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44

第44章 景区饭店环境影响管理的对策(2)

危险垃圾:这是有污染或对环境最有害的垃圾,如干电池、日光灯管、体温计,还包括化学废弃物、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品等,这类垃圾必须单独清运和处理,分类处理主要理出这些危险品垃圾。

要使景区饭店的废弃物减少,必须从垃圾源头上加强管理,首先是分类拣出再循环垃圾,如废纸、报纸、铝废品、铁废品、废塑料、纸板、碎玻璃等,使这些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其次是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尤其是客房生活用品,尽量少用或不用塑料外包装。对剩余的垃圾可以选择采用封闭的填埋场处理以及采用粉碎机处理系统,垃圾堆放以及垃圾清运都必须封闭式处理,不能露天堆放。危险废弃物在堆放和清运时更要注意污染问题。

四、严格评估景区饭店运行的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评估是景区环境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可以采用自查和相关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景区饭店运行中可以自己定时评估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环境保护部门也可以对景区环境质量进行定时监测和检查,发现问题则进一步抽查景区饭店的环境绩效。景区饭店在经营中重点关注的是污水排放的监测、大气污染的监测以及垃圾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环境绩效指标来评估饭店运行的环境绩效。具体评估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记录运行中的排污数据

景区饭店运行中主要关注污水、中央空调排出气体、厨房油烟气、垃圾废弃物等排污处理情况,记录他们排放时的监测数据和观测数据,如污水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空调排出气体的监测数据、厨房油烟气的监测数据,以及垃圾废弃物分类数据和清运数量等。这些数据的记录每天必须由专人负责,并有据可查,输入到电脑中以便分析和处理。

观察数据包括眼睛看到、鼻子闻到的情况,如污水排放口的清晰度,有否漂流物都要记录。

(二)计算和评估环境绩效

根据每天记录的排污数据以及经营的效益数据,可以按照环境绩效指标具体计算任意时段内的生态效率。生态效率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记录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景区饭店在经营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记录数据。尤其是运行设备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数据,一定要按照环境绩效指标的要求,在规定的监测点安装相应监测设施。如中央空调系统、锅炉系统、厨房油烟净化器等是重点监测对象,因为他们对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

污水排放口的监测数据也很重要,这也是影响环境生态的主要数据,必须认真记录。

(三)检查和改进排污处理设施

景区饭店在运行中的环境管理目的是不断改进饭店的环境绩效,通过排污量和废弃物的处理环节检查(或过程检查),不断改进污染处理的相关设施,由此减少排污量和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检查可以是饭店自己检查,有工程部专门的处理设施工作人员负责,并制定污染物排放目标专人负责制。环保部门还需要对饭店运行进行抽查,如检查日常的排污数据记录、评估的环境绩效数据等,然后与抽查计算的结果核对,以评估饭店工程部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排污处理设施的检查主要看这些设施设备能否达到目前的排放效果,如厨房的油烟净化器,可能开始净化效果达到了排放标准,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净化效果会变差,如果不进行检查和处理,油烟器排放对环境大气污染影响很大。这些处理设施不但要检查他们的工作效果,还需要开展相应的维护,甚至更换新的设备,以保证污染物的排放都是在达标的状态下。

每个景区在旅游开发前都必须制订生态效率目标,包括景区总的生态效率目标和各接待企业的生态效率目标。景区饭店在环境绩效评估中,最后要核算自己的生态效率,检查饭店运行中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尽可能降低运行对环境的影响,以提高生态效率。景区的环境管理部门可以为景区内不同类型的饭店规定其应达到的生态效率,监督其饭店运行中的环境绩效保持在可掌控的范围内。

第二节 景区开发中的生态规划与管理

自然景区经旅游开发后,对环境生态产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大多数的环境影响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根源都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目标,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如果景区环境管理制度缺失,则旅游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是永久的,环境的破坏就失去了经济收益的根基。但环境管理制度怎样构建?有哪些环境管理内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节结合课题组研究的成果,一起再商讨关于景区环境管理制度的问题,主要涉及景区开发中的生态规划与设计管理、景区饭店的规划与控制管理、景区饭店环境绩效考核管理等问题。

一、景区开发中的生态规划与设计管理

生态规划与设计在旅游开发中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自然景区的旅游开发。调查研究表明,由于旅游开发,我国大多数自然景区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规划初期缺乏有效的生态规划和设计,开发过程中又缺少有效的生态管理监督机制。已有学者研究认为,自然景区的旅游开发活动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而旅游开发活动中接待设施的规划不当,造成自然景区生态的永久性破坏,因此,景区开发中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是旅游开发中不能忽视的环境管理内容。

(一)景区生态规划与设计模型

在景区环境管理中,提出自然景区生态与规划设计模型,目的是为自然景区旅游开发提供一个可行的生态规划指导方法,有效地在旅游开发中开展系统性的环境管理。在本模型中,既涉及景区廊道(各种道路)设计的生态问题、景区内接待设施设计的生态问题,又涉及与游客相关的生态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内容规划来实现。因此,本模型涉及的内容有廊道生态规划、接待设施生态规划、环境设施生态规划、游客生态教育规划、生态部门设置、建筑物生态设计以及环境生态设计等内容。

模型结构主要考虑了景区生态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构成了生态规划的范围内容。如景区游览中的廊道设计对环境的影响、旅游配套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者游览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等。生态规划与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限制或消除,使自然景区的旅游开发能保护好景区的原生态,本模型提供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能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如针对游客行为考虑了游客生态教育规划;针对景区生态的平衡考虑了廊道生态规划和接待设施生态规划;针对景区建筑物影响考虑了建筑物生态设计;针对景区原生态维持考虑了生态部门设置和环境生态设计内容。整个景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设计由游客、景观、廊道、接待设施、景区原生态等构成了有效的生态链。

1.环境设施生态规划

环境设施生态规划主要指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规划、垃圾箱和垃圾堆放环境的生态规划,景区在旅游开发中需要对污染物处理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在景区的污染物处理设施规划中,目前有两种规划方式,一种是与城市污染物处理系统连接的规划方式,污水和垃圾处理可以进入城市统一的处理系统;另一种是景区自行处理污染物,并有高标准的污染物处理设备的规划方式。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旅游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而影响环境生态。旅游景区产生的污染物绝不允许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投资建设方必须提供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图纸,并标明污染物处理所使用的设备名称。

2.游客生态教育规划

景区旅游活动中的生态保护首先涉及每个游客的旅游行为。一个自然景区的生态需要靠大家来维持,游客生态教育规划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景区的文化品位,有利于景区环境的生态保护,也有利于游客获取环境保护知识和接受环境教育,规范旅游中的游览行为。游客生态教育内容可以通过专门的规划安排宣传栏、廊道设计、接待设施设计来体现,让游客到处感觉到景区环境生态保持的重要性。也可通过设立环境教育中心把生态教育内容传递给游客,如景区的生态特色、旅游行为规范、爱护景区花草树木、野生动物保护、人类与自然以及生态消费和行为。在游客教育的规划设计中,可以随着景区经营的进展逐步体现生态教育的内容和结构,确保景区生态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

3.生态部门设置

景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规划不仅是对建设中进行生态规划,还需要对以后经营进行生态规划,这种规划通过对生态部门设置来实现。生态部门的作用就是生态恢复和生态研究,因为旅游活动对景区的生态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恢复就是尽可能地修复已改变的景区生态系统,保持景区具有更加可持续性的旅游活动和原生态。生态恢复分为直接生态恢复和间接生态恢复两种,直接生态恢复是指修复已损坏的生态环境,如修复草坪、修复景区水循环系统、修复树木等,使景区能恢复最初的生态系统。间接生态恢复是指通过解释、教育和研究,建立景区生态恢复策略,用技术建立与直接生态恢复活动的联系,同时也包括涉及景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恢复活动。生态部门的生态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结合自然景区的生态特点和保护要求开展。当景区开发旅游后,必然存在生态的不平衡现象,造成对景区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生态研究的规划,确定以后景区生态保护研究的内容,能使旅游活动对景区的生态影响尽量降低,或逐步恢复景区的原生态。具体研究内容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游客的旅游行为研究;

(2)草坪恢复和治理研究;

(3)生活垃圾的处理研究(回收、填埋、循环利用等处理);

(4)动、植物的保护研究;

(5)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治理应用性研究;

(6)景区生物多样性和培育研究。

4.廊道生态规划

廊道指景区内的各种游步道和车行道,这里的廊道生态规划主要指布局规划以及廊道自身的生态设计要求。由于廊道建设会影响景区的原有生态斑块,因此廊道生态规划在考虑游人通行的便利时,更重要的是考虑廊道自身的生态设计。廊道生态规划必须在对景区原有生态特性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景区旅游开发前的生态斑块情况,合理地规划游步道和车行道。

廊道的生态性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景区内的动植物生态需求,如考虑动物的通行要求、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等。同时廊道设计与游客教育规划相结合,把廊道作为生态教育场地,因为廊道是游人旅游活动最集中的地方,通过廊道的生态内容展示让游人可以及时了解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知识,便于约束游客的旅游行为。

5.接待设施生态规划

自然景区的接待设施主要包括度假饭店、餐馆、茶室和简易的休闲设施等。接待设施生态规划主要考虑分布、接待量以及排污的问题,并可以弥补建筑物以及运营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原则上景区内的饭店接待设施应严格控制,数量上需根据景区的实际容量需求及景区环境质量阀值规划并设计。

接待设施生态规划还要考虑集聚效应,因为大量的设备集聚运营对环境会产生放大效应的影响。这种集聚的放大效应会造成景区及周边的环境因子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环境极为不利。景区饭店的设计应严格按照绿色饭店要求设计,所有饭店、餐馆和茶室等接待设施的排污严格按标准设计。对于高等级的自然保护区,接待设施的生态设计要严格按高标准要求设计,坚决杜绝污水和污染物的直接排放,避免由于接待设施运营对环境引起的“岛屿”化边缘效应,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环境管理上,接待设施的生态规划与设计必须由景区协调监管机构或委员会组织审查或审批。

同时还要注意自然景区的游客容量设计,以及游客容量的动态控制设计。

6.建筑物生态设计

景区的建筑物主要指饭店、餐馆、茶室等服务实施建筑体。在景区生态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建筑物本身的生态设计显得非常重要,其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建筑物要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小。目前景区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并可能会形成局部气象情况。建筑物生态设计就要考虑消除这些影响,使原本在生态平衡中生长的动物、植物、鱼类等微生物不受大的影响。目前有些景区的建筑物还开展节能设计,节能设计也是生态设计的内容之一,甚至在南方的个别景区也已开始中水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建筑物中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起到了很好的景区生态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