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41

第41章 国内外景区环境质量研究案例(4)

另外,植被覆盖度、丰富度、种类和物种多样性与游客游览频率关系非常显着。研究认为:游览区的植被种类只有非游览区植被种类的90%;植物的覆盖度与游客数量及频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该地区游客数量的增多,植被覆盖度开始下降,植被种类减少;越接近游览区或主要游步道的地区,干扰强度逐渐增加,草本层植物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而灌木层植物种类开始下降;在游客集聚区及其附近,踩踏现象严重,草本层植物开始消失,仅仅剩下一些抵抗力较强的物种,如嗜氮植物等。

Manuela Andres‐Abellan 用相似的方法对Nacimiento Del R′ IoMundo 地中海硬叶森林公园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主要对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高度三个方面,分别就踩踏时间长短和强度进行观察,根据踩踏时间的长短分为1天、5天、15天、30天,并将踩踏强度分为25、75、10、200次/天四个层次。另外,每次研究还探讨了植物种类与踩踏强度、累积影响、鞋类等之间的关系。

植被变量与踩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踩踏变量引起的各植被变量的变化程度,我们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的减少主要与植物种类、累积影响、踩踏强度等相关,而与游客的鞋的种类不存在相关关系。

研究认为:游客的践踏引起了植物覆盖度和数量的减少。这不仅与植物种类有关,而且与踩踏的累积影响和踩踏强度密切相关,与游客鞋的种类不存在相关性;踩踏对植物高度的影响会随着鞋子种类、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跑鞋对植物种类的影响较大,随着踩踏的累积影响和强度的增加,植被高度会出现明显下降;植物数量比植被覆盖度能更好地反映踩踏对植被的影响。

游步道周围的植被受到的主要的、直接的影响即游客踩踏,上述研究案例从这一角度入手,不仅研究了植被受影响的程度,而且将游客鞋的类型纳入影响原因的范围进行研究,对原因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得出了更为明确的结论。因此,这一研究极具典型。

David N.Cole 对Cascade Mountain进行了研究,他将野营地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帐篷区、烧烤区、贮藏区、限制区等,分别研究野营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的影响。这一研究方式将人们对某区域的使用程度与该区域的植被受影响程度联系起来,便于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会随着区域和植被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但一个晚上的野营活动足够引起植被的明显变化;两个或一个晚上的野营活动造成的影响要高于四个晚上的活动对植被造成的影响;其他12种植物对践踏行为的响应也可以反映野营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将野营活动集中在某几个区域会减少对植被的影响。虽然该研究明确表示游客活动会对景区植被产生影响,但对影响程度、影响类型等方面的探讨相对缺乏,同时,不同区域由于旅游活动类型的不同,植被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应有所不同,但该研究显然没有具体到这一细节。

Olsauskas A.对Giruliai coastal forest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通过长时间的调查,明确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在1988-1994年期间对森林进行调查,研究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程度与游客的游览频率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随着离核心区域距离的加大,植被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小。在离核心区域100~200m的范围内,植被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最大,在>250m的区域内,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在低强度的旅游压力下,森林草本层植物开始消失,当干扰强度较大时,草本层植被覆盖度<10%,杂草大量消失,草地植被和树木都受到严重损害。游客的数量、旅游活动、旅游频率都与植被受到的影响程度有关。但这一研究没有将游客的数量、旅游活动频率与植被受到的影响程度形成一种比例关系。如达到多少频率的旅游活动会对植被产生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如何等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旅游活动对植被的间接影响也成为这一研究的弱点。

Pickering,Catherine M.对澳大利亚保护区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而间接影响一般会被低估或没有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程度主要由植被结构、旅游活动类型、游客的旅游行为、活动发生的季节、景点的生态特征等因素来决定;植物的敏感性会影响其受侵扰的程度,一般珍稀物种的敏感度较高,比较容易受到干扰。

上述案例的研究都可以说明游客活动会对植被产生影响。但由于研究范围的局限,每一案例只是从某一角度来进行,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综合分析,相信会有更加准确和具有代表性的结果。

二、景区动物影响研究与分析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对动物受到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风景区和保护区进行。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动物的个体的行为反应和生理指标的改变、繁殖力的改变、种群分布和物种组成的改变等。与植物的研究相类似,对动物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景区内的某一物种、某一景区内的某类物种进行。与植物的研究内容相类似,动物的研究主要是回答四个问题,一是动物是否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二是哪些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三是动物行为发生变化的临界点,四是引起变化的原因。

2.研究方法

与植物的研究不同,对动物受影响的研究主要通过指标观察方法进行。

动物的一些个体行为,包括取食、卧息时间的观察记录,动物观望、修饰时间的观察记录,动物种类、数量的记录等方面,同时包括动物的生长、繁殖能力等。在观察方法上与植物的监测方法类似,不过不再是某一个监测点而是监测区域。将该区域的游客数量、游客活动类型以及土壤发育程度等因素与动物行为变化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二)国内景区动物影响的研究结论

1.直接影响

游客密度、游客的停留时间、游客行为都会对动物的日常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取食和卧息行为是受到重要影响的两个方面,同时,也相应延长了动物的观望和修饰行为的时间。当然,这些日常行为的改变会对动物的生长、繁殖等生理活动产生影响。

不同季节的旅游活动的开展,由于对景区动物造成的干扰强度的差别,使得动物群落及主要食性类群的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间接影响

旅游活动的干扰导致某一物种的天敌数量等方面的影响,会导致该物种的多样性产生变化,也会导致动物个体行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