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42

第42章 国内外景区环境质量研究案例(5)

如对清西陵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影响了清西陵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害虫-天敌关系,对整个古油松林的节肢动物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显着的影响。蜘蛛类群在古油松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旅游活动的干扰导致天敌类群的组成及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大,影响整个节肢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在受旅游干扰越小的样地,其对天敌类群多样性的影响是显着的,使天敌类群在时间变迁中种类数量更加丰富、均匀,因此其节肢动物群落性更平衡,群落更趋于稳定。因此,研究结果说明受旅游干扰越小的古油松林,其节肢动物种类就越丰富,个体数量就越大,节肢动物群落也就越稳定。

关于景区动物影响的部分研究成果,还有很多学者从总体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不仅仅针对某一个景区,而是对某一类景区的关注,如自然保护区这一类型,近期的研究成果中,马建章等(2008)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活动的类型、范围、强度、时空分布等是影响野生动物的重要干扰因素。他们将生态旅游对景区动物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直接影响包括个体的行为反应和生理指标的改变、繁殖力的降低、种群分布和物种组成的改变等;间接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外来物种入侵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过,这一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虽然他们提出了旅游活动的类、范围、强度以及时空分布等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当然这一结论对其他类型的景区中应该也具有适用性,但是他们没有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比如不同的活动类型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程度是否存在很大差异,当然,此类问题可以类推到其他三个干扰因素及其他类型景区中。

另外,这种差异是否会引起景区内采取的保护措施的不同,针对不同程度的影响,景区管理者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或者鲜有相关研究成果供我们参考,因此,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的继续努力,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三)国外研究及结论

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始于20世纪70-80年代,1995年Knight和Gutzwiller的《野生动物与游憩者:通过管理和研究共存》出版,意味着该研究方向确立。在对动物的影响研究方面,对鸟类的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于鸟类的取食、能量消耗、繁殖等方面;对兽类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种群数量等方面。

1.研究案例

(1)秃头鹰

在美国,有专门的秃头鹰保护法案,这足以说明秃头鹰的珍贵。秃头鹰一般年龄为10~18岁。秃头鹰在6~7岁羽毛长成后就可以进行初次的繁殖活动。它们一般在秋天、冬天与春天的交接时段筑巢,在二月的第一个星期和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之间孵蛋,历时35天。秃头鹰的栖木主要是成熟的或者老的松木或三叶杨。调查结果显示:

人类的娱乐活动、调查行为、城市化活动等都会对秃头鹰产生影响,很多影响环境的活动都会间接对秃头鹰产生影响,包括杀虫剂的使用、对动物的捕猎行为等;

由于人类的很多娱乐活动都集中在水域附近,这里也是秃头鹰的生活范围,因此,这就增加了人类与秃头鹰的交互作用。短暂的娱乐活动会影响秃头鹰的日常行为、饲养行为等;

人类娱乐活动会造成秃头鹰繁殖率的下降以及幼仔的成活率,因此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秃头鹰的数量下降;

高强度的干扰活动会增加秃头鹰对能量的需求,这将间接导致秃头鹰死亡率的提高;

在筑巢、产卵、孵蛋期间,秃头鹰对外界的干扰非常敏感;根据旅游活动的类型、强度、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地点等的不同,秃头鹰会结合自身情况,产生不同的反应。

人类活动的干扰会减少秃头鹰的捕食行为,机动车辆的使用会对秃头鹰产生干扰,包括车辆移动、噪声以及驾驶员等。

步行游览者是对秃头鹰产生干扰作用的重要原因。

(2)大角羊

雌性大角羊的成熟期一般在2.5年,产卵期在十一月到十二月下旬,生育期一般在五月中旬到六月,小羊和公羊一般是分开的,2到3岁期间和母羊一起生活。它们在夏天和冬天有不同的栖息地,并在这两个栖息地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迁移路线,这种状况会不断延续下去。

大角羊一般生活在美国北部的山脉中,最初大角羊的数量在150万到200万之间,在1974年,下降了将近4万2千只,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动物之间的竞争、人类的狩猎活动、疾病入侵等。观察结果显示:

以下行为会对美国大角羊产生潜在影响:登山、给野生动物拍照、滑冰、狩猎、滑雪等等;

当人类活动接近大角羊活动范围100码附近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角羊的生存方式;

游客的进入及其旅游活动会对大角羊形成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大角羊心跳加快、能量消耗、离开最好的草料场等。

人类旅游活动对大角羊的潜在影响包括:a.在大角羊繁殖期,游客的喂食行为会对公羊和母羊造成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角羊的数量并会使掠夺和死亡的频率增加。b.旅游活动对场地的占有,会减少大角羊的活动范围,这会使得它们不得不向存在潜在掠夺威胁的地方迁移。尤其是在繁殖季节,会迫使母羊将小羊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降低小羊的存活率。

(3)野牛

野牛是一种群居动物。他们的繁殖期在四月或者五月,小牛生下来几个小时后就可以和母牛一起行走。强壮的公牛一般肩宽6英尺,重2000磅。母牛会比公牛瘦小一些,并会有两个触角突露出来。野牛的脖子能承受很大的重量,主要是为了冬天将草料上的雪堆搬走。野牛是食草动物,它们会消耗大量的莎草,因此,野牛一般居住在绿荫地带。

野牛一般会在美国北部和黄石公园附近出现,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大规模的捕杀,野牛已经濒临灭绝,仅存有少数的几只,在黄石公园附近,也有对野牛的捕杀行为,到了20世纪初期,美国只有野牛23只。为了保护这一种群,公园管理者引进21只野牛,并对其进行保护,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野牛的数量超过了1000只。

冬天的旅游或者娱乐活动会在很多方面对野牛产生影响,包括狩猎行为、生存环境的改变、污染以及对活动干扰等,这些干扰活动会使得野牛的日常行为发生改变,并会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动物种群构成的改变以及动物之间的交互行为的减少等。

动物行为的改变或者从栖息地的迁移会导致动物能量的消耗,并对其产生压力,这样将间接导致繁殖率的降低。

以上是对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另外还包括对山猫、驼鹿、野生白山羊等野生动物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冬季旅游活动对动物的干扰作用。

国外还有学者也关注了旅游活动对动物造成的影响,如英国动物生态联盟对动物研究的进展报告应该是研究旅游者对动物影响的一份珍贵材料,包括对圈养大猩猩、Paignton动物园的猴子等的研究,有对动物的喂养造成动物行为的改变的观察、对游客造成的动物压力的评估以及游客对动物造成的影响的总体描述,甚至有对已有文献的描述等,都可以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2.研究结论

(1)旅游活动会对动物的个体行为、生理特征、死亡、繁殖产生影响;

(2)游客数量、游客密度、旅游活动类型、旅游时间、活动地点的不同对动物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3)旅游活动会对动物产生很大压力,从而导致其心理活动的改变,直接表现为心跳、能量消耗等;

(4)不同生理期间动物受到的旅游活动的影响的程度不同。在筑巢、产卵、孵蛋期间,对外界的干扰非常敏感。

(5)旅游接待设施和游步道规划的不合理,会对动物生长环境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