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8669500000022

第22章 教师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2)

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Jernsalem和Schwarzer(2000)编制的自我效能感量表,量表由单维的10个问题组成,用4点量表评分。

教师成就目标定向问卷。采用自编的教师成就目标定向问卷。问卷共20个项目,由3×2个维度构成,分别为绝对-接近(2题)、绝对-回避(5题)、个人-接近(3题)、个人-回避(3题)、参照-接近(3题)、参照-回避(4题)。

主动性人格量表。采用Seibert(1999)修订的主动性人格量表(ProactivePersonality Scale,PPS)。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用利克特7点量表评分。

学校目标定向问卷。采用Midgley(2000)适应性学习调查表(Patterns ofAdaptive Learning Survey,PALS)中的目标结构教师用卷。问卷测量教师对于学校强调的目标取向的感知,共12个项目,分为二个维度,分别为掌握目标结构、成绩目标结构。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问卷。采用自编的教师学习调节模式问卷,共13个项目,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自我调节(6题)、外部调节(3题)和任务-自我调节(4题)。

各问卷和量表均经过信效度检验,证明可以适用于本研究。

三 数据分析

使用SPSS11.0和AMOS5.0为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是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等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及分析

研究探讨了教师学习的影响因素(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校目标结构)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研究结论揭示了教师学习调节模式与一些重要的动机变量、认知变量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主动性人格、成就目标定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 教师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作用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考察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各自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

二 教师成就目标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别考察教师成就目标对教师学习的自我调节、任务-自我调节、外部调节的影响。

效应,假设3a 得到数据支持;个人-接近目标对自我调节有显着正效应,对任务自我调节也具有显着正效应,个人-接近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假设3b 得到数据支持;参照-接近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假设3c得到数据支持,同时发现参照-接近目标对自我调节也具有显着正效应(p <0.05);绝对-回避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对任务调节的负效应不显着,假设3d 部分得到数据支持;个人-回避目标对自我调节的负效应不显着,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假设3e 部分得到数据支持;参照-回避目标对任务-自我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假设3f 得到数据支持,但同时还发现,参照-回避目标对自我调节也具有显着正效应。

三 教师知觉到的学校目标结构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

我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别考察了学校目标结构对教师学习的自我调节、任务-自我调节、外部调节的影响。

四 讨论与总结

1.主动性人格和自我效能感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预测作用

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稳定的人格和认知变量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具有预测作用。主动性人格与自我效能感都对学习的自我调节和任务-自我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教师三种学习调节模式的主要差异在于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主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所采取的学习调节模式是与他们已有的人格倾向和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的。只有具有主动人格特征的教师和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才会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有自主的意识和积极的调节,采取具有主动性特征的自我调节和任务-自我调节方式。而非主动性人格教师或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往往缺乏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被动地接受外部的要求和指导,采取外部调节的方式。这一结果证实主动性人格能够对重要的个人或组织变量有积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动机、行为具有普遍作用。

2.成就目标定向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

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的教师成就目标定向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有不同的影响。就三类接近目标对学习调节模式的作用而言,以任务为参照的绝对-接近目标有与任务-自我调节相联系的倾向;以自我为参照的个人-接近目标有与多种调节方式相联系的倾向,显示出以自我能力提高为定向的个人-接近目标在影响教师学习调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社会比较为参照的参照-接近目标有与外部调节相联系的倾向。具体来说,绝对-接近目标对任务-自我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个人-接近目标对自我调节有显着正效应,对任务自我调节也具有显着正效应,个人-接近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参照-接近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对自我调节也具有正效应。在以往成就目标的相关研究中,对掌握接近目标(在我们这里等同绝对-接近目标)的作用有比较一致的结论,认为掌握接近目标与适应性的学习模式相联系,但对成绩接近目标(内涵相当于我们的个人-接近目标和参照-接近目标)的研究结论还不十分清楚。Harackiewicz(2002)和Pintrich(2000)等研究者不同意传统成就目标理论认为成绩目标与不适应的模式相联系的观点,认为在教育情境中,成绩接近目标也是适应性的。本研究结果与Harackiewicz和Pintrich 的研究具有一致性,认为个人-接近目标是适应性的,对学习的自我调节和任务-自我调节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参照-接近目标的意义比较模糊,它既对外部调节有正效应,又对自我调节有正效应。这一结果有待以后研究的进一步考察。

就回避目标的影响作用而言,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研究结果表明,绝对-回避目标和个人-回避都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认为回避目标一般与不适应的学习模式相联系的结论相符合(Elliot,1999)。但是,结果显示,参照-回避目标对任务-自我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对自我调节也具有一定正效应,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在这里,参照-回避目标似乎扮演了理论上参照-接近目标的作用。把参照-回避目标和参照-接近目标的影响比较来看,教师在与同事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中,避免落后的目标定向比超越他人的目标定向对教师主动学习调节的作用更大。如前所分析的,在参照-回避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对自身不利的能力评价,回避与其他教师进行社会比较的不胜任结果。对教师和教师的工作情境而言,社会比较的压力往往大于任务参照或自我参照的压力。

回避社会比较的不胜任结果,对教师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获得社会比较的认同感。因此,对教师群体及其工作情境而言,参照-回避目标可能并不是绝对消极的、逃避的,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适应性的行为相联系,参照-回避目标对自我调节也具有显着正效应。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竞争的激烈?这个问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

3.学校目标结构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环境目标,即教师感知到的学校目标结构对他们的学习调节具有影响。总的来说,掌握目标结构与适应性的学习调节模式相联系,成绩目标与不适应的学习调节模式相联系。具体来说,掌握目标结构对自我调节、任务-自我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成绩目标结构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

已有对学生进行的关于学校/课堂目标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当学生感知到学习环境强调掌握和理解(任务目标)时,他们可能会展示适应性的认知和情感方式。相反,当学生感知到环境强调相对能力和表现比较(表现目标)时,他们可能会展现出非适应性的认知和情感方式。本研究结果与这些结果一致。

4.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数据结果显示的一些变量的影响,如参照-接近目标、参照-回避目标的意义和作用等,现在还难以下明确的结论,研究所作出的解释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加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