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18669400000028

第28章 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比较(5)

作为澳大利亚课程内容与标准框架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标准还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部分:学生学习成果和评价指标。框架中提供了每一系列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每一水平学习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得到的结果”。它反映出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复杂性,而且被描述成可以用多种评价技术进行测量的形式。而与每项学习成果对应的评价指标所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教师将使用这些指标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已取得了所期望达到的学习成果的基础。需要明确的是,设计评价指标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用单一、狭窄的方法去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而是鼓励学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同时,评价指标并没有规定或限制学生活动范围,也没有确定教师将如何具体地开展评价。

1.科学课程主要内容结构框架

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四个主系列,即生命科学、化学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在2年级(水平1、2)以前,课程内容由四个系列整合在一起,统称科学。而3年级开始直到10年级(水平3至6),每个年级的科学课程内容都包括上述四个分支,而且每个分支又包括两个亚分支。

2.学生学习成果

对于每一个分支领域的每个亚分支,在第三和第四级水平,科学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标志性的学习结果,而在第五和第六级水平,则提供了两个标志性的学习结果。在第六级水平,本课程标准框架还为每一个分支领域提供了一个拓展性的学习结果,从而为综合概念并跨越性地应用概念以达到更高水平提供了机会。

从3年级开始,在科学课程内容和标准框架中针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每一系列(包括子系列)设计出期望学生取得的1~6级水平学习成果,也就是描述了不同学段中学生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其中3年级以前(也就是水平1和2不分系列,是针对整合的科学设计的)详见下面四个表格。

3.评价指标

在澳大利亚的科学课程内容与标准框架中并不是只描述了上述期望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并不是只回答了在每一水平(不同学段)学习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得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框架中还针对每一水平的学习成果提供了评价指标,也就是说,还回答了“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的问题。这无疑为教师及课程开发者在进行教学和课程开发时提供了参考。下面以物质科学在3级水平(4年级末),地球和空间科学在5级水平(8年级末)时学生应取得的学习成果及评价指标为例,加以说明。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1996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通过对这两个“标准”的比较,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是“课程标准”,而美国是“教育标准”,教育比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大得多,但两者的确存在交叉的部分。本节选取了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体系结构、基本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进行比较。

1.体系结构比较

两国“标准”的体系结构是不一样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编排的方式不同。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交替中小学分两段分别独立编排,小学(3~6年级)和初中(7~9年级)各自包括自己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5个部分。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则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统一编排的,只是在“科学内容标准”一章中分3段——幼儿园到4年级、5~8年级和9~12年级列出,其余各章,如“导言”、“原则和定义”、“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育中的评价”和“科学教育大纲标准”等部分都是对所有的学段适用的。

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只有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的,而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不仅有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还有幼儿园和高中的,这说明在宏观结构上两者是不一样的。

2.基本思想的比较两国标准的基本思想是比较一致的,表现在对科学教育的性质、科学的本质、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的认识基本一致。

两国标准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具有以下共同点:从课程的性质来看,都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宗旨;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立足学生的发展,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理解科学的能力和科学素养;课程标准注重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意反映当代科学成果,以及科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的关系。

但两国标准的科学教育基本思想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培养理解科学的能力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发展奠定基础;美国的科学教育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标准明确提出通过科学和数学教育帮助和改进国家和公民的生产能力,而我国的标准不曾提到这一点,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最为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标准明确地强调个人的利益发展。

3.课程目标的比较

在具体课程目标方面,两者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都将课程目标分为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个层面。

4.内容标准的比较

美国的内容标准分为八个类别:统一概念和过程;作为探究的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个人和社会视角中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内容标准包括传统的学校科学教育的内容,此外,还包括科学家应有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内容标准的第一部分“统一概念和过程”确定了作为科学训练和帮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强大的思想基础。这一部分针对所有的年级,因为概念的发展贯穿学生整个受教育的过程。

我国的内容标准包括五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生命科学(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行为,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人、健康与环境);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与能源);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生存的地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史、技术设计、当代重大课题)。

(1)共同点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学习方法,两国都把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科学探究是科学与科学学习的核心。

在重视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本位的观念。

引入科学史,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另外通过举例,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内容标准都体现时代的特征,把环境、资源等社会问题列入学生学习的内容。

(2)不同点

中国的内容标准中没有“统一概念和过程”这一部分内容,美国的标准中在重视科学探究的同时,也注重概念的发展,因为概念的发展贯穿整个受教育的过程,而我国的标准过分强调科学探究,忽略了概念的发展,任何一个学习物理的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概念非常的重要。

美国内容标准中的“科学与技术”、“个人和社会视角中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三块内容,在我国的标准中是组合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中讲的,但美国的标准中比较强调科学对个人的影响,并且强调发展他们的决策技能,这一点我国标准不曾强调。

5.教学标准的比较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科学教学标准”,而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中称为“教学建议”。

(1)共同点

两国的标准都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制定的探究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个人特点。

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科学学习与讨论,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质疑态度。

注重教师要能营造和管理好学习环境,善于科学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善于安排可利用的时间。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环境。

(2)不同点

美国的科学教学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制定以探究为基础的科学大纲,并且要制定适合学生的年度目标和短期目标,他们对教师的计划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美国的教学标准中强调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不断评价。要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收集全面的数据,并分析有关数据、有关人对教学工作的评议,以及与同事间进行的交流,向学生、教师、家长、决策人员,以及广大公众报告学生的成绩及其学习的机会。

6.评价标准的比较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评价标准”,而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中称为“评价建议”。

(1)共同点

评价标准都强调系统性和连贯性,在评价内容上都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评价主体都包括教师、学生、家长、校内外有关机构和团体。更为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比较。

评价方法多样化,要及时更新,要适合学生的发展。

(2)不同点

美国的评价标准中强调对学生学习机会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公平性,重视对评价信息的处理。而我国的评价标准缺少强调评价的公平性。

中国的评价内容中还强调对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认识的评价,美国对科学成绩与学习机会持同等的重视。

美国对评价标准本身也有要求,要求评价政策具有权威性,同时对评价的结论也作了要求,评价的结果必须得到广泛的认同。

思考题

1.阐述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

2.与国外科学课程(教育)标准相比,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着,戢守志等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丛立新,章燕编译.澳大利亚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初中阶段科学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