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曾说:“颜色的观念性较强,所以宜于表现观念性较强的内容。”以色彩代表某一事物或观念,使表面的颜色词具有了象征意义,这是古已有之的文化现象。如“绿色”象征蓬勃的生命,便有了剧名《绿色渴望》,其剧情可以使观众与剧中人一起陶醉于对生命的珍爱之中;蓝色象征愁思、浪漫,便有了剧名《蓝色爱情》,剧作剖析了爱情带给人们的甜蜜和酸涩;红色象征热烈、奔放,便有了剧名《红色恋人》,它通过“爱情”这一古老的话题给我们传达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二)巧妙设置悬念式短语
言语交际中,说话者经常在叙述的紧要关头,把话煞住,以唤起人们的紧张感和注意力,促成期待和渴望的心理,人们急切希望知道后话和后事怎样,这就是悬念,俗称“卖关子”。在影视剧命名中,如果能把“关子”卖得好,卖得妙,就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心,打响自己的牌子。
剧名中的悬念设置有多种形式。其中,最理想的是提问法。剧名的设计者或者提出一个谜面让大家猜,或者把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摆出来,向人们寻求化解的妙方,让大家去揣度、猜测,去思索、探究,造成渴望、急切的心理感情。从卖关子到悬念解除,人们的心理情感经历了由紧张到轻松的过程,惟其紧张和急切,那轻松的感觉才更让人觉得深刻和不同凡响,更让人珍惜。而那经过探索才得到的答案,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得到“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的结果。
这样,剧名创作也就有效地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例如:
[65]《我是谁》。
[66]《最坏会怎样》。
[67]《谁能带我回家》。
[68]《下一个就是你》。
这几个剧名,都能激起观众的探究心理,形成悬念,以至迫切希望观看精彩的影视剧,使自己得到心理的满足。像《我是谁》这部电影,它让我们带着好奇心进入电影院,跟着成龙扮演的飞行员一起寻找“我是谁”的答案,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莫测、奇异险恶的冒险,从而获得探究心理的满足。
(三)妙用“谐辞”,戏笑剧情
“谐辞”是指语言诙谐幽默、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话语。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古有“谐戏”(俳优),“即乐人所为戏笑自以怡悦也”。“谐辞”的运用,即以戏笑的语言怡悦人。运用“谐辞”自然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要求言简意赅,富有趣味,或迂回曲折,情趣横生。
“谐辞”的构成,从内容上讲,较多是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人们对事物现象的理解错位构成。从语言技巧上讲,“谐辞”常使用曲解词语原意或组织新颖独特的词语的方法,其表达特点是两种相异的思路、语意交织在一起,让读者从对比中领会其中的妙趣。例如:
[69]《与灾难调情》。
此名便是谐辞组织的佳作。“灾难”的重创、恐惧与“调情”的轻佻、潇洒,两种相异语义,并举对比,相映成趣,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在剧中,灾难的恐怖令我们震惊,但主人公谈笑风生、游戏人间的奇情怪态,却使我们不能不为之捧腹。
在形成“谐辞”的技巧中,仿词是一种重要而又实用的手法。尤其在影视剧名的创意中大受欢迎。仿词是指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的某个词或词素(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的修辞方式和手法。仿词大多能表现出诙谐幽默的意味,可以有力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着力显示出一种新鲜而又风趣的语言表达力。例如:
[70]《窈窕淑男》
[71]《窈窕奶爸》
[72]《家庭妇男》
[73]《睡美男》
[74]《淑女本色》
它们分别仿自“窈窕淑女、家庭妇女、睡美人、英雄本色”,在仿与被仿,熟悉与陌生中,拉开了喜剧情节,产生诙谐可笑,幽默有趣的情感,人们见之虽不捧腹,却也窃有喜意,自然而然,拉近了与影视剧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出亲切的认同感。
三、影视剧名的辞格运用
辞格的巧妙运用亦是影视剧命名中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影视剧名利用辞格精心设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人以充分的艺术美感。根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分析,影视剧名中常用的辞格主要有比喻、借代、反语、呼告、对照等等。这些辞格的运用,无论是在表现影视剧的主题思想上,还是在增强艺术感染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比喻辞格
比喻,又称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一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对象,叫“本体”;二是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做“喻体”或“客体”。同时还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与喻体应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那么,语言的使用者是如何从本体事物出发找到具有突出相似之点喻体事物的呢?是靠联想。某些剧名的构思直接说明了这一点。例如:
[75]《似水柔情》
由流水的柔顺、光滑而联想到感情的温柔、细腻。本剧中女主人公展示出的女性的真、善、美,令人难以忘怀。例如:
[76]《西域威龙》
由武侠的威猛、睿智、勇敢而联想到华夏民族力量的象征——龙。在剧中,远赴西域的武师黄飞鸿,行侠仗义,扶危济贫,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不愧为中华巨龙!
本体与喻体有一点简单的相似(如形状相似)时,靠一般的联想便可以将两者联系起来构成比喻。但是,如果本体、喻体不是简单的形状相似,靠一般的联想就不够了,还要对联想进行加工,需要有“艺术的联想”。例如:
[77]《崎岖情路》
情与路并无形体上的相似,但是,经过创意者的艺术加工,我们便可以由道路的崎岖不平联想到情感的曲折历程。例如:
[78]《人间四月天》
影视剧中主人公浪漫而富有激情的恋爱历程,被创意者通过艺术化联想,喻成了一年之中春光灿烂生机盎然的四月。
上述两例的“相似点”不是形似而是神似。用神似的相似点构成比喻,写出了本体事物的神韵。
比喻,被称作“语言艺术之花”,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审美价值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影视剧的命名,通过比喻这一重要的辞格,开拓了修辞之美,让观众由此净化心灵、体验无穷的美感经验。
比喻修辞格在影视剧命名中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比喻提供新的意象,刺激欣赏者的想象,唤起人们的丰富情感。比喻离不开语词符号,而语词符号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各自有着不同的品质。苏联心理学家别昂节夫把语词划分为“意义”与“涵义”两个层次。“意义”是社会的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以概念的方式在语词中固定下来。“涵义”则是个体的人对于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反映,它既包含对事物固有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又包含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关系,包含个人的某种内在情感。如果说“意义”是语言对客体的“命名”,那么,“涵义”则是个人在言语活动中对于客体的体验。“涵义”其实就是意象,就是情景,它饱含情感。在影视剧名中,比喻利用语词“有景有情”的“涵义”,为影视剧提供了新的意象,来刺激观众的想象,唤起情感。例如:
[79]《夏日么么茶》
[80]《榴莲飘飘》
两个剧名分别以香醇可口的么么茶和滋润甜口的榴莲为意象,引起观众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品味到影视剧名的魅力,产生亲近的心理。虽然这里的喻体提供的意象不是直接的描写对象,是“虚象”,如水中月、镜中花,但它是饱含着创意者的审美理想和情感的新意象。
它可以同剧中与之相关的“实象”(描写对象)结合,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是一种以虚写实的表现方式。
第二,比喻具有把抽象情思具体化的功能。比喻在影视剧名中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以实写虚”方面。即把无形的情思、抽象的感觉加以物化。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受审美理想的支配,总是要把那些无形的、虚无缥缈的抽象情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比喻便有把抽象情思具体化的功能。在影视剧命名中运用这种技巧,可以增添美感,达到极好的宣传效果。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