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实用运动处方
18669900000038

第38章 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疗法(4)

评价方法:运动量较大,有效心律130~160次/分。适合体质较好或经过锻炼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肥胖症患者。

(二)力量练习

1.上臂

方法:准备活动3分钟左右,做胸背肌肉的拉伸以及上臂关节的伸展练习。

动作:俯坐弯举;杠铃弯举;哑铃侧平举;俯立侧平举;俯立臂屈伸;哑铃前平举;上斜俯卧撑。

作用:减少上臂部脂肪,明显增加上臂肌肉横截面积,提高总体健康水平。

评价方法:原则上进行中等偏大运动强度、中等运动数量的力量练习。运动后锻炼部位肌肉有一定的酸痛感,休息2~3天可消失。

2.腿部

方法:准备活动3分钟左右,活动膝部关节、韧带和股四头肌。

动作:深蹲;腿屈伸;腿弯举;箭步蹲;直腿后举;踏板练习。

3.腹部

方法:准备活动5分钟左右,活动腰、背、髋、腿部的肌肉,做关节、韧带的伸展练习。

动作:仰卧起坐;直腿上举;坐姿举腿。

作用:减少腿部,尤其是大腿根部堆积的脂肪,并通过肌肉塑型使腿部显得修长,同时明显增强腿部肌力和关节强度,增强体质。

评价方法:原则上进行中等偏大运动强度、中等运动数量的力量练习。运动后锻炼部位肌肉有一定的酸痛感,休息2~3天可消失。

五 注意事项

锻炼前应先进行身体检查,尤其应注意有否心血管系统合并症。根据测定的运动、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个人不同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及运动量。

每次运动前需进行10~15分钟准备活动,结束后需有5~10分钟的整理活动,每天的最佳锻炼时间是晚餐前两小时。锻炼时要注意避免为了追求减轻体重而随意加大运动量,该年龄段男性还具有骨骼生长的潜力,过大的运动量不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此外,对有心、肺功能不足的肥胖者,应根据心、肺功能情况,在医生指导、监护下进行运动锻炼。

在运动锻炼的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尤其要少食脂肪、糖类食物,同时每日应当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尼克酸,以及锌、铁、铜等微量元素。此外,应当对肥胖者进行心理治疗,树立起对肥胖病的正确认识,改善和消除肥胖者的病理心理,为最终消除肥胖创造必要条件。

运动锻炼时,必须掌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注意安全等原则,才能收到运动减肥的效果。

平时应注意养成积极活动的习惯,多参加体力劳动、文体活动,以减轻体重,提高心、肺功能。

第十一节 糖尿病

一 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血糖调控相关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糖尿病可分为Ⅰ型和Ⅱ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终身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并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根治。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高热量食物正在增多,因而造成了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的局面。此外,人们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体力活动的减少,心理应激的增多,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和不科学也为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推波助澜。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性的健康威胁。全球范围来看:1995年Ⅰ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350万,Ⅱ型糖尿病患者约为11480万;到了2000年Ⅰ型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了440万,而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了14680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等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该组数据将会分别达到550万和21530万。

我国在1980年曾经对全国14省市大城市30万人口进行调查,糖尿病患病率为0.67%;1996年采用自然人群、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11省市20~75岁42751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1980年调查结果相比,16年间上升4.8倍。

二 体疗的作用

(一)体疗对Ⅰ型糖尿病的作用

1.提高心血管功能

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毛细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明显下降,这种改变有利于增加排血量并降低血液输送至骨骼肌的阻力。有氧运动可以降低安静时和运动时的血压、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安静时的心率,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功能;影响血液中的脂类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改进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2.调节能量平衡,降低体重和减少体脂

糖尿病患者大多伴随有肥胖的发生,而肥胖也是引发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运动能增加能量的消耗,调节能量平衡。长期规律的运动还可提高安静时的基础代谢率。因此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支出,降低体重,维持能量平衡。运动还可以减少体脂,改善身体成分组成。长时间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增加脂肪的供能比例,消耗更多脂肪,这样就能减少脂肪含量,增加瘦体重量。

3.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有氧运动增进胰岛素的敏感性已经得到了较多研究的证实,部分研究者认为有氧运动甚至能够使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正常化。

(二)体疗对Ⅱ型糖尿病的作用

运动疗法在治疗Ⅱ型糖尿病中的重要性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不胜枚举。自199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给出的“以药物、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疗法”的建议以来,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已广泛采用这一疗法。

1.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此外,运动通过增加骨骼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增加非胰岛素依赖性组织的葡萄糖摄入等环节协同作用,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调节糖代谢、降低血脂,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运动特别是中等强度力量性运动可促进骨骼肌对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从而提高胰岛素转运血糖的活性。此类运动可以使肌细胞内葡萄糖转运磷酸化作用加强,肌糖原合成成倍增加,还促使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及转运蛋白信息核糖核酸的含量增加,使肌肉摄取葡萄糖增加,受体后作用改善,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增加,从而减少了胰岛素抵抗。同时骨骼肌对葡萄糖利用增加的程度,与肌肉收缩的强度、肌肉血流增加的程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有关,因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力量性练习时要求运动有一定强度,胰岛有一定功能,无严重并发症等。

3.加速脂肪分解,降低血脂和控制肥胖

运动后机体能量的消耗,可以提高肌肉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尤其是肌肉和脂肪组织动员三酰甘油产生游离脂肪酸,从而降低了三酰甘油,而且糖代谢的改善也间接改善了脂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也进一步促进减肥,控制肥胖。

4.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运动能提高最大摄氧量,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使循环和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5.改善凝血功能

体育运动增加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活性,可激活凝血机制,但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可促进凝血酶生成和纤溶酶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这一点对于有轻微心血管并发症和有心血管并发症趋势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6.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睡眠,增强机体对外界应激的耐受性运动能改善脑神经功能状态,使患者精神上有爽快感、充实感、满足感,消除应激,提高精神的耐受力、决定力、意志力、自制力和创造力等。

三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糖尿病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症Ⅱ型糖尿病是最佳适应证。对稳定期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后也可进行运动锻炼,以促进健康和正常发育。

运动疗法的禁忌证:(1)严重的心脏病(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不稳定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严重的心瓣膜病);(2)严重的高血压;(3)严重的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糖尿病、甲亢等)、肝肾疾病以及贫血等;(4)急性炎症,传染性疾病;(5)下肢功能障碍、骨关节病等;(6)精神疾病发作期;(7)急性感染;(8)糖尿病肾病;(9)重症心脑血管病;(10)增殖期视网膜病变;(11)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12)立位低血压;(13)足溃疡。

患有上述禁忌证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症状;待症状得到较好控制后,再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 体疗的方法

(一)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

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锻炼方法是一种低等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称耐力运动,主要是由机体中大肌肉群参加的持续性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对增强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改善血糖、血脂代谢都有明显作用。运动时应掌握好适宜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和运动方式等。

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决定运动的效果,一般认为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40%~60%最大摄氧量时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如果运动强度过低只能起安慰作用,达不到治疗效果。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无氧代谢的比重增加,治疗作用降低,且可引起心血管负荷过度,应予避免。由于在有效的运动锻炼范围内,运动强度的大小与心率的快慢呈线性相关,因此常采用运动中的心率作为评定运动强度大小的指标。

2.运动时间

合理的运动时间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每次应持续的运动时间;另一方面,指一天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通常每次运动的时间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但达到靶心率的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佳。因为运动时间过短,达不到体内代谢效应;如果运动时间过长,再加上运动强度过大,则易产生疲劳,加重病情。

一天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并注意与饮食、药物等治疗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通常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空腹运动,而以餐后运动为宜。餐后因摄入食物,加上餐前使用了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能阻止肝糖原的分解,又能促进肌肉利用外源性葡萄糖,达到糖代谢平衡。在餐后进行运动时,应注意避开药物作用的高峰期,以免发生低血糖。例如,正规胰岛素的高峰时间为注射后2~4小时;口服降糖药高峰时间因品种不同而异,以优降糖为例,为服药后的1.5小时左右。因此,使用正规胰岛素或优降糖的患者,运动时间一般以餐后0.5~1小时为宜。若必须在药物作用高峰期进行运动或体力劳动,则应适当补充饮食,以维持血糖平衡。

3.运动频度

一般认为每周运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可根据每次运动的运动量大小而定。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大,间歇宜稍长。但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运动锻炼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就将减少,难以产生疗效,因此运动锻炼不应间断。

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每次运动后不觉疲劳的病人,可坚持每天运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