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
18663900000006

第6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1)

【内容提要】

本章系统阐述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着重介绍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评价,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作了一般介绍。本章归纳了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的一些管理思想,并对管理发展的趋势特征作了总结。

【本章重点】

1.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2.霍桑实验及其影响。

3.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4.中国古代、近代管理思想。

5.管理的发展趋势特征。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西方古代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如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已存在几千年。世界各大文明发祥地都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管理奇迹,在这些奇迹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一)行政管理思想

行政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史上发展最早也是最全面的成果之一。在这方面,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王国,即有了较为成熟的管理形式,具体表现就是制定了着名的汉穆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共有282条,内容涉及贸易、人的行为、工资、惩罚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甚至对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的处理都作了规定。

古代埃及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是设立宰相职务,从而把神权和世俗权力区分开来。据成书于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旧约全书》记载,其中一个有名的宰相就是约瑟。《圣经》中还提到许多有关管理的思想,如处于萌芽状态的管理咨询制度、例外原则、授权等。

古代印度的行政管理思想也有较大成就。孔雀王朝的大臣查纳卡雅·考底里耶(约公元前332-前298)曾着有《政事论》一书,论述了如何维护经济、社会和政治秩序,论述了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及选人用人的方法等。

《政事论》成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

(二)生产管理思想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人于公元前27世纪修建的胡夫金字塔。这座巨大的陵墓,高146米,边长230米,用230多万块巨石砌成。据测算,整个工程需动用数十万奴隶,历时30年。如果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相关思想的指导,绝不可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建筑工程。

古代生产管理思想,还可以从15世纪和16世纪时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中体现出来。该船厂占有60英亩水陆面积,雇用1000~2000名工人。其任务有三个方面:制造军舰、武器和装备;储存这些产品;装备和修理。工厂内部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各有工头负责,一切依计划进行。装配战船,是以流水作业形式完成的。一条战船从海道一端进来,走到尽头,从武器、用具到食物、人员都配备完善,效率极高。

古希腊也留下了宝贵的生产管理思想。公元前370年,希腊学者色诺芬曾对劳动分工作了如下论述:在制鞋工厂中,一个人只以缝鞋底为业,另一个人进行剪裁,还有一个人制造鞋帮,再由一个人专门把各种部件组装起来。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

(三)教会管理思想

在这一方面,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管理思想最有代表性。罗马天主教会也许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组织。它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除了其追求的目标具有诱人的魅力外,其组织之严密,管理技术之高超,无疑也是重要原因。它所实行的既分级又分领地而且分部门的一套管理体制,使它能够控制全球各地几亿教徒的几乎全部生活,其中央机构——罗马教廷,几乎就是一个复杂的政府组织。无怪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兰德公司的两名管理人员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可以说,罗马教廷作为一个高效率的部门化和行动协调的典范,也许在整个组织的领域内是无与伦比的。”①总之,古代的管理思想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在人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管理也达到相当高度。不过,古代管理思想毕竟受到人类自身发展程度、社会实践深入程度及广泛程度的限制,其局限性亦显而易见。具体来说,古代管理思想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直观性。具体表现在:①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②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这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还谈不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人们对管理经验的总结,更多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个孤立、分散的理论,不可能形成体系。

其次,阶级局限性。表现在:①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常常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②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③包含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

英国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机器化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的工场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而提出的管理理论已经开始自觉地研究管理行为及规律,这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质的飞跃。在此之前,已有众多的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开始自觉研究管理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构成了管理理论的前奏文化和思想源头,为管理理论的诞生奠定直接现实基础。这方面的人物很多,其中贡献较大的有:

(一)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

他们的贡献在于发展了以下的管理技术: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工作流程有顺序地安装机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培训工人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福利由工人自己管理;等等。

(二)亚当·斯密

作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不仅对经济和政治理论作了卓有成效的论述,而且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以当时英国的制针业为例说明劳动分工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他说,一名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人,恐怕一天也难以制造出一枚针来。如果希望他每天制造20枚针,那就更不可能了。如果把制针分为若干工作程序,每一程序都成为一项专门工作,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磨尖铁丝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有了分工,相同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据亚当·斯密说,在他那个时候,10个男人分工合作每天能制针48000多枚。”①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①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②通过分工,免除了由一种转到另一种工作而损失的时间;③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三)罗伯特·欧文

作为英国着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同时也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并在他与人合办的新拉纳克工厂进行全面实验。主要内容有:①改善工厂内的工作条件;②限制童工的最低年龄;③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④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⑤设立按成本向工人出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⑥通过建造房舍与修筑街道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等等。罗伯特·欧文试图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因此,他被誉为“人际关系之父”。

(四)查尔斯·巴贝奇

作为科学管理的先驱,巴贝奇更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这就是:①节省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②节省了学习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③节约了从一道工序转到另一道工序所耗费的时间;④节省了更换工具所耗费的时间;⑤重复同一操作,技术熟练,工作速率加快;⑥注意力集中于单一作业,便于改进工具和机器;⑦经常做某一项工作,肌肉得到了锻炼,不易疲劳。

巴贝奇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一种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他认为这种制度的好处是:①每个工人同工厂的发展和利润多少有直接利害关系;②每个工人都会关心浪费和管理不善的问题;③能促使每个部门改进工作;④鼓励工人提高技术和品德,表现不好者减少分享的利润;⑤工人与雇主利益一致,能消除隔阂,共求发展。

巴贝奇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一书中,以数学家的眼光,对劳动分工的效益和主管人员对设备、物资、人力使用上的具体管理技术进行较全面的论述。为了具体地进行核算,他甚至设计了一张供管理人员使用的有关原料正常消耗、开支、工具、价格、最终市场、工人工资、工作周期等的问题表。他还探讨能使投资效率更高的大工厂的优越性,以及这些工厂原料来源的恰当位置;探讨工艺过程和制造成本;探讨在同一领域各个企业的比较研究等。

(五)安德鲁·尤尔

安德鲁·尤尔以管理教育的先驱而着称。他首先建议他所任教的学校建立起专门向工人传授知识的学院,该学院后来成为培养管理人员的基地。尤尔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强调三原则:①机械原则,即协调生产的技术和过程;②道德原则,即协调工人的知识和行为;③商业原则,即协调销售和筹措资金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六)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麦卡勒姆在实践中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包括:①恰当地划分并履行职责,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②为了使人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授予他足够的权力;③采取措施以了解每个人是否忠实地履行职责;④通过实行每日报告核查制度反映情况。不仅如此,麦卡勒姆还制定严密的组织措施。包括:①职工按其职务要求分为等级,并穿上标有等级的制服;②为职工拟定职务说明书,职工必须按职务要求开展工作;③绘制出组织图以表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报告控制关系,这是最早的组织图。麦卡勒姆的这些经验被美国宾西法尼亚铁路公司所采用。

麦卡勒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遭到工人的反对,但却得到亨利·普尔的高度赞扬。作为《美国铁路杂志》的编辑,亨利·普尔进一步发挥麦卡勒姆的管理思想:①主张建立一种管理体系。他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②注意到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出改变僵化的领导作风。作为一名出色的管理先驱,他在泰罗之前50多年就提出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60年就提出集中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70多年就提出人的因素问题,而在阿吉里斯之前100年就提出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这些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三、古典管理思想

19世纪最后数十年,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工厂制度日益普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劳资矛盾也随之恶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组织和管理企业的拙劣方式便成为当时阻碍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障碍。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用科学的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于是,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到20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垄断形成之间的几十年中,诞生了科学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的实现着眼于寻找科学地管理劳动和组织的各种方法,包括三个不同的学派:科学管理学派、一般管理学派和官僚组织学派。科学管理思想有时也称之为古典管理思想。

(一)科学管理理论

最先突破传统的经验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Frederick Taylor,1865-1915)。他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泰罗在该书中提出的理论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从小醉心于科学研究和试验。

从18岁进入钢铁厂当工人,做过技工、工头、车间主任、总工程师,泰罗的经历使他对生产现场很熟悉,对生产基层很了解。长期的切身观察使泰罗认识到,工人“磨洋工”,一方面是因为“人的懒散的天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落后的管理。他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但是,当时守旧的势力很大,工人是自己决定制造方法,工厂主是自己决定管理方法,各人所掌握的技艺和积累的经验对别人都严格保密。虽然处在这样僵化和守旧的环境中,泰罗还是利用自己取得的地位,开始了管理方面的革新活动。

泰罗认为,通过研究某一工序的时间和动作便可确定完成该工序内任意一项工作任务的最有效方法,计件工资制能使雇员的工作努力最大化,对雇员的选拔和培训应当基于才干和技艺的全面了解。泰罗还提倡改革工商企业的组织结构。比如,一个部门由一个工头大权独揽的做法应当让位于几个工头分工负责某一方面,或生产,或机器维修,或人事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