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21

第21章 景区饭店供给与市场需求分析(2)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职业以公司或企业职员、工人、个体职业者为主,分别占了41.7%、13.1%、12.2%。样本也包括了一定比例的农民(10.6%)、学生(9.7%)、教师(3.9%)和政府工作人员(2.8%)。

被调查者的月收入水平以1001~2000元收入段者居多,占48.1%。

高收入水平的样本相对较少,2001~3000元月收入段者所占比例为13.0%,3001~5000元月收入的消费者占9.4%,5000元以上者所占比例较少,为5.8%。低收入水平者所占比例达到23.6%。

(2)样本旅游行为

本次调查中,对样本的旅游行为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频率、外出旅游方式、通常的旅游类型、获得景区饭店信息的途径、预订景区饭店的方式等。

有6.7%的消费者是第一次到所调查景区旅游,即大多数受调查者是重游游客。接受调查者的旅游频率一般在三次以下。其中,一年外出旅游两次者占34.4%,其次为外出旅游一次的消费者,占32.8%,一年外出旅游三次者所占比例较低,占16.9%。外出旅游四次者所占比例最低,仅为3.6%。但是,每年外出旅游四次以上者所占比例却相对较高,达到12.2%。

接受调查者选择最多的外出旅游方式为“利用交通工具自行安排出游”,该比例达到41.1%。其次为参加旅游团,所占比例为26.9%。最后是选择自驾车出游的消费者,由于这一旅游方式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其选择比例相对较低,为15.6%。

休闲旅游依然是目前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旅游类型。在本次调查中,该类型占到93.9%。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所占比例分别为2.5%、0.8%。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成为目前消费者得到景区饭店信息的主要途径,其所占比例达到43.1%。在普通的传播媒体中,报纸杂志依然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有19.2%的消费者通过其获得关于景区饭店的信息。亲戚朋友介绍也是主要的途径之一,其选择比例为17.2%。

被调查者预订景区饭店的方式以电话预定为主,占40.3%。其他预订方式分布较为均衡,其中,有23.1%的消费者选择通过互联网预订,17.2%的消费者主要通过旅游中介代理。

(二)消费者对景区饭店需求分析

1.消费者对景区饭店位置的选择

(1)统计结论

在调查表中,饭店位置设定为两种:景区内和景区外。景区内的位置有景区内水域周围、景区内山脚下、景区内半山腰、景区内山顶四种位置。景区外的位置有景区周边、市中心、市郊、村庄四种位置。采用里克特量表的调查方法,调查消费者对每个位置的偏好,分为非常不喜欢、不喜欢、无所谓、喜欢和非常喜欢五个等级,各种饭店位置用Xi 来表示。

确定消费者对各饭店位置的喜欢程度,通过计算消费者对各个位置的喜好程度的概率,即P(Xi >3)来获得。因为调查是采用5级里克特量表形式,选择3的消费者对某一饭店位置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大于3的态度则是表示喜欢该饭店位置,因此,P(Xi >3)代表了对某一饭店位置表示喜欢的概率。

(2)消费者对景区饭店位置的偏好特征分析

分析表明,消费者对景区内的饭店有明显偏好。其中,景区内水域周围是最受被调查者喜欢的饭店区位。结合本次调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交叉分析进一步显示,月收入水平较高的20~45岁的男性商务旅游者和会议旅游者对景区内的饭店的偏好最大。另外,从旅游活动类型分析,对景区内饭店偏好较高的旅游活动是宗教朝圣、科学考察、高尔夫运动等。

在景区外的饭店中,消费者对“村庄”的偏好程度较高。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水平为2001~3000元的31~45岁的女性会议旅游者对该饭店位置的偏好最明显。同时,成熟度较高的垂钓或高尔夫运动者也对村庄的饭店区位表现出明显的喜欢偏好。

调查显示的消费者对景区内饭店位置的偏好特征与一般的市场经验比较吻合。但是调查显示的消费者对景区外饭店位置的偏好,在人口统计特征与旅游活动类型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课题组分析认为,这一矛盾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在填写问卷时,将饭店位置与饭店类型根据自己的旅游经验有了一个自然的联系,如高尔夫运动者喜欢的“村庄”内的饭店,仅能反映一种对饭店区位、环境的要求,并不能表示这一类消费者喜欢经济型的“农家乐”。

2.消费者对饭店舒适度的偏好

(1)统计结论

调查中,住宿设施根据其舒适度分为三个等级:高舒适度、中等舒适度和低舒适度。高舒适度的饭店类型包括:高档豪华酒店(四星级及以上)、商务会所、度假村。中等舒适度的饭店类型包括:三星级酒店、汽车旅馆、青年旅社、经济型饭店、家庭旅馆。低舒适度的有农家乐、临时帐篷。

统计方法与上文相同。

(2)消费者对饭店舒适度的偏好特征分析

统计数据的分布可以看出,消费者对高档饭店的选择比例相对较高。

其中,度假村是最高的一种类型。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水平较高的21~30岁的女性会议旅游或商务旅游者对度假村的偏好最大。从旅游活动类型来分析,对度假村偏好较高的旅游活动是高尔夫运动、野营、垂钓等。

被调查者对经济型饭店的喜欢概率高于其他类型的中档饭店,其中月收入水平为2001~3000元的21~30岁的会议旅游者对经济型饭店的喜好概率最高。对经济型饭店偏好较高的旅游活动类型是观赏自然风光、野营等。

农家乐是低档饭店中被调查者最喜欢的饭店类型。月收入水平为2001~3000元的31~45岁的女性会议旅游者对农家乐的喜好概率最高。

喜欢登山类旅游活动类型的被调查者对农家乐的偏好较高。

被调查者对汽车旅馆的喜欢概率最低。该类型饭店对于月收入水平为3001~5000元的21~30岁的男性会议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大,喜欢高尔夫运动、科学考察的旅游者也是其主要吸引对象。

3.消费者对饭店价位的偏好特征分析

(1)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中,根据景区饭店价格状况,设计了小于200元、201~300元、301~400元、401~500元以及500元以上五个价格等级。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饭店价位的倾向性明显,主要集中于300元以下价位的饭店,其选择比例为90.0%。其中,61.4%的消费者选择0~200元的低价位饭店,28.6%的消费者选择201~300元的饭店。消费者对高价位饭店的需求明显偏低。这一结构比例反映了高价饭店是小众市场的特点。

(2)特征分析

交叉分析进一步显示: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外出旅游的消费者对低价位饭店的选择比例达到73.0%。月收入水平较低、21~30岁、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游的男性休闲旅游者对200元以下的低价位饭店的喜好倾向明显。

31~45岁、月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的女性会议旅游者对200~300元价位饭店的偏好最大。而同年龄段的月收入水平为3001~5000元的女性商务旅游或会议旅游者则更加倾向于300元上的高价位饭店。

从旅游活动类型分析,对200元以下的低价位饭店偏好较高的旅游活动是探险、宗教朝圣、野营等。垂钓、高尔夫等高级运动者则会明显倾向于300元以上的高价位饭店。

从样本的总体来看,200元以下的低价位饭店的选择比例明显偏高。

只有31~45岁的商务旅游或会议旅游者对该价位饭店的选择比例低于其他价位饭店的选择比例。

上述结论与一般的市场经验比较一致。调查还显示了低价位偏好的消费者虽然闲暇时间充足,但受月收入水平的限制,一般会在一年内选择一次或两次出游。

然而,对低价位饭店偏好不只存在于低消费水平市场,也存在于较高水平的消费市场中,如月收入水平3000元以上、自驾车出游的消费者群,这一群体在调查中选择低价位饭店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喜欢垂钓、高尔夫等高级休闲运动的消费者也将低价位饭店作为其首选对象,选择比例分别达到57.1%、60.2%。因此,本研究认为,饭店价位是制约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因素,这与Sara 和Elias(2005)的研究结论一致。

在高价位消费偏好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的消费者选择高价位饭店的比例要高于低价位饭店。31~45岁之间、月收入水平在3000~5000元的政府工作人员、高级休闲运动者,也有一定的比例选择高价位饭店。

总体来讲,饭店价位是约束消费者景区饭店需求的主要因素,这与Lockyer(2000)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并不是完全不同。饭店价格虽然不是消费者选择饭店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其对景区饭店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认为较高的饭店价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饭店的容量,限制饭店的消费数量。

(三)景区饭店供需匹配度分析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消费支出的预期与对饭店类型喜好程度之间是不一致的。消费者喜欢度假村等高舒适度类型的饭店,但是,高舒适度的饭店就意味着高价格,但能接受高价格的消费者是极少数。

因此,这两个要素是不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

这一调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高星级饭店出现低价位的情况。饭店在市场需求分析时重点关注了消费者对舒适度的要求,但忽视了消费者的一般消费能力。在景区,高价位的高星级饭店面向更少的市场份额,因为大多数景区都是观光型景区,以接待团队客人为主。在饭店出租率较低的情况下,饭店降价销售。饭店降价销售,消费者是获益的,但饭店的持续经营受到影响。在这一点上,饭店的供需存在明显的偏差。

消费者对景区饭店地理位置的喜好与目前景区饭店的供给情况比较一致。消费者喜欢景区内水边、山脚下的饭店,在大多数景区,布局于这两个地理位置的饭店也是最多的。这一供给特征与景区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一致。对需求特征的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景区饭店用供给机会图谱规划的可行性。

第二节 景区饭店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景区饭店的需求存在明显的特征,包括对饭店价格、位置、类型的偏好等,而这种偏好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节研究内容试图通过统计方式的使用,来剖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为今后的景区饭店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消费者景区饭店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方法主要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Analysis)来进行研究。

一、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为了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把两组变量的相关性转化为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来考虑,即考察第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第二组变量的线性组合的相关性。通过选择线性系数使线性化后的变量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形成第一对典型变量,依此可以形成第二对、第三对典型变量,并使各对典型变量之间互不相关,这样就将两组变量间的相关转化为几对典型变量间的相关。

由于一组变量可以有无数种线性组合(线性组合由相应的系数确定),因此必将能找到既有意义又可以确定的线性组合。

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就是要找到这两组变量线性组合的系数,使得这两个由线性组合生成的变量(和其他线性组合相比)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

二、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

(一)景区价位选择

在SPSS 16.0中通过编写syntax 语句进行典型相关分析,计算消费者对景区饭店价位选择与其人口统计特征之间的典型相关关系。

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得出的典型相关变量并进行分析如下:典型相关系数是0.169,即人口统计变量对景区饭店价位选择变量有一定的影响。从系数中可以看到,统计特征典型变量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3、a5,即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水平会影响消费者对景区饭店价位的选择。

从符号上来看,L1中a3的符号为负的,a5为正,可以说明消费者的文化程度会对消费者的景区饭店价位选择产生负的影响作用,而月收入水平与该变量正相关。即消费者文化程度的提高,会越倾向于低价位饭店,而随着月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价位饭店的倾向性会逐渐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