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18669000000016

第16章 全球化背景下浙江省企业集群化成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6.1企业层面制约因素

6.1.1战略空缺和执行不力

调研中发现许多中低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对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很不清楚,有的认为本企业已经制定了发展战略但自己不甚了解,有的认为本企业一直没有明确的长远目标,对企业的成长表示出了担忧。许多高层管理者指出,市场变化的高频率和复杂性使得企业很难制定出明确的发展战略,因此只能跟着感觉走,认为能挣钱就是好事。但这显然容易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迷茫与短期化陷阱,无法呈现给职员明确的共同愿景,很难带领和激发全体员工为实现较长时期的成长而努力。成长战略空缺或虚置问题在快速成长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各级员工对企业成长前景缺乏认知和信心;一般成长企业的战略实施不到位问题很严重。

6.1.2技工缺乏和稳定性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更受市场欢迎,这就对生产制造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调研数据表明,企业技术人员的高流动性和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一大障碍。原因在于,一是企业之间互挖人才现象普遍,导致技术人员流动性大;二是当地技术人员面临着学习能力提高的瓶颈,但同时外地相关技术人才却难以引进。相对而言,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不甚强烈,这可能与这些传统产业的技术要求不太高有关。上述情况在对快速成长企业和一般成长企业之间反映差异不大,但技术人员的稳定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两类企业则存在着显着差别。

6.1.3管理理念与方法落后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管理资源与能力不足问题,从而会由于难以获取和协调相关资源而贻误成长时机,或因无法管理成长而急速陷入失控和衰败的陷阱,三株、巨人等企业的垮台很大程度上由于企业管理控制能力差导致的。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只有尽快通过管理技能培训、输入新的管理资源和能力以及提高管理团队的协作能力,才能满足企业成长的管理能力要求,其中,快速成长企业对改进管理理念与方法的要求已十分急迫。

6.1.4产品创新能力较薄弱

企业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包括形成产品特色、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以及调节产品生命周期等。调研中发现除了少数大企业拥有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能力很弱,一般都是采取模仿策略。但这种模仿跟随战略难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获取较高的创新利润,而且随着市场对产品技术含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大企业对创新活动保密程度的加大,一些企业的模仿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所以,企业成长后劲显得不是很足。此外,现有的新产品的广告宣传投入还较适应成长要求,原因可能在于集群本身具有极强的区域营销效应,降低了对个体企业的营销要求。

6.1.5老板能力与角色固化

企业成长理论高度重视企业家能力对企业创办与成长的关键作用,并认为与企业成长相适应的企业家能力应该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集群化成长依赖于企业家的网络能力,后者决定了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表6‐1表明老板的机会识别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和决策能力因企业规模扩张而稀释,其传统的思维和做法已经很难支持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另一方面,虽然老板独裁现象逐步减少,但其角色惯性较强,仍习惯于将过去的成功当作未来成功的预见,对下属和外部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还不够重视,既有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与复杂多变的环境很难适应,因此很可能导致重大决策错误,威胁企业的正常成长。

6.1.6 市场调适能力显不足

集群内企业间的关系会随着各企业的不同成长情况而动态变化,因此利基战略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但规模的不断扩张要求企业走出利基市场空间,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调适能力对企业成长变得尤为重要。企业的现有市场分析和定位能力还显不足,集群内企业间产品的过度同质化还激化了市场竞争,但企业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主动应对能力较差,从而使企业深陷于特定市场范围内的过度竞争,制约了集群化成长的速度和绩效。

由于衰退企业仅占3.4%,不作统计分析,故不作对比分析。

倡指该项均值在0.05水平存在显着差异,即表示快速成长企业和一般成长企业对该问题的看法存在显着不同。

6.2政府层面制约因素

6.2.1本地网络外联不够开放

企业集群化成长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经济、高效地利用集群内的各种资源,但企业持续成长需要不断补充集群内部所不具备的各种外部资源。

由于集群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自主获取外部资源能力有限,所以需要集群具备较强的外部联络平台功能,如不断地向中小企业供给有关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需求变化以及外地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但表6‐2显示,集群网络外联能力还远不能满足企业成长所需,说明现有的集群网络还大都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且现有的信息化网络只停留在形式上,提供的主要是集群内部生产协作方面的信息,对外部交易信息的关注度不够。这就很可能形成众多企业过度依赖少数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企业的局面,存在一荣俱荣和一损俱损的高风险。

6.2.2本地网络外部营销不强

集群的外部营销效应是对企业营销的有益补充,会便于集群内企业的市场开拓和维护。但同时需要企业自觉塑造与维护集群及其自身的良好社会形象,否则各别企业的搭便车心理与行为会削弱整个集群的竞争能力,企业成长失去重要的环境基础。表6‐2表明,集群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强,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尚缺乏单独提升自身形象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更多地寄希望于从集群社会形象的改善中赢得成长机会与支持。对于加强与社区、媒体、政府的联系和参加公益活动方面,快速成长企业和一般成长企业存在显着差别,可能的原因在于快速成长企业更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6.2.3本地网络内部协作不强

在访谈中发现集群内企业间相互“敌防”的现象十分普遍,龙头企业间的合作更是少见。现有的企业协作内容大多是代为加工、合作营销与购买原材料以及员工培训,真正涉及重要商业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较少,企业从伙伴处只能得到一般性的市场信息情况,对伙伴的发展战略和创新取向等支撑未来成长的信息很难得到(见表6‐2)。由于集群化成长重要保障在于融入集群内的专业分工体系,并不断增强自身在生产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我们发现很少有企业在订单接取和生产方面进行互助,即使由于技术、时间、人力等原因无法按规定完成,宁愿失去这种业务机会而不愿把机会转让给伙伴。可能的解释是这些订单包含了大量对企业未来发展很有价值的信息。

6.2.4本地集聚优势利用不足

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重大支撑就在于较发达的集群网络便于企业获取成长所需的资源和信息,同时弱化了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程度,有利于发挥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调研数据表明,企业集群化成长对发挥集群网络促进知识学习交流、信息获取、规避市场风险的要求较为紧迫,但集群网络的这种平台功能还不能与企业的快速成长相适应,也制约了企业的一般性成长。

6.2.5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不力

企业集群化成长与集群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与相关的制度安排是密不可分的,如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布局政策、硅谷的风险资本市场建设等都成为这些集群成功的关键因素。

调研发现大多数企业对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不甚明晰,政府缺乏明确的产业规划极大地滋生了企业的短期化目标和行为,行业发展政策空缺或不到位无法为快速成长企业提供足够的制度性资源支持,集群的泛地域概念与操作阻碍了企业间合作与交流密切程度的提高(见表6‐2)。

6.2.6 政府服务尚缺乏针对性

调研发现三个企业集群的发展都得到了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如为了大力发展海宁皮革业,海宁市专门出台了“兴海工程”和“百亿工程”,筹建了海宁皮革工业园区、皮革高新技术加工区及中国皮革服装城,每年筹办大规模的国际皮革服装博览会,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但目前制约集群发展的因素发生了变化,管理和技术人才不足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现有土地政策也制约了企业的扩张和迁移发展。同时,各地专业市场的市场交易功能逐渐萎缩,新的市场功能尚未明确和实现,对许多仍高度依赖专业市场发展的中小企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政府在产业技术升级和地方品牌塑造方面的支持也显得不够,地方企业的企业成长后劲显得不足。

6.2.7 外部知识输入传播不足

企业集群化成长还需要得到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服务支持。它们可以为集群注入新的生产性和管理性知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协调企业间的活动,有利于克服企业成长中的一些难题。表6‐2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身成长离不开行业协会的相关支持,如维护产品价格竞争秩序、课程与研讨会、信息公告、代表企业同政府谈判等,但协会的功能还需不断拓展和增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还很少,高价值的知识还无法顺利转化成企业成长的动力。快速成长企业与一般成长企业对于输入外部知识的影响存在不同看法,可能的解释在于快速成长企业更需要补充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6.3企业集群化成长障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运用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后发现,各障碍因素对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按照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排列如下 :

(1)极严重障碍。地方政府对地方产业技术升级的研发投入支持不足、地方人才吸引政策和措施空缺或实效不佳、行业发展战略空缺或不合理,已经严重制约了集群内企业的成长速度和绩效,成为政府部门最关键和紧迫的任务。而在市场分析和自身实力剖析的基础上制定并执行企业成长战略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2)次严重障碍。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较低,技术人员队伍稳定性差和技术人才补给不足,市场分析和产品创新能力较低,以及根据市场变动趋势和竞争对手运营情况适时、适度调整自身成长战略的能力不足,是目前企业持续成长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的问题。

(3)一般性障碍。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协作水平不高和有效利用集群内在优势的机制不健全,由集群网络的封闭性或半封闭性导致的集群外部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强,也抑制了企业集群化成长和竞争优势形成的进程。

(4)蛰伏性障碍。老板的市场分析与机会识别能力、重大决策能力以及授权意识,是依市场变化的速度和复杂程度以及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张情况而定,但目前也已对企业成长构成了一定的阻力。同样,企业对外部知识的输入要求也是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而定的,但加大外部知识的学习与共享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已成为企业成长的必需。

6.4结论与启示

产业发展战略、地方产业政策和服务措施、行业协会的参与以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全等集群因素,都会对集群内企业的持续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各地的集群发展素质普遍不高,外部影响力与吸引力还需扩大与增强,产业规划和人才吸引问题已成为企业成长的瓶颈。同时,集群化成长还必须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成长战略制定、管理技能提升及创新能力增强会加快企业的成长速度和提高成长的绩效。除各别因素外,几乎所有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障碍因素对快速成长企业和一般成长企业的影响并没有显着差别,一方面说明它们是成长型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分类指标选择或样本量不够大所致,但对研究结论以及启示影响不大,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根据本书的研究设计和企业成长理论专家葛瑞纳的企业成长阶段判别标准,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统计处理后发现,样本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的发展后期(成功期),即已经由生存期和发展前期(摆脱束缚期)向成功期转变,所以,可以认为这些障碍因素是与这一特定成长阶段相对应的,但未来的成长障碍会随着成长而发生转化。这种企业成长阶段因素假设在西方企业成长理论中有所提及,但实证研究极少,以我国民营企业为样本进行成长因素识别研究是很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包括以上研究在内的大部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几乎尚未涉及探究企业成长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还不能剖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性,但这方面的后续研究对于真正把握因素间的内在逻辑和找到突破口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