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印度智慧(引进版)
18668200000023

第23章 体验真理(1)

想象神可以是一件令人满足的人类努力,也可以令人疲惫不堪或令人恐惧。在世界更宗教化的过往年代中,甚至在一个世纪前罗摩克里希那还活着的时候,这似乎也更容易些。但是一位有智慧的印度教徒会建议我们不要去理会或怀念过去。真正的智慧今天也有;神在今天仍然离我们很近。只要在此时此地仔细看看你自己的真相,在日常生活中你就会发现神。只要谦卑地审视你邻居的面庞,甚至你最穷的邻居,你会在那里发现神在等待着你。在本章中,我们会探索在我们生活的现代世界中,了解我们自己、面对现实和发现神意味着什么。莫罕达斯·甘地和玛哈斯韦塔·戴薇将一路帮助我们。

我们从甘地开始。今天当我们想到他的时候,很难不去回想阿腾保罗的《甘地传》以及对我们在该书中所看到的甘地的生活那种令人惊讶的鲜明、清晰的呈现:秃头、固执的律师,自由战士和非暴力的倡导者,灵性智慧的偶像,宗教宽容与正义的殉道者,印度独立之父。他的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最近的版本甚至在广告中将该书评论为“电影幕后之书”。甚至在他有生之年以外,甘地也成了一位不朽的全球人物,被许多并不太了解印度教的人所熟悉。他于1948年1月去世后的许多年中,仍然激励着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他的智慧似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实用智慧。

然而,根据甘地的印度教传统文化去了解他是很重要的,即使我们不想把他局限在那些出身背景中。他的自传的前几页中清楚交代了他成长在一个相对传统的家庭中。在他的整个一生中,他始终怀念着从孩提时代开始的生活、传统的虔诚活动和奉献服务、虔诚的戏剧和故事、他所遇见过和从书中读到过的圣人。多年后这些仍然激励着他。

全面看待甘地非常有趣,因为他是一个扭曲的印度教徒。

他破旧立新,但并不打破新旧之间的联系。他改革印度教智慧,使它能进入到一个新的、更广泛的世界中。如同许多他之前的印度教徒一样,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关心食物问题,但对他来说,食物和健康也与文化认同和政治力量有关——英国人是印度的统治者,是因为他们吃牛肉而变得很强壮吗?像其他许多印度教徒一样,他相信戒食,但当他在公共场合中戒食,并达到很长阶段后,他使戒食成为一种提升知觉、转变公民意识的工具。他像一位传统的圣人一样穿着简单,但强调简单朴素的衣着有益于印度本土工业。他花费了很多时间考虑庙宇,因为那是传统的印度教善男信女的中心,但是他主要关心的还是每个人,包括贱民,应该能毫无恐惧、具有尊严地进入庙中。他坚持尊重牛是印度教的核心部分,但他也解释说,这些温驯、慷慨的动物象征着所有我们需要向动物世界学习并予以肯定的内容以及一切众生的团结。他了解在印度教生活中朝拜圣地的重要性,但当他走向海洋生产食盐,以此反抗英国当局征税时,他戏剧性地转变了朝圣的目标。他尊重种姓制度,坚持种姓差别必须构成未来印度的一个部分,但只是一种功能性的劳动分工,不能作为贬低任何人的借口。他与其他数百万印度教徒一样,希望恢复神性罗摩的理想统治,但它不能是一种从根本上由政治势力进行定义的王国,而是通过在一切环境中讲述真理,依据真理行事来定义,等等。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最有兴趣的是注意到他也强烈肯定自我知识的重要性,这当然是印度教徒继承下来最古老的宝藏之一。

然而根据他的探索风格,他也以一种相当现代的方式指出,自我要根据它传记性的历史,在日常生活的活动和关系中才能被了解。所有人都有资格了解自我,只要他们仔细注意多年来日复一日他们周边所发生的事。

在以下几页中,让我们更仔细地思考甘地探求他的生活经历并找到一条完全现实和非暴力的生活之路的方式。之后,我们将简短地对玛哈斯韦塔·戴薇的作品进行深思。她是一位当代作家和社会活动者,探索今天在印度生活的意义,特别是对那些由于性别或等级或种族背景而被边缘化的人。

体验式生活

甘地在19世纪20年代以一系列短篇的形式日积月累地写下了他的自传,边写作边出版。他忙里偷闲地写下了这部着作,因为他认为花费一些时间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是重要的:

我只是想把我体验真理的大量故事讲述出来,由于我的生活完全由那些体验所组成,因此故事本身也就确实形成了一部自传……。我当然会愿意讲述我在灵性领域的体验,这种体验只有我自己知道,并让我从中得到我在政界工作所拥有的力量。(《我体验真理的故事》,vi-vii)因为甘地想表明他关于戒律、真理和非暴力的主题都扎根于他日常个人体验中,而且它们实际上也扎根于所有人的个人体验中,因此他的故事是一部简明、实用、与他人相同的记述,一系列在生活实践中朴实无华的体验。

如果我只想讨论纯理论性的原则,我当然就不会写部自传。但是我的目标是写一部对这些原则的各种实践应用的记述,因此我给这些篇章起了一个题目叫《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让那些想知道的人看看我的信念是如何增长的;如果他们可以的话,让他们分享我的体验、分享我的信念。

在通篇自传中,甘地经常详述那些细小甚至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回报也高,因为在这个详细、平凡的自我知识中,可以使一个人看见神:

我想要达到的——我在这三十年中一直为之奋斗和渴望的达到的——是自我觉悟,面对面见到神,达到摩克萨(moksa:解脱)。我在追求这一目标中生活、行进和存在。

我所有以说、写方式进行的活动和所有在政界的冒险都指向这一相同的目标。

他的“渴望见神”当然与折磨着安达尔(见第4章)的渴望并不完全相同,因为甘地寻找的是一切真理之首的神:

我只把神作为真理崇拜。我还没有找到神,但是我一直在寻找神……。在我的进步中,我经常模糊地瞥见绝对真理,神。每天我的信念都在增长着,只有祂是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我体验真理的故事》,ix)通过回忆和观察自己过往的行为,甘地能够将他的道路追溯到当下,回到实际和当下的此处和现在。由于因为缺少真理,才使各种关系不断扭曲成暴力,这种对真理的发现也使他在非暴力中生活,在面对暴力的时候毫无恐惧。

为了从甘地向我们提供的智慧中有所收获,让我们探讨一下他生活中的四件事。三件选自自传,一件摘自他的《在南非的不合作主义》。

一次诚实的坦白

自传中有很多甘地从儿童时期到青年时期迷人的事情。他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的更深层的意义,如他为什么尝试着吃肉,为什么他在学校不作弊。我们从一些痛苦的时刻,如他父亲的去世和当时周边发生之事对他有了很多了解。但我认为最有启发性的是在他从兄弟的手镯上偷了一点儿黄金后向他父亲的坦白。虽然偷窃之后可以不被察觉地溜走,但之后甘地开始感到非常内疚,最终改正了错误。他写了一张纸条给父亲,对自己的行为一五一十地作了坦白。他病中的父亲从床上坐了起来,阅读那张纸条:

他读完了纸条,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从脸上流了下来,浸湿了纸张。他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然后撕碎了纸条。

他刚才坐起来读纸条,现在又躺了下去。我也哭了。我能看到我父亲的痛苦。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现在还能把整个情景画出来。它仍然活生生地映在我的脑海里。那些爱的泪珠净化了我的内心,洗去了我的罪过。只有经历过这种爱的人才知道那是什么。就像赞美诗所说的:“只有被爱之箭射中的人知道它的力量。”这种异常的原谅对我父亲来说并不自然。我当时认为他会愤怒,说出一些严厉的话,拍自己的前额。

他吸取了这次教训,并受用一生:

但他令人惊奇地平和,我相信这是因为我纯洁的坦白。

一次纯洁的坦白,夹带着永不再犯错的承诺,在呈送给一位有权接受它的人时是最纯洁的悔改。我知道我的坦白让我父亲对我感到了绝对的放心,并对我增加了无法度量的慈爱……。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暴力的直观教学。那时我在其中只理解到了一位父亲的爱,但今天我知道那是纯粹的非暴力。当这种非暴力包容一切时,它会转换它所触碰到的一切。它的力量无限。

根据甘地的观点,这次经历使他在孩提时代证明了普遍原则,即真诚的言行可以缓和最困难的处境,使人们毫无恐惧和愤怒、非暴力地相互影响。他坦白了,他的父亲不但原谅了他,而且还哭了。多年之后,当他在发现每个人生困境的真相,甚至当整个帝国的命运危在旦夕之时,这一经历仍然在指导着已经成人的他。

慈光引领

我们的第二个例子是在多年后,甘地在南非越来越多地参与争取印度人权利的斗争。他于1893年至1915年期间在那里从事律师工作。他那时也一样,虽然非常忙,但仍挤出时间探究并评价在他的生活中的遭遇。下面在《在南非的不合作主义》中叙述的事情阐述了他是如何发现他生活细节中辉煌的真理。

当英国通过了一项登记法案,要求印度人必须登记并按手印、随时携带身份证时,甘地一开始就是促使印度社团反抗登记的关键人物。但是在与英国官员进行了细致的谈判后,他决定信任他们,并达成了一项妥协:如果你们废除登记法案,我们印度人可以进行登记,甚至按手印。这样,社团将对法律表示尊重,政府也保住了面子。最后,我们将摆脱这个可憎的法案。自然,甘地非常艰难地说服了他的盟友同意这一意料之外的立场变化。但他坚持,甚至宣称他将第一个登记。当他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一位名叫米尔·阿兰的强壮、冲动的朋友来到甘地身边,把他打晕了过去,以防止他去登记。甘地对之后发生的事的回忆很有启发性。

他一恢复知觉,首先关心的是坚持不能逮捕和指控米尔·阿兰。无论如何,他只凭良心做事。后来,甘地评论说,即使他被打死,实际上也没什么可失去的。在真正的不合作运动中,人们掌握着真理,对真理的信奉能征服暴力,每个人都是领袖,没有谁是不可缺少的。

他忍着疼痛决定去登记,并要求马上把证件拿到他的床边。

当他的主要英方敌手查姆尼先生来看他时,甘地痛苦地坐了起来,想马上登记。在他登记的时候,他注意到这位英国人的脸庞,被他的敌手的软心肠所打动:

查姆尼先生拿着证件回来,我按了手印,但并非没有痛苦。然后我看到泪水在查姆尼先生的眼中转动着。我曾经常充满仇恨地写信反对他,但这向我表明了,人心是如何在遇事当中变软的。

采取非暴力方式以及即使在逆境中也守信使人们放下敌对姿态,真诚、仁慈地相互对待。

这之后,为了恢复健康,甘地被送进了一个叫杜克斯的神父的家中。对这家的好客的回忆让他回想起一次曾经有过的讨论,当时他担心对杜克斯来说卷入印度人争取权利的斗争中也许有些轻率,因为他这样做可能会得罪他的欧洲捐助人。但这种犹豫却引来杜克斯意味深长的抗议:

我亲爱的朋友,你认为耶稣的宗教是什么?我自认为是他谦卑的信徒,为了内心的信仰,他愉快地背上了十字架,他的爱像世界一样宽厚。如果我渴望向你所害怕的、并将断绝与我来往以惩罚我的欧洲人呈现耶稣,我就必须公开参加你们的斗争。如果他们这么去阻止我,我不会抱怨的。我的确是靠他们吃饭的,但你不能就这么认为我为了谋生就要与他们联合,或者他们是我所珍爱的人。我所珍爱的是神。他们不过是他伟大旨意的工具。我与他们的联系有个不成文的条件,就是他们没有任何人能干涉我的宗教自由。

甘地公正地赞赏这个宗教信仰核心的着名告白,是对跨越宗教界限的表述。在他的脑海里,他对受伤的反应及杜克斯充满勇气的忠诚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情,是真理将暴力转变为和谐的宇宙力量的证据。

当他在杜克斯家休养的时候,他让他们的女儿唱一首他喜欢的赞美歌——慈光歌。甘地对这首特殊的赞美歌的共鸣让我们联想到,他并不喜欢见到神的伟大景象,而只是隐隐地瞥视,一次瞥见一眼:

恳求慈光引领脱离黑荫,导我前行!

黑夜漫漫,我又远离家庭,导我前行!

我不求主指引遥远路程,

我只恳求,一步一步引领。

向来未曾如此虚心求主,导我前行;

我好自专,随意自定程途,直到如今!

从前我爱沉迷繁华梦里,

骄痴无忌,旧事乞莫重提!

久蒙引导如今定能继续,导我前行,

经过洪涛,经过荒山空谷,夜尽天明,夜尽天明晨曦光里重逢,

多年契阔,我心所爱笑容。

查尔斯·安德鲁,另一位基督教朋友,回忆到,有一次在南非德班附近他们的聚会所,甘地让他唱“慈光歌”。安德鲁唱歌,其他所有人则在虔诚的静默中听着。他记得他向甘地看去的情景:

虽然他还很年轻,他薄弱的身体因病痛显得疲惫不堪,甚至连一会儿都待不住:然而当赞美歌打破沉寂的时候,他内在的精神却焕发着光芒,直至歌曲庄严地结束:“夜尽天明晨曦光里重逢,多年契阔,我心所爱笑容。”我能够记得当赞美歌结束时,我们是如何静静地坐着,他是如何自言自语地重复着我引用的两句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