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17

第17章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评价(5)

2.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有三个内容: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和土地面积。

在能源消耗上,单体饭店平均水平,知名度高的山岳型景区饭店最高,海滨景区饭店其次,知名度低的山岳型景区的饭店最低。能源利用水平受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总量上,首先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课题组选择的知名度高的山岳型景区海拔高,处于温带地区,采暖的要求高,能耗也高。在热带海滨,制冷的要求则比较高,但是,由于调查的海滨景区饭店在节能控制上技术先进,客观上降低了能源平均消耗。平均能耗最低的景区是知名度较低的山岳型景区,它与最高能耗水平形成鲜明对比,差距有100多倍。从现场调研看,其中有两大原因,一是饭店的等级相差较大。知名度高的景区,饭店档次比较高,以四星饭店为主,饭店功能也比较全。知名度低的景区饭店则以一星、二星为主,饭店功能单一。

饭店档次的不同,客观上导致了能源的巨大差异。其次,知名度低的山岳景区饭店,在能源利用上,经常以山林柴火作为补充,这部分能源免费,因此,也不计算在内。

在水资源的消耗上,单体饭店平均水平中,海滨景区饭店最高,其次是内湖景区饭店,最少的是知名度较低的山岳景区饭店。这一排序是符合景区水资源供给状况的。在滨水型的景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对水利用的限制少,用水量就相应地增加,无论是饭店生产用水还是游客用水,都会增加。

而在山岳型景区,用水量就会受到限制。当然,一些高档饭店还是尽可能为客人供水,用水量仍然维持在一定水平。在四个样本景区中,知名度较低的景区的水耗最低,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景区内饭店大多使用天然水源,天然水源的使用不收费,也不计量,因此,该数据有一定的偏差。

在土地使用面积上,海滨饭店的单体平均的占用量是最大的。其次是内湖景区饭店,山岳景区和岛屿景区饭店的占地都不大。这一景区用地条件限制基本一致。有时,景区饭店为了建设,对土地现状进行人为调整,如开山、填海。但是,这种利用方式的环境影响非常大。

3.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由四个指标来体现:万元营业收入能耗、万元营业收入水耗、单位客房占用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万元营业收入能耗最低的是内湖景区的饭店,万元营业收入水耗最低的是知名度高的山岳型景区。在土地占用上,岛屿景区饭店对土地的利用最经济。从指标的排序中可以看出,生态效率指标与单独的环境影响指标所反映的情况不相同。岛屿景区内的饭店,除了万元能耗指标较高以外,其他指标相对比较好。因此,如果岛屿上的饭店在能耗上进行改进,它们的生态效率总体是最好的。其次是着名山岳景区内的饭店。各项指标也比较低,山岳景区饭店的优势是营业收入较高,它的经营具有垄断性,这在客观上提高了生态效率。因此,可以认为,在知名山岳景区开发高档饭店有生态效益的优势。而海滨景区饭店的生态效率一般,没有优势。

(二)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的生态环境绩效比较

为了进一步反映景区饭店的生态环境绩效,课题组对同期杭州市城区内的23家饭店进行了相应的调查,这23家饭店属于非景区饭店,将调查结论与景区饭店的调查结论进行对比。对杭州市城区的饭店的调查结论。

在营业收入上,非景区饭店的平均营业收入与知名度较高的山岳型景区饭店接近,比海滨饭店要少,属于平均水平。因此,在这一单项指标上,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都没有特殊性。

课题组在杭州调查的饭店都在三星级以上,因此,从能源消耗的平均值上,与岛屿景区饭店和一般知名度山岳景区的可比性不强。与其他三个样本景区比较,非景区饭店也与景区饭店相接近。在水耗上,非景区饭店具有明显优势,水耗较低。而在饭店占地方面,非景区饭店的占用面积相对比较大,这与城市中用地条件宽裕有关。

从生态效率看,除了单位客房建筑面积一项,非景区饭店的指标比较高以外,其余三项指标,非景区饭店都要好于景区饭店的一般水平。

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的对照虽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整体上景区饭店的环境影响较大,生态效率较低。因此,景区饭店在环境管理方面需要有较大的改进。

二、基于生态效率的景区饭店管理决策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的评价需要建立在整个景区饭店生命周期的过程,需要配合相关的环境管理政策和策略,否则很难有效地开展评价操作。

(一)景区饭店建设规划

景区饭店的建设应进行单独的规划,国内现有的规划制度并没有充分体现景区饭店在景区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景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影响。基于景区环境保护的立场,景区饭店的规划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1.饭店的选址和类型

景区内饭店的选址是规划的最重要内容,关系到饭店对景区的环境影响。通常,景区饭店的选址只考虑地质条件,但是,饭店的选址更要考虑周边的环境保护以及交通问题。景区内饭店的选址可与饭店的类型同步考虑,在适宜的位置建设适宜的住宿设施能提高住宿设施的供给量,同时降低环境风险。

2.饭店的规模

如前述分析,饭店的规模在很多景区成为景区容量的一项标准,虽然不合理,但在一定程度也是饭店经营以及景区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饭店规模的规划非常重要。景区内饭店规模的确定,应以景区水资源供给量为限额,并考虑其他能源、资源的可能供应量。避免为建设饭店,有意识地增加能源、资源的供应。

3.饭店的交通

饭店的交通关系到饭店的正常运行,道路的建设影响环境,因此,饭店的选址要考虑交通的可达性。在一些旅游活动中,旅游者采取行走的方式进入景区,但是,饭店运行所需物资仍需要大量的输送。饭店交通的规划与饭店选址要统一协调。

(二)景区饭店环境管理认证

WBCSD 的报告中指出,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环境管理工作有四个阶段:污染治理阶段、清洁生产阶段、生态效率阶段、责任型企业的创立阶段(即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均衡发展)。污染治理是一种末端治理方法,而清洁生产实施的是全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这两个阶段都是以环境保护为唯一目标。治理项目的实施将影响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企业基本是一种被动治理的状态。生态效率实施阶段则引入了经济目标,使环境治理逐渐由被动向主动管理转变。在责任型企业的创立阶段,社会目标也被引入,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吻合。企业环境管理的这四个阶段是逐渐推进的关系,即后一阶段的工作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的。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实施包含上述四阶段工作的综合的环境管理方法。

饭店业虽然是服务产业,但是在环境管理方面使用上述方法仍然是可行且有效的。目前,我国饭店环境管理基本处于第一阶段,即饭店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进行末端治理。国内有少部分饭店实施了《绿色饭店》标准或者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这部分饭店的环境管理逐步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而实施基于“生态效率”的环境管理的饭店几乎没有。

由于景区饭店的特殊性,因此,基于“生态效率”的环境管理工作需要大力推进。

饭店环境标志认证是饭店环境管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提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目前国际饭店业广泛采用的有ISO14000认证体系和Greenglobe 21认证体系。克拉克在其研究中指出,许多饭店坚持要通过环境质量认证,是由于顾客的压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倾向于到环境质量高的饭店消费,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饭店就会借助环境认证的方式来增强其竞争力(Clark D.,1990)。而Eric S.W.Chan 及Simon C.K.Wong 则认为寻求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是饭店重视环境认证的主要原因(Eric S.W.Chan,2006)。无论动机如何,环境标志的认证对提高饭店的生态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1.ISO14000认证体系

1996年,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了ISO14000认证体系,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估、环境行为评价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ISO14000体系向各类组织提供了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的审核认证办法,由此,环境质量认证体系广泛运用于各行业(Xavier Font,2002)。旅游业中的ISO14000环境认证最先运用于接待住宿业,这是由于住宿接待企业相对来说最容易依据标准来衡量(程兴火,2006)。香港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在1997年5月获得ISO14000标准认证证书,成为ISO 14000标准在旅游业领域成功实施的范例,这也是亚太地区第一家获得ISO14000认证的饭店。之后,九龙香格里拉大酒店,香港日航酒店以及大斯坦福洲际酒店都陆续通过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Eric S.W.,2008)。

随着环境认证的发展和改进,旅游吸引物、景区逐步进入了认证对象的范围,并为顺利通过环境认证进行环境改善。如意大利锡耶纳省根据ISO14000要求,建立了一个符合本省的有助于旅游企业分析和决策的环境管理体系,以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噪音水平以及资源利用率等为认证指标,开展对旅游景区进行认证(R.Ridolfi,2008)。加勒比海地区有关政府和企业也认识到认证的重要性,通过推行环境清洁技术来改善当地的环境,以发展环保健全、可持续的加勒比海旅游区,从而顺利通过环境质量认证(Fitzgerald Yaw,2005)。

ISO14000标准以企业污染的现状为切入点,构建环境管理体系,逐渐改善污染状况,因此,能引导企业的环境管理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管理。

2.绿色环球21(Green Globe 21)认证体系

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广泛适用于各行业,为了专门针对旅游业进行环境质量管理,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TTC)建立了绿色环球(Green Globe)认证制度。这是旅游业中最早的环境认证制度,也是目前唯一涵盖了全球旅游业的认证标准,它对推动旅游业的环境认证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2000年,对原来的认证标准进行了改进,更名为绿色环球21(Green Globe 21)。2002年,以绿色环球21为基础,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合作研究中心共同起草了国际生态旅游标准(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tandard),由绿色环球21掌握执照发放和管理权,并于2002年10月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正式公布实施。绿色环球21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健康发展,目的是增强旅游企业(景区)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让公众了解该企业(景区)对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承诺。

自其认证标准制定以来,绿色环球已在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开展了认证业务。很多全球知名的旅游企业,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印度尼西亚巴厘岛Nusa Dua 旅游度假区、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机场、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澳大利亚Binna Burra 生态度假村和Skyrail 观光缆车公司等,都开展了绿色环球21认证体系业务。全球知名的酒店品牌如希尔顿、喜来登、索菲特、索尔梅丽亚等旗下都有数家酒店和度假村加入绿色环球认证。全球最大的饭店集团之一雅高与绿色环球联合举行了现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在2010年之前,全球所有诺富特(Novotel)酒店都将通过绿色环球可持续旅游标准的认证。

在国内,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和“绿色环球21”已于2002年10月签订了在中国推行“绿色环球21”可持续旅游标准体系的合作协议(覃发超,2008)。此后,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黄龙国家级风景区、四川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四川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区、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大饭店、深圳圣延苑酒店、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以及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八家单位陆续通过了“绿色环球21”国际认证组的评审。我国的旅游企业(景区),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

GG21标准是在ISO14001标准基础上构建的,通过认证的企业还可以进入其预订系统,因此,GG21标准给企业带来环境和经济双效益,更切合生态效率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