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22

第22章 景区饭店供给与市场需求分析(3)

(二)人口统计特征对景区饭店位置选择

典型相关分析中的第一组变量也是人口统计特征变量。第二组变量指景区饭店的位置。

通过典型分析过程的计算,共生成了5对典型相关变量。进一步对典型相关系数进行显着性检验,通过检验的只有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

进一步通过冗余分析进行检验,结果与显着性检验结果一致。因此,这里只保留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进行分析:

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L1与M1的相关系数是0.277,也就是说第一统计特征典型变量会对第一位置需求变量产生影响。从系数可以看到,第一统计特征典型变量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3、a4,第一位置需求典型变量中,起主要作用的是d11、d17,即景区内水域周围、乡村。因此,可以认为,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会影响其对景区内水域周围、乡村等饭店位置的喜好程度。

进一步来看,L1中的a3的符号为正,a4的符号为负,M1中的d11的符号为正、d17的符号为负。可以说明消费者的两个统计特征会从不同方向影响其对景区水域周围、乡村等饭店位置的喜好程度。即景区内水域周围的饭店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政府和企业工作人员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乡村饭店的主要客源市场是教师和学生。这也与前文的关于景区饭店的市场需求特征的分析结果一致。

(三)人口统计特征与景区饭店类型选择

以人口统计特征为第一组变量、景区饭店类型为第二组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根据显着性检验和冗余分析的结果,这里保留第一、二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

从系数中可以看到,L1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2,即消费者的年龄;M1中起主要作用的是d301和d303,即高档豪华酒店和度假村。L2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3、a4,即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M2中起主要作用的是d309,即农家乐。

说明消费者的年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豪华酒店和度假村的喜好倾向。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也会影响到其对农家乐的喜欢程度。

另外,a2的符号为正,d301、d303的符号为负,说明消费者的年龄与其对高档豪华酒店、度假村的喜好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a3、a4符号为负、正,d309的符号为正,说明消费者对农家乐的喜欢程度会受到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不同方向的影响。

由此得出分析结论:

1.消费者的年龄与其对高档豪华酒店、度假村的喜欢程度负相关。

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高档豪华酒店、度假村的喜欢程度越低。可以暗示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渐趋成熟;2.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职业从不同方向影响着其对农家乐的选择。

不同文化层次的消费者,对农家乐型饭店的喜好程度不同。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对农家乐的喜欢程度在降低;而消费者职业与其对农家乐的喜欢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也表明,目前,农家乐的主要吸引对象为教师和学生。这应该与学校本身的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喜好影响有关,也与前文对乡村类饭店的研究分析结果一致。

三、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

(一)出游模式与景区饭店价位选择

典型相关分析计算结果得出,典型相关系数为0.240.对典型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显示,变量的相关性系数具有较高的显着性,结合冗余分析检验结果,这里保留典型相关变量进行分析。

典型相关变量为:

L1=-0.095b1+0.726b2-0.731b3+0.184b4+0.225b5+0.116b7

从系数中可以看到,L1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2和b3,即消费者的一年旅游次数和外出旅游方式。

另外,b2和b3的符号是相反的,b2为正,b3为负,说明消费者的旅游频率与其饭店价位选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其旅游方式则与其对饭店价位选择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消费者旅游次数的增多,会逐渐趋向于高价位的景区饭店;而消费者的旅游方式则会负面影响其对饭店价位的选择,结合调查问卷,自助游游客相对于参加旅游团的游客对低价位的景区饭店表现出更高的倾向性。

(二)出游模式与景区饭店位置选择

本部分内容中,消费者的出游模式为第一组变量,景区饭店位置为第二组变量。分析过程共生成6对典型变量。通过显着性检验和冗余分析结果,这里只能保留第一、第二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

从系数来看,L1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1,M1中d17、d18为主要因子。则消费者的重游率会影响其对乡村和市郊两个饭店位置的喜好程度;从符号来分析,变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L2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4、b5,M2中d11、d13、d15为主要因子。则消费者的旅游类型及获得饭店信息的途径会影响其对景区内水域周围、景区内半山腰、景区周边三个饭店位置的喜好程度;从符号来分析,出游模式变量的两个因子对景区饭店位置选择的作用方向不同,同时,景区内水域周围和景区内半山腰的受影响方向一致,而与景区周边的受影响方向相反。结合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1.成熟度较低的消费者,对乡村和市郊的饭店的喜好程度相对较高。

这与消费者外出旅游寻求放松的动机基本一致;2.商务和会议旅游的消费者更倾向位于水域周围、景区内半山腰的饭店,而不喜欢景区周边的饭店;3.通过报刊、电视或网络媒体等方式获得景区饭店信息的更多地倾向位于景区内水域周围、半山腰的饭店;而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获得景区饭店信息的消费者会较大程度上选择景区周边饭店。

(三)出游模式与景区饭店类型选择

第一组变量为出游模式变量,第二组为饭店类型变量。与上面的分析方法类似,这里只保留第一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

从系数中可以看到,L1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1,即消费者的重游率;M1中起主要作用的是d308,即家庭旅馆。第一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333,说明消费者的重游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家庭旅馆的喜好倾向。另外,b1的符号为负,d308的符号为正,说明消费者的重游率与其对家庭旅馆的喜好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即第一次出游的消费者对家庭旅馆的喜欢程度要高于多次出游的消费者。随着人们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多,人们对家庭旅馆的喜欢程度在降低。

四、旅游活动类型对景区饭店需求特征的影响

(一)旅游活动类型与景区饭店价位选择

第一组变量为旅游活动类型,第二组变量为景区饭店价位。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结算,得出,两组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168。

(二)旅游活动类型与景区饭店位置选择

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的显着性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二、三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具有较高的显着性。但冗余度分析结果与显着性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分析,这里保留第一、二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

L1和M1的相关系数为0.514。L1和M1中的主要因子分别为d201和d11,说明:消费者对自然风光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景区内水域周围”这一饭店位置的喜好程度,且两者符号相同,呈正相关。

L1和M1的相关系数为0.406。L2和M2中的主要因子分别为d201和d16、d17,说明:消费者对自然风光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市中心”和“市郊”这两个饭店位置的喜好程度。从符号来看,d201的符号为负,d16、d17的符号均为正,正好相反,说明消费者对自然风光的喜好偏向会影响其对位于“市中心”和“市郊”的两种位置的饭店的选择。即喜欢欣赏自然风光的消费者会比较喜欢位于景区内水域周围的饭店,而不喜欢市中心或者市郊的饭店。

(三)旅游活动类型与景区饭店类型选择

对典型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二、三、四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都是显着的。冗余分析的结果与显着性检验结果不一致。

L1和M1的相关系数为0.591。说明:消费者对野营类旅游活动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临时帐篷”这一饭店位置的喜好程度,且两因子的符号相同,说明呈正相关关系。结合调查问卷,可以认为:消费者对临时帐篷的倾向与其对野营类旅游活动的喜欢程度有关。喜欢野营类旅游活动的消费者比其他类型的旅游者更喜欢使用临时帐篷。

五、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出游模式、旅游活动类型等会影响其对景区饭店的相关需求,包括对价位、类型、位置的选择。

但是,有相关研究指出,景区饭店的需求不是某一单因素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不是独立地在起作用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上文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以对景区饭店消费需求的成因进行整体把握。

结合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研究认为,消费者自身的人口统计特征、消费偏好会影响其对景区饭店的需求。这里着重讨论月收入水平、旅游次数、旅游方式、旅游活动类型、景区饭店类型、景区饭店位置、饭店价位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即消费者的某一个特征会影响其对其他因素的选择和偏好,通过运用SPSS 16.0来分析这种影响程度。

数据为影响系数,箭头指影响的方向。如月收入水平与旅游次数之间的“0.30”,其意思表示消费者的月收入水平会在30%的程度上影响其一年内的旅游次数。同样消费者旅游活动类型的选择会对景区饭店位置的选择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为22%。

同时,不仅消费者的月收入水平与旅游次数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对景区饭店的需求,而且,消费者对景区饭店的价位、类型、位置某一个因素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其对另外两个因素的选择。景区饭店类型、景区饭店位置、饭店价位三者之间都存在双向的相互作用。

与Tim Lockyer(2005)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出,消费者对景区饭店的需求是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得出,并不是单个因素的作用结果。本研究认为,各种不同因素通过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了消费者对景区饭店的市场需求特征。从消费者的内在特征分析其对景区饭店的消费偏好,更能深度挖掘其变化规律和特征,从而为景区饭店针对性地进行建设或促销提供充实的基础资料,有利于促进景区饭店的健康发展。

另外,既然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路径依赖,那么投资者在决策时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探讨这些消费偏好对景区饭店建造和发展的影响。因此,景区饭店建设应该考虑景区类型和消费者特征。因为,景区的类型会直接决定游客的旅游活动类型,也就会对饭店位置、饭店类型的选择产生影响,而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对这一选择的影响更为直接。从另一角度看,通过对景区饭店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尤其对游客的消费特征分析,有利于景区饭店生态效率的提升,既保护了景区环境,又获得了景区饭店经营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景区饭店供给——机会图谱分析

本章前述的分析表明,消费者对景区饭店的需求与景区饭店的供给存在不一致,因此,景区饭店的供给需要进行规划与调整。本节运用机会图谱的方法,建立景区饭店供给图谱,探讨景区饭店的基于需求并考虑景区资源特征的供给决策模型。

一、游憩机会图谱及其发展

(一)游憩机会图谱

1.游憩机会图谱的概念及意义

游憩机会图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ROS)是指设置一个娱乐项目的机会,这个娱乐项目的设置考虑了自然的、生态的、社会的和管理的状况,能给一个地方带来利益。因此,这个机会包含了自然环境的质量(植被、景观、地形、风景),使用娱乐设施的质量(使用的程度和水平),管理的状况(开发状况、道路、法规等),通过对这些要素不同内容和程度的组合,管理方就能像游客提供一系列的娱乐项目(Roger N,1979)。

游憩机会图谱分析的价值在于,每一个项目机会都提供给游憩者一个清晰的选择,游憩者能清楚地感知到项目的特征和目的,这样,项目的目标和游憩者的预期紧密联系,项目的价值能充分地体现,游憩者的行为也容易引导和管理,即实现了“供需匹配”,而构建的游憩机会图谱则能给管理者规划和设计旅游产品提供依据。

游憩机会图谱是机会图谱的分析方法针对游憩产品的运用。

2.游憩机会图谱的基本思想

游憩机会图谱构建的基本思想是关于游客旅游质量的认识。

在制造业领域,各种产品都建有质量标准,这种质量标准实质是为产品出厂设计的标准,使产品可以顺利放行。满足这一标准的产品是合格产品。

但是,在市场上,合格产品并不都受到消费者的喜欢。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不仅要符合出厂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满足使用的需要。当然,每个消费者使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的程度也不同,消费者的满意度就不同,此时,形成了消费者的产品质量标准,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

旅游产品也不例外,而且旅游产品更强调消费者的体验及其对消费预期满足的程度。

不同的游憩项目,只要有微小的变化,如在同一个湖面划船,如果船型变化,游憩者的体验就发生变化。因为有一系列的游憩项目(游憩机会图谱),游憩者能明确感知到自己的喜好,并作出清晰的选择。由此,游憩者的游憩质量也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