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18671200000001

第1章 总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200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推出了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四门必修课。这是自1998年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实施以来的又一次重要改革,简称“05方案”,该方案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行。“05方案”的实施,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

为了实施“05方案”新课程设置和推进教学改革,各高校都开始积极行动并大力投入。我们浙江大学更是适应这一新形势,全力投入这场改革。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本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我们坚持开拓创新,力图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改革;并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积极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把握形势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造就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未来领导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深入的调研、思考和研究,2006年春,我们正式提出了“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五个一’建设工程”的全新改革思路。

“五个一”建设工程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大力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路,组织校内外学者进行系统的专题理论讲授,建设一个专家理论专题讲座系列;

二是建设一个在全校所有学生中有重要影响的思政理论教学网站;

三是建设一批课外教学实践基地;

四是建设一支能够承担起新型教学改革工程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五是建设一组在校内外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我们力图通过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而扩大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全国的影响。

“五个一”建设工程提出以后,得到浙江大学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学校党委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讨,并给以100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为了顺利完成“五个一”建设工程项目,我们在以学校党委书记张曦为组长、党委副书记王玉芝、副校长姒建敏为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以段治文教授为组长,吕有志教授、马建青教授、张应杭教授、王勤教授、卢旭东副教授等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工作小组。同时成立了四个课程组,分工负责四门必修课的教学改革和研究任务:

第一课程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衔教授:张应杭。

第二课程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领衔教授:段治文。

第三课程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领衔教授:吕有志。

第四课程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领衔教授:王勤。

目前,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五个一”工程正在顺利开展。本丛书就是这一工程中“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丛书的基本设计思路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每一门课程编辑一本教学参考和学生辅助教材、编撰一部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的论文集。一共有以下6本: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探析(主编:张应杭,副主编:潘于旭)。

2.马克思主义:当代理论与实践(潘于旭、张应杭等着)。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主编:段治文,副主编:赵晖)。

4.穿越历史丛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与理论探索(段治文、赵晖等着)。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解释及辅导训练(主编:吕有志,副主编:胥美娣、章鑫强)。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研究(王勤、万慧进等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研究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极其有意义的事业。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和潜心努力,这些年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也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教师全身心的投入,积极探索改革道路,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定会具有无限的活力和吸引力。

值此“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丛书”出版之际,我们要衷心感谢浙江大学党委张曦书记、王玉芝副书记以及姒建敏副校长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浙江大学教务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五个一”建设工程的大力资助,感谢浙江大学各职能部门以及教育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全体教师的配合和努力。我们衷心希望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通过深入的改革,能在全国产生影响。

让我们共同努力!

吕有志 段治文

2008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