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18671200000037

第37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

背景介绍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蒋介石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令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阀将领杨虎城到陕甘一带攻打中国工农红军。张、杨受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认识到“剿共”没有前途,与红军实现停战,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拒绝张、杨“苦谏”,而且调嫡系部队进驻豫陕,监视张、扬。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逼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2月7日,张学良见蒋介石时,痛切陈述民族危亡已到最后关头,非抗日不足以救亡,非停止内战不足以言抗日,又遭蒋介石拒绝。于是,12月12日,张、杨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东北军在临潼华清池扣押蒋介石,西北军在西安城内西京招待所扣押陈诚等重要将领十余人,逼蒋联共抗日。事变发生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炸平西安,扩大内战,牺牲蒋介石以便取而代之,进一步和日本妥协。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艰苦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等条件。

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材料

抓获蒋介石

王炳南回忆西安事变中的周恩来同志

张闻天与西安事变

材料一 抓获蒋介石

华清池外第一声枪响,蒋介石就一骨碌翻起来了,他胡乱爬下床,吩咐门外的侍卫官竺培基迅速布防阵地,构成火网封锁二道门,并连声呼叫:“钱主任呢?钱大钧!”钱大钧的卧室正对二道门,他一出来,便被黑地里一排枪弹击倒在地,子弹直透肩胸上部,他挣扎着一侧身,贴住过道墙壁,一动也不敢动。子弹穿梭般射来,他听见委员长唤他,却疼得无法应声。初始,华清池外墙四周没有动静,蒋介石以为是局部兵变,指挥叫喊了一会,发现正门一线枪声很密集,他便乘机逾窗而出,黑暗中摸摸爬爬,溜到了东侧围墙边。竺培基爬在墙头上打枪掩护,贴身侍卫、蒋介石的族侄蒋孝镇挺起瘦小身躯,战战兢兢把蒋介石托上了墙头。土墙也还结实,秋夏大雨天从骊山冲刷而下的水流,正好贴墙满泄去,墙根下形成了深沟,从里边看去不甚高,蒋介石跳下去,却禁不住“哎哟”一声,仰面朝天摔倒在冻得铁硬的壕沟里。

蒋孝镇翻过墙扶起他来,蒋介石抖索着迈不开步。蒋孝镇顺着委员长身子摸下去,委员长赤着双脚,满地上是冰凉的砖头瓦块,摸不着皮鞋在那儿,蒋孝镇只好坐在沟沿,胡乱扒下自己的皮鞋,硬给委座往脚上套。套上鞋,蒋介石仍是“哎哟”着走不动。蒋孝镇便蹲下去,背起他往山上爬。瘦小个儿背个瘦长个儿,山又陡,背后子弹“吱吱”横飞,遍地荆棘丛中什么也顾不了,跌跌撞撞,蒋介石不知被摔下多少次,每次跌地,他都尽量抓住黑乌乌的柏树杆枝,不使自己滚进边上的悬崖里。东边暗处的蓝天衬托出齐崭崭一堵石崖,当地老乡称曰“鸡上架”,蒋介石无论如何是翻不上去了,就势躲进了大石侧畔的一缝山垭里,蒋孝镇精疲力竭,跌倒在二三丈远的右下方,他只听见委员长窸窸蟀蟀往里爬,却怎么也瞄不见那颀长干瘦的身影儿……  山是阴坡,冬日之晨又那么冷,巨石上、树叶上、荆棘上,全是白花花的残雪和霜花。空中笼一层薄薄的云雾,晨光蒙蒙,蔓草荒山的苍色石壁冷峻突兀,益发显得寒如冰窖。

孙铭九带着十多个兵持枪而进,一步步搜索过来,一丛荆棘、一块岩石也不入过。“鸡上架”下边,他们发现了就地半躺着的蒋孝镇,荆棘划破了衣衫、手脸,面色苍白,活像一条失魂落魄的被抽了筋的小鬼。孙铭九问:“委员长在哪里?” 蒋孝镇半吞半叶乱支吾,孙铭九用枪指住他的脑袋:“不说,我马上毙了你!”周围的枪都指向了蒋孝镇。蒋孝镇抖着嘴唇,眼睛却往东侧的山垭里瞄去。孙铭九一挥手,队伍呼啦一下围定了山垭,一步步裹了上去。忽然有了大喊:“委员长在这儿呢、在这儿呢!” 随着一声划破晨空的清亮的叫喊,众人逆着曙色,分明看见石垭间很快溜下一条瘦长的身影,双脚在平处一落稳,便伸手扶住一尊鱼脊样的巨石,缓缓直起了身子,四周围同时发出了“哗啦啦”拉动枪栓的金属声音,那瘦长的身影突然缩了缩,抖抖索索喊道:“我是委员长,不要开枪!不要开枪!”那头颅随着惊恐的喊声一抖、又一抖。众人这才看清楚:这就是蒋介石!秃头、短发有些灰白,嘴里没牙,满身是土,身着古铜色长袍,白色布裤的裤管一长一短,赤脚板胡乱套一双小皮鞋,鞋带断了,手和腿腕划出了一条条血痕。

“你们是哪一部分的?”他望着一眼眼黑乌乌的枪口,两颊抖得很厉害,几乎是站也站不稳,随时有可能一下子跌倒在地。

“张副司令让我们来保护委员长,请委员长进城!”

周围十几个人同声发喊:“委员长要领导我们抗日!领导我们打回东北去!”有的人双手举着枪向山下大喊:“委员长找到了,在这儿哪!”

一听是东北军,蒋介石一屁股坐在地上,低头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浑身似乎抖得不那么厉害了。忽然又一抬头,对着对面而立的孙铭九说:“你是孙营长——孙铭九!”说罢就直直地盯住他。

“啊!你怎么知道我呢?”

“嗯,我知道,我当然知道,有人报告我的。”周围的枪口垂下来了,蒋介石看出众人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又对孙铭九说:“你是个好青年……好青年……把我打死好啦,你打死我吧!”

“副司令要委员长领导我们抗日,快快下山吧。”孙铭九催促。

“你们副司令怎么没有来?”蒋介石半眯住右眼发问。

“他在城里等你哩,专门等你哩!”

蒋介石一下子显得很不高兴:“你叫你们副司令来,我腰疼,不能走,一步也不能走!”他一面说一面坐在地上摇头。

“你腰疼,我背你下山。”

“山这么陡,怎么背?!这里有没有马?骑马也行,我会骑马。”蒋介石又仰起了脸。

“马在下边哩!”四处的枪声还在不住地响,这是个危险地域,孙铭九简直有些发急了,“委员长,这地方不能久待,你再不走,我就要给你下跪了。请你快下山吧!”孙铭九说着跺了一下脚,向众人示了个眼色,左右一拥而上,挟架起蒋介石,簇拥着朝山下走去。

(选自杨闻宇、王光亚《丙子双十》)

材料二 王炳南回忆西安事变中的周恩来同志

王炳南回忆说:没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就没有抗战胜利的基础,西安事变的意义就在于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整个事件中,周恩来起了关键性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