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45

第45章 景区饭店环境影响管理的对策(3)

7.环境景观生态设计

环境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指景区环境中的景观生态设计。景观设计是景区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即使是自然景区也会有少量的景观设计,但如果不注意生态问题景观设计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景区的景观设计要尽量运用生态的设计手法,设计出与环境生态相融的景观作品,只有融入当地生态环境的景观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作品。如景区中的水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水景与整个环境的关系,考虑与之发生关系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设计水景时要让这个水景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里面,而且还要考虑水要能在这个生态链条里达到自己净化,正常的水体里面都会生活着很多生物,而这些生物还能组成一个和谐的食物链条,由于这个食物链的功能能够自动调节各种生物的数量,它们在没有人参与和管理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生物结构的和谐,使水保持清澈,这样的水景设计就是生态的设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景区生态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注意对生态信息处理的规划与设计,因为景区生态的退化最后都表现在生态信息的变化,掌握景区生态信息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控制景区的环境变化。如记录动植物信息、空气质量信息、景区水资源信息、土壤质量信息以及游客量信息等,这些信息对研究景区生态变化趋势非常重要,需要及时采集和及时处理,并通过生态预警系统及时公布环境的生态信息情况。在景区的生态规划和设计中,一定要根据景区自身的生态特点,做好生态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便及时掌握景区环境的生态变化情况。

(二)规划与设计模型的生态链分析

自然景区旅游开发中开展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意义是尽量使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即使在旅游活动中影响了景区的生态,也能很快地恢复起来,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与旅游经营系统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本模型中的每个部分不但考虑了自身的生态内容,同时考虑了各部分之间生态关联内容,形成了模型的生态链特征。这种生态链使景区自然资源不但可以得到有效的观赏,而且也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经本模型规划的自然景区,景区的旅游活动从游客开始,形成了一条对环境生态有保护作用的生态链,保持了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潜力。具体模型的生态链特征可从下面几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自然景区的资源都是稀缺的优质资源,其生态环境是人们向往的地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旅游开发中坚持生态规划与设计,对保持景区原生态具有宏观意义的保障。

这里探索的自然景区生态规划与设计模型,对保护自然景区生态、保持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各地旅游开发都存在景区生态变坏、再保护的状况,旅游开发处于一种粗放型的状态,本模型的探索对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是一种主动性的生态保护。模型的生态链要让每个旅游开发商明确,旅游开发要环境保护在先,否则项目就没有可持续性。其中接待设施的生态规划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它的存在和规划不合理会造成永久的环境改变。

第二,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广大游客,他们一方面到自然景区体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游客教育规划的内容获取生态保护的感性知识。本模型考虑了游客作为旅游主体的生态教育环节,在景区可游览区域布置了相关的生态教育内容。一方面给游客丰富的关于环境生态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给游客一种无形的约束,能有效约束游客自己在景区中的旅游行为,有利于保持景区的原生态。研究表明,游客的行为与景区生态受影响的程度正相关,因此,引导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的生态行为是本模型考虑的主要内容。

第三,对于自然景区本身,由于景区建设主要是接待设施、廊道等基础建设,在本模型的框架下,这些基础设施与环境设计越和谐,越有利于环境的生态保护,游客感觉就舒适,游客重复旅游就越多,也有利于景区旅游产品周期的延长。从产品周期角度看,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有利于旅游产品周期与景区生态系统周期基本一致,体现了旅游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模型中的接待设施生态规划、廊道生态规划、建筑物生态设计等内容就是考虑了与环境生态的和谐问题,使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对环境影响最小,保持了景区的原生态。

第四,生态部门设置是本模型的一个创新。景区的生态规划是一个长久的任务,景区的生态保持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通过生态部门的设置,有专职部门对景区生态展开保护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景区环境的变化。生态部门的工作任务从开发建设开始,担负着景区旅游活动中的生态恢复和生态研究的日常工作,以及掌控着景区生态信息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景区生态的保持和保护措施的落实。

最后,模型考虑了环境生态设计,主要对景区景观的设计提出了生态设计要求。一个景区涉及各种类型的景观,甚至一个垃圾箱或垃圾填埋场都是一个景观,通过生态设计环节使这些景观与环境协调,与景区自然生态系统协调有利于景区的生态保护。

景区的生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从景区开发到经营的各个发展阶段。环境的生态保护与景区的开发建设有关,与旅游活动过程有关,也与每个旅游消费者有关。本文提出的模型生态链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关联问题,如廊道生态规划和接待设施生态规划可以解决景区本身生态的平衡问题,游客生态教育规划可以解决游客旅游行为问题,生态部门设置可以解决旅游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生态退化现象,并可以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环境生态设计可以解决景观与环境的和谐问题,排污管道规划可以解决废弃物处理与当地污染物排放系统的协调问题以及自处理能力问题,建筑物生态设计可以解决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问题。按照本模型提供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对景区进行旅游开发,能使景区生态系统运行在完全可控的旅游活动大环境中。

二、景区饭店的规划与控制管理

景区饭店都是利用景区环境资源开展经营,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说明了在规划与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在许多旅游景区,饭店的发展速度很快,出现饭店经营与景区发展不相协调的情况。许多旅游景区在当地政府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的驱动下,寻找各种理由开展景区饭店的投资项目建设,造成景区周边的饭店集聚,给旅游景区所在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因此,景区饭店的规划与控制管理成为景区环境管理中最艰巨的工作,怎样规划?怎样控制?由哪一级职能部门来规划与控制景区中的饭店问题?是当前景区旅游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节作为课题的对策建议研究提出一些看法,供景区管理部门参考。

(一)旅游景区管理机构提出具体规划

一个景区能不能建饭店,建多少饭店的接待量,需要一定的规划与审核手续。但由于目前景区存在多头管理,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存在属地管理,都引发了景区饭店建设失控的现象。作为一个景区管理机构,需要通过一定的旅游开发来获取环境保护资金。作为一个旅游者,到远离城镇的景区观赏自然风光,有住宿休闲的需求。这就需要景区管理机构对景区的资源特征进行具体规划,围绕景区的游览需求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提出一个景区饭店建设的具体规划。如饭店规划的地址、规划的容量和规模、服务规范档次等。在具体规划时,需要参考当地旅游局部门的意见,需要参考当地建设部门的意见,以及需要参考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如果规划的是星级饭店,还要参考当地公安部门的意见。

景区饭店的规划,主要以景区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依据,不能以游客量为依据。因为游客是可以引导的,如利用淡旺季平衡游客到景区旅游。

但如果规划的饭店容量远远超过当地环境资源所承受的能力,则会对景区环境质量产生毁灭性的破坏,这是景区饭店规划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环境保护部门审核景区饭店的环境绩效

景区管理机构完成的饭店规划文档,还需要通过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核。

这时的环境保护部门不是当地的部门,而是省、市一级的环境保护部门。因为当地的环保部门往往会受当地政府意见的左右,影响审核的公正性。审核首先根据景区所在的保护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以及景区的自然资源特征,确定整个自然景区的环境容量,然后根据该环境容量,结合景区排污和自净化能力以及可利用的环境资源情况,确定景区的饭店规划容量,该容量也是景区饭店可接待的容量。这些容量还与饭店的规格档次有关,如高星级饭店和无星级饭店在服务的规格上不一样,所消耗的资源也不一样。

在该规划中,景区饭店的建设可能存在多种方案。如可以全部为星级饭店的规划,也可以是星级饭店和无星级饭店的组合,甚至可以部分为农家乐的组合。不同的组合规划所产生的环境资源利用是不一样的,具体由景区管理机构提出来,环境保护部门对每一个饭店进行环境绩效考评,得出整体景区规划中总的景区饭店环境绩效。

景区饭店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划中的分布和类型建设景区饭店。

(三)景区协调监管机构控制与审批

环境保护部门审核的景区饭店规划文档不是最后的批文,还需要景区协调监管机构的最后审批。景区协调监管机构是国家环境保护部下的专门机构,专门负责景区中接待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这些接待设施包括饭店、餐馆和茶楼等。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等重要景区的饭店建设进行严格把关,在一些省、市级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实现总量控制,并对景区饭店建设的生态设计进行原则性审批。

景区的环境管理,涉及景区饭店的规划管理和运行管理,景区饭店的规划管理审批,其最高机构就是景区协调监管机构,而运行管理主要是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目前景区的饭店过度集聚,是规划管理审批出现了问题,而饭店环境绩效的缺失,是环保部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作为景区的整体规划,饭店建设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景区饭店的整体规划,必须严格控制接待总量,景区协调监管机构就体现了控制的权威性。在具体操作上,景区协调监管机构必须和建设部门、旅游部门、公安部门等协调,以确定景区饭店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环境绩效考核必须形成管理制度

景区的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注重的是平时的过程管理,对景区饭店环境绩效的考核并不是一次性,需要定时、定点进行环境绩效考核管理,具体环境绩效考核管理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组织实施,至少每月一次。这种制度化的环境绩效考核管理有利于景区环境生态的保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具体景区饭店环境绩效管理的制度主要考虑景区饭店的自查制度、环境保护部门的月查制度以及建设部门的年终审核制度。

(一)景区饭店环境绩效的自查

景区饭店环境绩效的自查必须形成制度,自我对照景区饭店的环境绩效指标,寻找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计算饭店经营中的生态效率。饭店自查可以定期,也可以不定期,主要自查以下情况:

留宿客人是否超出规定容量;

核定的水资源使用指标是否超出;

垃圾分类是否具体落实,清运垃圾是否符合规范;

污水排放是否经过处理,处理是否达标;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电能情况;

每万元营业收入总能耗情况;

厨房油烟净化是否达标;

检查设计的生态效率与现行计算的生态效率是否一致,不一致原因。

(二)环保部门的环境绩效月查

环保部门对景区的环境质量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记录整个景区的环境状态(由监测数据网自动提供),还要记录旅游活动状态,如接待游客量、景区饭店接待量、景区饭店污染排放量等。对景区饭店的环境绩效每月计算一次,计算饭店经营中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效率,作为数据库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是跟踪景区环境质量变化的依据,是景区环境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环境绩效月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污染排放的具体记录,包括监测数据、排放量数据等;

月环境绩效指标的执行情况;

污染处理设备运行情况和改进措施情况;

生态型饭店创新项目执行情况;

月生态效率达标情况和提出改进意见。

(三)建设部门的环境绩效年终审核

旅游景区或风景区建设的主要指导部门是建设局(厅)等机构,景区饭店的建设指导单位也是建设局(厅)等机构。一旦景区开发后或景区饭店投入运行后出现环境生态方面的问题,则建设部门应首先会同有关部门查找原因,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建设部门应提出改进或处理意见。

为了防止景区饭店在运行中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建设部门提出环境绩效年审制度,通过年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尽早提出整改意见,使饭店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在萌芽阶段得到及时处理。具体建设部门的环境绩效年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景区饭店年生态效率达标情况;

景区饭店年用电量、用水量、用油量和年收入情况;

锅炉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等维护保养和维修情况;

年环境绩效指标的执行情况;

确定审核意见或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