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18669100000030

第30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体系建构(7)

4.做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模范

高校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高校师生群体是全体公民中应该具有更加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部分,大学生不仅要带头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践行,在高校和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青年学生应当发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传统美德,努力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5.做维护稳定的模范

维护高校稳定,既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关系到全社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新的形势使影响高校和我国社会的稳定的因素呈现比较复杂的特点,要求高校学生要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稳定作出努力和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改革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项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项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的实现和总任务的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项目标分别对应着四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横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群,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和心理教育目标。

早在1995年的《德育大纲》中,就在阐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后,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格要求,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它对大学生提出的具体规格要求是: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而奋斗,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学会识别和抵制各种背离党的基本路线的错误倾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民主权利,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知法、守法、用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识别各种社会思潮,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养成良好的学风,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努力做到:诚实守信、勤劳敬业、谦虚谨慎、言行一致、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朴素大方、廉洁奉公、尊重他人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秩序。努力学习新知识,树立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的开拓进取、讲求实效、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观念。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努力培养辨别美、丑的能力,自觉创造美的生活。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以《德育大纲》和《16号文件》的规定为基本依据,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自身结构的角度,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予以分项阐述。

一、政治教育的目标

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使学生确立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邓小平曾讲过:“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强调:“学生从到学校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实际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目标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域分目标中的首位,成为首位目标。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政治品格端正的人。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大学生做热爱祖国、政治合格的人。具体地,在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两方面,大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教育;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接受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教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国家统一的教育等。

具体包括: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接受基本国情教育,概括地说基本国情教育包括自然国情教育、历史国情教育、现实国情教育和比较国情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人口、民族、历史、地理、资源等状况;接受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两个基本点”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谐社会理论的教育;接受形势政策教育,包括国际国内形势的教育,国家发展任务、进程的教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现时代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明确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接受国家统一的教育,明确在“一国两制”

方针的指导下争取实现祖国统一等。

(二)行为目标

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而奋斗,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要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学会识别和抵制各种背离党的基本路线的倾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思想教育的目标

思想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五爱”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