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传媒技术概论
18668100000051

第51章 数字电视系统(9)

②离线复用与播出的关系:

对于以静态TS 流为源的视频播出服务器,必须讨论的是离线复用和播出的关系问题。一些厂商在实现过程中采用先做离线复用,把复用后的码流存储,然后再通过播出软件播出。在早期由于机器速度问题和读盘延时没有解决之前是一个比较省力的选择。但是现在看来,完全可以与播出模块实时通信,把复用后的TS 流传送出去,而把复用后的TS 流放到硬盘基本上没有任何好处,且浪费巨大的存储空间。可以考虑离线复用与播出是分为一个进程中的两个线程,还是分别为两个独立的程序。如果做到一个进程中操作起来会简便一些,但是分开的好处是两个功能模块比较独立,这样软件的结构比较清晰,另外在进行程序修改升级时也比较方便。当前的离线复用与播出分别有两个进程实现。作为例子,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复用与播出通过共享内存的方式实现通信,共享内存大小设置为:1024KB 字节,前32个字节作为信息标识字节。其中第一个字节是表示当前通信状态:0x00,表示正常的通信状态,当共享内存区有5120个数据包后,播出软件就把数据送出;0x80,表示不管当前共享内存中有多少数据包,都要把它们送到发送卡上去,但是播出线程并不推出;0xff,复用程序会结束复用,播出把当前的共享内存中的有效数据包送出,同时结束播出。第2字节表示共享内存中有效数据包数目的低8位,第3字节表示共享内存中有效数据包数目的高8位。

③节目信息文件:

复用程序是根据节目信息文件所编排的节目内容和顺序对素材进行复用的,节目信息文件应该由节目管理软件生成,它包含节目的构成和素材编排以及每个素材的基本信息,如播出长度、文件长度、码流格式(包长)、内容简单描述等信息。节目信息文件可以是一个标准的数据库,也可以是一个自定义的文本文件,节目信息文件可以由节目管理软件来生成,也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由手工生成。节目信息文件的定义一定要考虑可扩展性,以后对节目信息的添加不会导致重新定义文件格式。另外,节目信息文件也是EPG信息生成的基础。

④PID 的分配:

考虑到节目素材的不同来源,在被编排到同一节目的不同的节目素材的PID 很可能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节目中的素材的PID 有可能相同,所以必须对复用后的TS 中PID 重新设置。目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设置固定的PID;第一套节目PMT‐PID 为0x100,视频PID 为0x111,音频PID 为0x112,PCR‐PID为0x111;第二套节目PMT‐PID 为0x200,视频PID 为0x211,音频PID 为0x212,PCR‐PIC 为0x211……,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支持31套节目。

在将来可以考虑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设置PID,设置PID 的工作在节目管理软件中完成。

⑤复用过程中的流量控制:

复用过程中的流量控制主要保证素材码流按照其原始的码流码率均匀地流进复合TS 流中,同时均匀插入空包。当前的做法是,每一套节目以及输出码流都有一个时间标记,在复用过程中根据随时计算的码率可以得出每一套节目和输出码流的时间标记值,比较每一套节目与输出码流的时间标记。当某一套节目的时间标记小于输出码流的时间标记,则读入这一套节目素材的一个TS 包,如果所有的节目的时间标记都大于输出码流的时间标记,则插入空包。

⑥PSI/SI 的插入以及与CA 的关系:

当前的PSI 的插入策略是,当第一套节目的PAT 到来时,换成复用后的PAT,而各路的PMT 来时,把原来的PMT 换成复用后各套节目的PMT,这种方法不用单独为插入PAT 来计时,比较方便。缺点是如果第一套节目先于其他套节目结束,则在第一套节目结束之后无法重新搜索节目。可以改变方法,把PAT 的插入改为计时插入。在需要加扰的情况下,TS 流中需要CAT 表的插入,而且PMT 表中应该有CA‐Deor。插入CAT 表和修改PMT 应该是由复用完成还是应该由CA 系统完成(应该是空包替换,否则会导致视频流的PCR 抖动)。另外,ECM 和EMM 信息的插入是由复用来完成,还是预留带宽,也就是有一定比例的空包,然后由CA 系统把部分空包替换成ECM 和EMM。我认为这些有关CA 的工作由CA 系统来做比较合理,但是这需要明确当前CA 系统的工作模式,是否能按所设想的那样做。所以,必须明确我们集成什么样的CA 系统。

(2)数据服务器(DVB 网关)

数据服务器主要职责是把各种类型的数据封装成TS 包。它应该有以下的指标和功能:与节目管理软件的接口,接收节目管理软件生成的节目信息文件,并根据节目信息文件对数据部分的描述,对数据素材进行数据封装并复用成复合TS 流;支持多协议封装(Multi‐Protocol Encapsulation)和对象/数据轮播(Object/Data Carousel);数据源可以是静态的数据文件,也可以是IP 数据包;PSI/SI 信息;电子节目单;与CA 的接口;支持DVB‐ASI 输出,以太网输出(可以讨论确定是否需要)。

①多协议封装与对象/数据轮播:

多协议封装可以完成对IP 数据报的TS 流转换,它在进行TS 打包时,是把IP 数据报放进一个与TS 专用段兼容的数据段中。数据轮播是基于DSM‐CC协议的,这是十分丰富也比较复杂的协议。利用这种协议传输,所有的数据、控制命令都是以消息形式(Message)存在的方式。对于广播方式,只有两种类型的消息从前端到后端:ControlDown 和DataDown。对于多协议封装和轮播,实现过程中的SI/PSI 的安排比较类似,以数据轮播为例。SDT 或EIT 中插入data‐broadcast‐deor,且在这个描述符的selector‐byte 字段中包含data‐carousel‐Info‐structure结构。在描述数据轮播的PMT 中,ESPID给出包含多协议封装数据的TS 包的PID 值。SDT 中data‐broadcast‐deor 中的componenttag 字段与PMT 中stream_identifier_deor(位于ES‐info‐length之后)的component‐tag 相同。

②流量控制:

数据服务器的流量控制与播控服务器的流量控制不同,它不用像对视频TS 流那样实时计算流的码率,而是根据事先分配好的带宽均匀地把各种TS流穿插输入。如果实际的数据码率之和小于输出码率,则需要插入空包。空包的插入可以由软件来完成,也可以由播出卡来完成。

③数据服务器与播控服务器的关系:

在视频播出系统和数据播出系统中。播控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直接输出TS 流,二者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完整的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中,数据服务器输出的TS 流是要给播控服务器的,播控服务器在把数据TS 流与视频TS 流再复用成复合TS 流,然后再进入QAM 调制。所以,对于数据服务器来说就有两种不同的输出模式:一、直接进入QAM,针对于数据广播系统;二、进入播控服务器,针对于完整的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对于第一种情况,输出可以就是通过播出卡的ASI 接口输出。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通过播出卡的ASI接口与播控服务器的接收卡相连接,或者通过以太网向播控服务器输出。

(3)节目管理和素材管理

节目管理软件是前端用于编排节目的工具,具备以下指标和功能:对节目素材数据库检索;编排节目,安排要播出多少套节目,每一套节目的内容(素材),为每一套节目设置属性,包括PMT‐PID,基础流PID,以及PCR‐PID 等;为输出为多协议封装的数据设置地址;生成节目信息文件;EPG的编辑和生成;与播控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通信;对素材的预浏览。

素材管理用于对素材的管理、编辑和简单编辑。具体来说有:素材数据库的创建和修改;素材浏览;素材分类;素材录制;素材编辑。

素材管理与节目管理都属于管理类型的软件,由操作员直接面对,应该有一个易用的图形化操作界面,支持如拖放等功能。在实际实现中,对于较小的系统可以考虑把这两个系统合成一个软件。在互为独立的两个软件时,素材管理软件对素材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而节目管理软件只是对素材数据库的内容查询浏览,不能修改数据库。对于这两个管理软件的开发,由于没有涉及底层的一些东西,倾向于快速开发工具加上数据库的模式。

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是比较庞杂的系统,涉及的东西比较多,加之也还处在成熟的过程之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完善。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肯定会有更加完善、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数字广播方案提出并实现。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数字电视的概念。

2.数字电视的优势有哪些?

3.如何理解高清电视?与“数字电视”概念的关系是怎样的?建立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交互电视有哪两种交互方式?其实现方法分别是怎样的?

5.卫星数字电视的传输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什么是卫星直播电视?

6.简述多媒体数据广播是如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