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18671200000061

第61章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和国民党本身内部的问题,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消极对敌,避战观战的态度有所增长,对中共的敌视态度增强,先后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运用各种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还将相当数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多次在局部区域对中共武装发起进攻和围堵,对国内的抗日民主运动进行限制和打击,长期拖延和拒绝“还政于民”,在一定程度上给全国团结抗日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恶劣影响。由于国民党政治日趋腐败,军事上出现消极抗战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正面战场形势的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也逐步下降到较次要的位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主要担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主要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全面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当时倡导“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职责。”(蒋介石语)。是全面抗战的重要发起和承担者,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如国民党领导者存在侥幸和速胜心理,企图依靠国联,决策上存在摇摆,军事决策上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全面抗战初期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忻口战役、徐州、武汉战役,都在不同程度上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方针。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迫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正面战场的苦战,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正面战场的艰苦抗战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四、正面战场的顽强防御,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一定的时间,也为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争取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和国民党本身内部的问题,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消极对敌,避战观战的态度有所增长,对中共的敌视态度增强,先后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运用各种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还将相当数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多次在局部区域对中共武装发起进攻和围堵,对国内的抗日民主运动进行限制和打击,长期拖延和拒绝“还政于民”,在一定程度上给全国团结抗日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恶劣影响。由于国民党政治日趋腐败,军事上出现消极抗战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正面战场形势的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也逐步下降到较次要的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国民党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不少人员对抗战前景悲观失望,甚至走上投敌叛国的道路,但以蒋介石为首的领导集团还是克服了党内的动摇,坚持继续抗日。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在此时期仍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有利于在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正面战场的战略地位较全面抗战初期有较大降低,但仍是重要的抗战战场之一。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还派出远征军出国作战,取得了一定战果,直接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他战场的作战。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他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基本上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