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8669500000009

第9章 教师学习的访谈研究(1)

第一节 教师学习访谈研究的内容

在教师专业化运动推动下的教师发展研究,已从教师教育的定位走向对教师学习的关注。教师学习研究是国际教师发展研究重要的新主题。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师学习研究主要围绕教师学习的“产品”即教师知识和教学策略而展开,或者偏重对教师学习的条件——教师教育或培训项目及其活动方式的描述,对教师学习的特点、过程及其发生机制关注偏少。国内近10年的文献资料也表明我国目前对教师是如何学习的课题缺乏专门的、系统的实证研究。因此,有必要考察教师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教师学习调节的特征和方式。教师学习访谈研究主要考察教师学习内容、教师学习的影响因素、教师学习行为和教师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特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探索研究

以往的教师教育研究中一直对教师“学习产品”即教师知识有大量的关注,已经形成许多重要的研究结论。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知识,或形成教师专门知识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处于自身变革与社会环境的动态作用之中,教师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工作特征,以及工作对象特点都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它带来了教师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的重大变化,教师要达到专业发展的要求,胜任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职责,必须面对“观念的转变、信念的挑战和对行动的反思”。因此,教师对自身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认识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明确教师学习的特点,对教师学习的性质有正确的把握。

二 教师学习影响因素的探索研究

教师学习的影响因素是指激励(驱动)或制约教师学习的因素。目前涉及教师学习影响因素问题的讨论大多是理论分析或问题陈述式的。许多研究者或从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教师学习求生存的角度,或从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角度呼吁教师学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或从促进学生良好发展要求教师进一步学习的角度,强调社会要求和教师个体自身发展需求对教师学习的驱动和促进。也有研究者分析指出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可能对教师学习产生的影响。刘建新(2006)关于教师学习的问题行为的开放式调查结果显示,工作量大、工作压力重、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自身惰性、缺乏激励机制等是产生教师问题行为,阻碍教师学习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对教师学习影响因素的讨论主要是分析型的,缺乏实证性研究,缺乏直接反映教师观点的系统研究结论。因此,有必要对教师学习影响因素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明确教师学习影响因素的结构。

三 教师学习自主状态的探索研究

教师学习的调节方式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学习过程的意识、计划和监控的方式。关于教师学习调节方式尚没有专门系统的研究,且现有的研究结论也缺乏一致的观点。根据成人学习的观点,教师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导向的和主动的过程;教师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控制和计划过程。但Candy(1991),Eraut 等(1998), Kwakman(1999),Eekelen、Boshuizen和Vermunt(2005),Vermunt(2001)等的研究结果都显示与工作相连的学习过程具有非自觉的特征;教师的学习过程并不都是自我调节的、有计划的、反思的,或循环的。有时,教师的学习是有计划、自我调节的,而大多数时候,教师学习的发生是非线性的或偶然的方式。

Cochran和Lytle(1999)总结了关于教师学习的三种观点,指出教师学习可以是外部指导的、被动的和知识消费(knowledge‐consuming)的过程,也可以是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或是知识创造的过程。Draves(1980)指出:只有教师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教师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任何职业都要求的两个要素——才能够得以实行,自主是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内在的固有特征。

如果学习过程是受他人计划和组织的,那么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就不可能是自主或有责任感的。

根据现有的理论和研究,现实中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调节方式等问题都不清晰。因此,需要对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调节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四 教师学习行为的探索研究

长久以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被认为是经验丰富而自动产生的过程。大量的教师发展研究着重探讨的是教师教学行为本身,或考察教师的知识结构特点,但少有研究讨论教师是如何获得和发展他们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知识结构的。艾米(Amy,2003)在重新考察专家智能特征的研究中,提出若干教师学习行为,如反思和思考、不断探索和试验、质疑“没有问题”的问题和积极回应挑战等,在专家智能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Kreber等(2005)提出诸如同伴之间互相请教、进行教学研讨、积极从学生那里寻求反馈、进行教学方法的实验、阅读有关教与学的理论文章、参加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影响教师教学知识的获得,但该研究尚没有对这些教师学习变量进行系统的探究。因此,教师学习行为特征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学习的访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在职教师的学习现状,对教师学习的动机、教师学习的内容和对象、教师学习的自主状态、教师学习行为方式、激励或阻碍教师学习的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的结果将作为后续实证研究的基础。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获取调查数据。在对以往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研究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编制访谈提纲。访谈问题既包括一定的开放性的问题,也包含要求所有受访者都提供准确应答信息的结构化问题。

研究选取了杭州市四所学校的部分教师作为访谈的对象,要求受访者根据问题进行自由的回答。每次访谈时间在30分钟左右。

一 访谈研究的样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杭州青春中学、文澜中学、省教研室附属小学、翠苑一小的44名教师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资料如表4‐1所示。访谈对象中男性18名(其中小学教师5名,中学教师13名),女性26名(其中小学教师14名,中学教师12名);访谈对象年龄分布从24岁到55岁;教龄最短的1年,最长的39年;职称涉及中小学初级、中级和高级;所教学科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中学英语、体育、数学、社会、数学、生物、政治、科学、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

二 访谈问题设计

在半结构访谈中,受访者对问题的回答和随之而来的疑问都是研究者无法预知的,因此,事先不可能去确定和提出每一个具体问题,只能预先确定主题和话题领域。为了使访谈教师能够围绕关键问题进行探究以保证获得充分的信息进行编码,本研究在准备过程中查阅了与教师发展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产生涉及教师学习尽可能多的相关问题,研究者还与教师教育领域有专长的同事进行了交谈,倾听他们的建议。

一般认为,访谈问题的组织可以按照理论或内容,或受访者的生活历史进行,使问题形成一个逻辑的序列。凯纳尔和康内(Cannell and Kahn,1968)曾提出一种沙漏型的组织,即先是开放式的一般问题,然后进入到较特殊的问题,访谈结束时问题再变得宽泛。

以此思想,研究设计了逐步深入的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主要围绕如下四类问题。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教龄、职称、任教课程等;第二部分是询问作为合格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第三部分询问教师涉及学习活动的事例或情境,并依据所陈述事例或情境进一步探究:教师为什么学习?以什么方式学习?与谁学?

对学习进行了怎样的调节和管理?学习结果?对后来的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第四部分考察教师对教师学习的认识、自己近期和远期的学习目标,探讨激励或阻碍教师学习的因素。

三 访谈实施过程

本研究先根据初编的访谈提纲对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预访谈,以考察访谈对象对问题的理解和提问方式的适宜性。根据预访谈的反馈结果,研究者对访谈提纲进行了修改,形成正式的访谈提纲。

正式访谈由2名访谈者共同进行,一名进行提问和追问,另一名则负责对受访者的回答做详细记录。访谈者为心理系的研究生,访谈前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们理解研究的目的并熟悉研究项目的理论构思,以及每一个访谈问题的意图,了解什么问题需要追踪,从而自然地进行更多的有意义的探测。

第三节 访谈资料分析与结果

访谈资料的分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的方法。内容分析是目前在社会与行为科学领域内被研究者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不但被认为是一种处理言语资料的有效方法,对于非言语资料(如姿势、表情、图片、视频等),也同样适用。

一 内容分析及其步骤

1.什么是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主要是通过系统客观地识别资料的特征,从大量的资料中抽取所需要的信息。经由内容分析,大量的定性信息可以缩减成为一种更小且更易于掌握的表述形式。其具体技术为编码。

2.内容分析的步骤

内容分析具有一系列严格的实施程序,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内容分析研究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陈述研究的问题和目标。在研究开始前,研究者需要清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是推论性研究,还要尽可能地写出研究的假设。

(2)判断内容分析是否适合研究的问题,是否还需要引入其他研究方法。

(3)确定哪些定性资料符合研究问题的需要。

(4)确定获取定性资料的方法及数量。

(5)确定内容分析的编码系统。

(6)获取测试资料以测试编码系统的有效性。

(7)对编码者进行训练,以期获得令人满意的编码者一致性。

(8)获取资料。

(9)对资料进行编码,并检验编码者一致性,或者执行计算机辅助的内容分析。

(10)分析数据,必要的话还需要对效度进行检验。

(11)对结果进行解释。

二 教师学习访谈内容分析的编码系统

1.编码系统建立的基础

确立和实施可靠的编码系统是进行内容分析的核心环节。只有依靠编码系统才能将包含在原始资料中的信息具体化,并保证内容分析方法具有客观性。

建立编码系统首先需要定义进行分析的资料的单位。教师学习的访谈研究以主题词作为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最小的分析单元,以句子作为教师学习调节方式和教师学习行为的最小分析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