景区饭店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容积率一般比较低,本次调查显示的景区饭店的平均容积率在0.7左右。以小型别墅等建筑为主体的饭店,平均容积率在0.55以下。

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土地利用用饭店占地面积代表是比较合适的。

(二)景区饭店经济效益指标的选择

景区饭店经济效益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达:用销售收入或用销售量来表达。

1.饭店销售收入指标

反映饭店销售收入的指标通常有经营收入、经营利润(GOP)等。经营收入是指饭店通过主营业务的经营获得的收入,经营收入能反映饭店的经营规模。但是,高的经营收入不一定有高的经营利润,因为每家饭店在运营中对内部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不同。经营利润能最直观反映饭店经营的绩效。因此,经营利润是最能代表饭店的经济收益的,也是最广泛使用以考察饭店特定时期经营绩效的指标。

但是,经营收入或者经营利润在各个饭店所包含的内容不完全相同,这对该数据的调查带来困难,饭店的经营成本也常被视为饭店的商业机密。

因此,在对饭店的调查中,通常用营业收入来笼统地代表饭店的收益。

例如,在饭店的能耗分析中,最常用的是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如表3‐2所示。饭店建筑面积的能耗是指饭店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消耗的能源。

这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饭店建筑面积的能耗是能耗的一个平均绝对值,单纯反映饭店的能耗,也被广泛用于饭店能耗之间的比较。

从表3‐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饭店建筑能耗之间的差距很大,几乎没有规律可循。这就很好地证明了饭店能耗的不确定性,即客人在使用饭店客房时有不同的行为方式。这样,即使是规模、等级相似的饭店,在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方面有非常大的差距。

由于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在饭店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使用饭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时,也有使用单位中央空调使用面积的能耗为指标进行能耗分析。把使用中央空调的建筑面积从总面积中分离出来,使该指标更清晰地反映中央空调系统的效率。但是,这个指标较少被使用。主要原因是没有使用中央空调的面积在饭店的总面积中占很小的部分,而指标中,由中央空调使用面积对应的能耗总量并不是中央空调的能耗,因此,指标的衡量价值就降低了。目前,中央空调系统的效率主要是指中央空调系统中设备的运行效率。

另一个在饭店能源管理中常用到万元营业额的能耗指标。万元营业额的能耗是指饭店平均每万元营业额消耗的能源量。万元营业额的能耗比较符合生态效率指标的评估思想。它将经济效益与能源消耗在一个指标中反映出来,饭店则可以通过提高饭店的收益或者降低能源消耗两种方式以实现提高生态效率的目标。

万元营业额指标在使用中,需要对营业额进行界定。饭店获得的营业收入并不完全来自客房、餐饮等收入,也可以有其他的收入来源。针对特定流程LCA的评价,需要对流程进行界定,以判断该流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生态效率的评价也相同。获得的收益与为获得该收益消耗的能源和资源的边界应该一致。因此,只要产生营业额的范围与能源资源的消耗范围一致,万元营业额能耗是可行的。

但是,饭店万元营业额能耗指标的使用会造成低效率流程被掩盖的现象。流程分析可以看出,饭店客房提供过程由四个流程构成,这四个流程中,增值服务流程在各饭店的变化比较大,营业额的比重也不同。

因为在饭店经营中,四个流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是混合的。所以,如果某一增值服务营业收入非常高,则在其他流程中的能源低效率就不容易被发现,甚至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误解。

2.饭店销售量指标

饭店出售的间天数也能反映饭店的经济收益。饭店出售的间天数相当于饭店出售的产品数量,是一种饭店销售量指标。间天数也比较直观的反映了饭店主营业务的销售状况,避免了在分析中其他业务对主营业务的影响。

在景区饭店中,客房一般都是主营业务,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他的饭店功能也较难发展,因此,用间天数也能较好地代表景区饭店的经济效益。

在饭店能源管理中,也有类似的指标:饭店间天数能耗。

饭店间天数的能耗是指饭店出售的每间客房每一天消耗的能源。这也是一个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的指标。经济效率用饭店出售的间天数来代表,能较好地反映饭店能耗的成本与收入关系。但是,这个指标不适合于饭店之间的比较。每个饭店出售的间天数不相同,接待量少的饭店,单位能耗就增加了。而接待量大的饭店,能源使用的低效率有可能被隐藏。因此,这个指标在能耗效率的衡量中也是较少使用的。在饭店等级、规模相似,人天数接近的情况下,单位人天数的能耗反映了不同类型客人的能耗水平,这对调整饭店的客源结构以提高饭店的能源效率是很重要的。

(三)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的构建

通过对景区饭店环境影响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本节将对景区饭店的生态效率指标进行探索性的构建。

1.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构建原则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可以有多种模式,但是,本课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模式都是合适的。在生态效率指标的构建中,还需要考虑实际的管理现状和不同景区类型的情况。

(1)景区饭店的管理现状

本课题的调查发现,我国景区饭店的管理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部分品牌管理的饭店,饭店品质较高,管理有序,而另一部分饭店则管理比较差,饭店产品的品质低,经常采取低价策略参与市场竞争。饭店的管理现状对饭店生态效率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景区饭店环境管理落后,基本没有开展。因此,比较微观的生态效率指标因缺乏信息而且不易实施而无法构建。例如,垃圾的排放量很少在饭店中得到统计,尽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影响因子,但与垃圾排放相关的指标就无法建立起来。

景区饭店管理水平还影响到饭店相关信息的可得性。饭店管理水平低,对信息缺乏统计或者统计数据粗糙,都会影响环境管理的效果,也影响生态效率指标的构建。

(2)景区饭店对不同景区类型的影响

景区饭店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也对生态效率指标的构建造成影响。在前述的分析中,已经从多个角度证明了景区饭店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但是,在生态效率指标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景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同,这种要求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不同。景区原生态程度高,保护要求就高,原生态程度低,即人工化的程度高,则保护的要求就低一些。人工化程度较高的景区开发旅游,其生态效率比较高。

2.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构建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是景区饭店的综合环境影响与景区饭店经济效益的比值。表3‐4是课题组根据前述的分析构建的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体系。

与景区饭店生态效率指标相关的指标有三组:经济收入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生态效率指标。各指标组别被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课题组的研究认为,一级指标是饭店生态效率衡量的基本指标,二级指标是扩展性指标,在饭店更微观的层面进行衡量。

第三节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评价

本节将课题组建立的生态效率指标用于衡量国内景区饭店的环境绩效,以对景区饭店生态效率进行评价。课题组对比了国内不同类型景区的饭店之间的生态效率、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之间的生态效率。比较的结果不仅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也能对后期的景区饭店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一、我国景区饭店的生态环境绩效

为了解我国景区饭店的生态环境绩效水平,课题组在样本景区中选择了五个景区,对景区内所有饭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数据收集,并按照生态效率测算要求进行处理。受客观因素的限制,景区饭店的生态环境绩效只能用一级指标进行衡量,二级指标中的很多信息暂时无法获得。

(一)不同景区饭店的生态环境绩效

课题组选择的五个景区,属于四种不同的类型:山岳型景区、岛屿景区、海滨景区、内湖景区。

1.营业收入

从饭店的总营业收入看,海滨景区饭店的营业收入最高,单个饭店的平均营业收入也如此。这说明,在经济效益上,海滨饭店的经济效益最好。排在第二位的是国内的一个着名的山岳型景区。四个景区在平均营业收入上存在明显的差距。

根据对现场的调查,课题组认为,产生明显差距的原因是景区的季节性、产品特征、知名度等。样本中的海滨景区处于热带,一年四季都能接待游客,而在山岳型景区,一年中游客量较大的季节只集中在夏季。海滨景区中,饭店产品以度假为主,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收入也高,而在其他的景区,饭店以满足住宿为主,度假特征不显着,收入相对较低。知名度也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原因,四个景区中,知名度最低的景区饭店的收入也是最低。知名度高的景区,游客量大,饭店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客观上提升了饭店的收入。上述因素,整体上分析,就是景区的开发水平,开发水平高的景区,饭店的收入较高。因此,在这一点上,饭店的经营状况与景区的开发是紧密联系的,尽管饭店是独立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