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18669100000031

第31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体系建构(8)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勇于进取、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人。具体地,在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两方面,大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育,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识别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接受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人生目的教育、人生价值教育和人生态度教育,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教育,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接受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教育;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等。

(二)行为目标

提高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崇尚真理、追求真理、能辨别科学与伪科学、唯物与唯心、有神论与无神论,能旗帜鲜明反对迷信和邪教,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对社会和人民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明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需要提倡集体主义,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种消极现象,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明确权利与义务、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以及自己的人生社会责任等,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自觉创造美的生活。

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永远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走与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得起苦乐、成败、荣辱以至生死的考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风,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树立科学的人生奋斗目标,树立科学、乐观、务实的人生态度,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勤奋学习,立志成材。

三、道德教育的目标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人。具体地,在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两方面,大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接受有关伦理道德的理论知识教育,深刻认识道德的本质、内容和意义;接受个人品德教育,了解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应具备的品德;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职业平等意思;接受社会公德教育,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接受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孝敬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教育他们勤俭朴素,不攀比,不追求高消费,在生活上互相谦让,互相照顾;接受环境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了解、认识环境,掌握一定环境知识,产生热爱环境情感,学会保护环境的技能,恪守保护环境的规范、准则,以使人类共同生存发展。接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知荣明耻,践荣拒辱。

(二)行为目标

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培养正直、善良、诚实、宽容等优良品质,尤其是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个人服从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形成关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环境道德等领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培养相应的道德能力。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生活习惯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生活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法纪教育的目标法纪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纪律,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知法懂法、遵规守纪的人。具体地,在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两方面,大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接受法治国家理论与实践的教育,认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接受法理知识的教育,理解法律的本质与功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知识;接受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认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接受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要知法、懂法,全面学习和理解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正确认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自觉遵守各项纪律,用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行为目标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自觉学纪、学法,守纪、守法,用纪、用法,护纪、护法,包括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遵守的情感、意志和言行一致的行为。

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民主权利和公民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形成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观念意识和行为习惯。

要提高自己守纪守法的意志力和控制力,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并自觉维护法纪尊严,敢于和善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五、心理教育的目标

心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乐观自信、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的人格健全的人。具体地,在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两方面,大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接受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深刻认识身心健康和谐的重要意义;接受交往心理教育,了解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团结,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育学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接受学习心理教育,了解兴趣激发、自信培养和动机激励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理解学习方法,包括感知策略,记忆策略及思维策略,认识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生科学用脑,理解脑,喂好脑,善用脑,保护脑;接受个性心理教育,教育他们保持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情绪稳定,心境开朗,认识心理健康与成才、心理素质与健康人格等问题;接受心理健康维护教育,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接受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教育,及时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矫正,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给予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

(二)行为目标

提高自己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和相互依存的观念,以尊重、信任、友爱、宽容和谅解的积极态度与他人相处共事。

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思考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会在学习中自我调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刻苦认真学习,一丝不苟,守时惜时,学习有序、有计划,勤于思考,不拘泥于定式。

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培养广泛的兴趣、健康的情趣、高尚的志趣、健全的人格。

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承受困难挫折的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我调适心理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善于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