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39

第39章 国内外景区环境质量研究案例(2)

第三节 景区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本节是对景区水环境质量研究的案例回顾。已有的研究表明,游客的活动、垃圾的丢弃、饭店等接待设施的运营排放污水是景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研究也发现,景区外围的一些经济活动也会对景区内的水环境造成影响。另外,景区内或景区所在地因旅游开发或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景区内大量开采水源对景区的水循环造成了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维持。

一、景区水环境质量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景区水环境质量的检测与分析

景区水环境是指景区范围内各类水体的质量,包括景区内的水库、湖区、溪流、河道、泉水等,也包括滨海旅游区中开展旅游活动的水域。景区水环境受到景区内外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在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旅游活动引起滨海旅游区水质变化的研究非常少,主要的原因是引起海水水质变化的因素很多,较难从中剥离出旅游活动的影响。目前,针对海水水质的分析更多的是用于海洋利用的规划(马灿云,1997)。景区内的水环境相对独立,影响因素容易确定,各种分析就能很好地开展。

与景区大气环境质量研究内容相似,景区水环境的研究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景区内水环境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二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

水环境质量的变化也比较容易被观察到,因此,景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比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更早被学者关注到。比较准确的水环境数据来自对水质的监测数据。这部分的研究与分析几乎全部都由环境专业背景的学者完成。

(二)景区水环境质量研究方法及指标

景区水环境质量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监测的方法进行。监测人员根据地表水监测标准在景区水域内选择若干个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水样中的污染物浓度。部分研究还对景区的游客量变化、接待设施变化与景区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我国水污染的监测指标主要有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指标三类。

1.物理性的水污染指标

(1)水温

水温表示水的冷热程度,常用℃表示。水温可影响水的密度、黏度、蒸气压、表面张力等,也影响水中的溶解度、化学反应速率及气体交换率,还可能影响生物的活动及生化反应速率。水温的变化通常由于向水体排放废热形成的。例如饭店使用“水空调”,利用温度较低的水制冷,然后向水体排放废热。

(2)外观

水的外观可凭视觉、嗅觉等感官的直觉反应来判断,包括色度、浊度、臭味、沉淀物等。水的外观直接影响水体的景观质量,是水污染的重要指标。

各种类型的水污染都会引起水的外观指标的变化。

(3)臭味

臭味主要由挥发性污染物产生,通常,自然界的有机物经厌气分解,皆可产生臭味。例如,向水体排放厨房油污,就会产生臭味。

(4)色度

色度指标分为真色度及表色度,真色度是除去水中悬浮固体测得的色度,表色度是水样直接测得的色度。色度对水体的景观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色度并不完全是水体污染造成的。

(5)浊度

浊度表示水对光的反射及吸收性质。在供水方面、浊度量测的结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鱼类的生长及繁殖亦有影响。

2.化学性的污染指标

(1)pH值

pH用于反映水体的酸碱性。pH值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一般以pH测定计测定或以酞酚、甲基橙等指示剂判定。pH值影响生物的生长、物质的沉淀与溶解、水及废水的处理等。水体pH值的变化与旅游活动有关,但更主要的影响来自饭店等设施向水体排放洗涤污水,引起水体的酸碱度变化。

(2)氯化物

氯化物指水中的氯离子[Cl-],具有腐蚀性,高浓度时对农作物有妨碍。若水中氯化物升高,可能因海水入侵污染或工业废水的排入。

(3)固体

固体指废水经103~105℃蒸干后的残余物,称为总固体物(TS),可再分为悬浮固体物(SS)与溶解固体物(DS)。水样过滤后的滤液蒸干所得的重量为溶解固体物。悬浮固体可影响水体的外观。有机性固体如水生物及有机物耗用水中溶氧降低水体溶氧量。无机性颗粒会发生沉积作用。

(4)化学需氧量(CODcr)

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可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量。测定时取定量的废水,以重铬酸钾在酸性下氧化有机物产生CO2及H2O,再计算氧化消耗的氧量。CODcr 的测定,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及家庭污水之有机物含量分析。

(5)生化需氧量(BOD)

BOD 是指细菌在好氧情况下有机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在好氧情况下,家庭与工业废弃物排入水沟中所造成污染的程度,可用BOD 试验根据其需氧量来决定。一般所称的BOD为五天20℃情况下试验所得的结果。BOD是测定生物性可氧化有机物的唯一方法,并可用于控制河川污染的主要基准。

(6)溶氧(DO)

溶氧是指不同温度下,水中溶解的氧气。溶氧的测定可用来控制河流污染程度,以维持鱼类或其他水中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情况。

(7)氨氮

氨氮是生物活动及含氮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可指示污染。通过氨氮的测定,可以控制生物处理净化的程度。

化学性的指标还有磷、硫化合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但在景区水质监测中较少使用。

3.生物性的水污染指标

(1)大肠菌类

大肠菌类系大肠菌与大肠茵类似性质细菌之总称。

(2)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指平面培养上之聚落数,常以此为水质判定的标准,细菌总数愈多表示污染愈严重。

(3)水生物

水中生物对水质有不同的敏感度,一般洁净的水中生物种类多而数量少,而受污染的水生物种类减少但数量增多,但若受到严重污染时,较高等的水生物无法生存。

(4)富营养生物

若水中含有过多的养分,致藻类、岸生植物水草的繁殖,形成富营养化,间接影响动物性浮游生物、鱼及底栖生物等的采殖,因水的营养程度不同,各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也不同。因此可借此指标判断水的营养态及污染的程度。

二、国内景区水环境质量影响案例研究

国内学者对景区水环境的变化问题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研究者大多为环境与资源学科背景的人员,他们对特定景区的水资源现状进行了定量的测定,并分析了水环境变化的趋势及变化的原因,表7‐3是通过文献公布的旅游景区水质变化数据。监测数据反映了以下分析结论。

(一)景区水环境比较容易受到干扰

由于水系统的连续性,景区水环境不仅受到景区内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受到景区外部各种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影响。收集的案例都是景区内的湖区水质变化状况。11项研究中,除了新疆喀纳斯湖的水质没有明显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外,其他的案例都反映了旅游活动对水质的显着影响。旅游活动包括游客的观光,也包括旅游接待设施的排污。旅游活动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旅游活动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新疆喀纳斯湖水质保持良好,是因为“喀纳斯长期以来因交通闭塞,开发程度较低,建设规模较小”。

(二)旅游活动引起的水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细菌、磷、动植物油等旅游活动引起的水污染物比较集中的是有机物、细菌、磷、动植物油等。

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旅游区餐饮污水、饭店的洗涤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以及游客戏水活动引起的。

(三)水污染相关指数的大小与游客人数、旅游接待设施数量相关游客人数增加,水质污染严重是各项研究普遍反映的问题。钟艳霞等在对宁夏沙湖旅游区的游客人数和水质污染指数进行的对比分析中,考虑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的滞后性,认为宁夏沙湖旅游区游客人数和水污染指数相关性显着。杨桂华等对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分析中,发现由于利用马队作为交通工具,马粪对水体造成了污染。另外,多项研究认为,旅游接待设施对水质影响较大。

三、国外景区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在国外已有的研究中,旅游区的水环境分成两部分:一是地表水环境,包括地下水环境;二是海洋水环境。两种水环境所在旅游区的资源类型是不同的,旅游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由于水是景观构成以及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水环境的变化研究受到了全面关注。

(一)地表水水污染的研究

地表水水污染是指旅游活动对江、河、湖、溪等及其地下水的污染。

NPS 出于对资源保护的要求,对美国国家公园的水环境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美国国家公园的水质变化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原因,但主要是外部的原因。1987年,曾确认了480项水污染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170个国家公园。这些污染事件的程度和范围差异较大,但主要都与周边的土地利用活动,如采矿、城市化、工业、农业生产、排污设施、填埋场的建设有关。污染源多为面源污染。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活动对水质影响远小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情况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内水质变化的情况不相同。如前文所述,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贫困县,工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相应的污染也比较少。自然保护区内的水质变化主要由区域内的旅游活动引起的。这与景区对旅游活动的规划与管理水平有关。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已有研究发现,旅游业与水环境污染之间有显着关系。如在波茨瓦纳的the Okavango Delta,旅游者的营地数量激增,每个营地都由自己的化粪池来收集污水,但是,化粪池对地下水产生了威胁。化粪池很多没有按照环境标准进行建设,在有的营地甚至没有化粪池,只是在厕所下有化粪池。Okavango Delta 内水的供应是依赖天然水源——在地下凿水眼,污水则直接排放到地下水中,这威胁到Okavango Delta 的淡水供给。Okavango Delta水中出现绿藻、大肠杆菌等的污染(Joseph E.Mbaiwa,2003)。

(二)滨海旅游活动对海水水质的影响研究

1.研究现状

滨海旅游度假的发展历史悠久,滨海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Günay Kocasoy,2008)。王群(2005)等曾在2003年对国外的关于旅游活动对水环境影响做过一个初步的研究回顾。

他们对旅游活动与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多角度研究。旅游对水质的影响是一个部分。他的总结认为,旅游活动对水环境有破坏作用,并且在海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这一结论有一定偏差。

旅游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由于对旅游管理与规划不善导致的,并不是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对水环境有影响。另一方面,旅游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海滨地区表现突出则是因为海滨度假旅游开发历史久,游客量大,相关的研究较多,在其他地区,旅游活动也会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从目前的文献看,滨海旅游度假与海洋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说明旅游活动不合理的开发、无效的管理等引起海水水环境的破坏,并进一步引起水生生态系统、滨水生态系统的破坏,这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二是为了说明,旅游活动不合理的开发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的海水污染使得进行海滨旅游的游客的健康受到影响,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尤其显着。

在近年的研究中,发展中国家海滨旅游及其环境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加,这与这些国家逐渐实施的滨海产业转型以及全球对海洋保护的要求有关。

发展中国家发展海滨旅游面临双重问题,其他产业发展污染海水后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旅游业发展对海水的污染。

2.研究结论

(1)新兴海滨度假旅游区因管理滞后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一些新兴的海滨旅游地,原有的海洋资源是用于渔业等产业的,旅游业发展后,海洋资源逐渐用于旅游业,出现一个产业的转型。产业转型往往是因为旅游业带来较高的收益,政府大力推进的结果。政府在产业转型推进的过程中关注了激励政策,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常常被忽视。即使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考虑,但是实施具有滞后型,因此,在海滨旅游开发后引起了相应的海洋污染。

L.Ortiz‐Lozano 等在对墨西哥湾海滨区域发展过程的环境评估中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大力投资了海滨旅游业,主要是建设了大型度假区,到2000年,在墨西哥湾海滨区有91800间客房,游客量达到1660万,旅游收入从1983年的7000万美元增加到3亿美元。但是,在旅游业收入增加的同时是它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主要是度假村的建设引起的。度假村的建设引起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污水的排放引起了水污染。另外,一些旅游活动也引起了直接或间接的环境污染。根据L.Ortiz‐Lozano 等的评估,滨海旅游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与其他的产业对海洋的污染相比,是属于污染强度较大的产业。(L.Ortiz‐Lozano,2005)伯利兹也存在相似的情况。它的大堡礁(the Barrier Reef)带来的旅游收入占到全国GDP 的30%,但是,旅游业的发展给大堡礁的生态环境带来威胁,尽管旅游业的发展能给大堡礁的保护提供资金。旅游业发展对大堡礁的威胁源于过度的、无序的旅游开发。对大堡礁的威胁包括污染物排放、游客直接接触、游船的锚对大堡礁的损坏等(A.Diedrich,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